第10章 美国开国精英的政治智慧(第1页)
第10章美国开国精英的“政治智慧”
美国人抛弃联合国安理会机制,抛弃了自从二战后就得到全球一致认可和遵守的原则——“大国利益都得到照顾,然后达成大国一致,从而解决全球问题”。其表现出的姿态表明:此后,美国人将完全无视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一切强国的意志和利益。
2001年,站在纽约帝国大厦,俯瞰世界,美国人会禁不住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五十年来最大的梦魇——苏联军事帝国已经崩溃,其继承者俄罗斯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下节节后退:中亚丢了,克里米亚丢了,甚至连“龙兴之地”乌克兰也丢了——这等于中国的河南、陕西独立了。
更让美国人放心的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和外汇来源——石油基本被废掉:原油低至20美元一桶的价格(2001年9月,"9·11"事件发生后,原油价格短暂升至每桶30美元以上,随即回落至18美元),只能让其剩下半口气慢慢喘。
实际上,普京上任伊始,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9。80美元。克里姆林宫开会的时候,各位高官是这样说的:“我们认为的最佳情形是长期油价达到每桶25美元,那时的我们不敢对此寄予太大指望。那是我们的美丽幻想,就好像天上下金币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高油价还能支撑普京多久?》,2012年2月27日。)
竞争力超强、曾经威逼美国老大地位的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大萧条中。其八年中换了七个首相,为了向选民表示“爱日本、拼经济”,每个首相都要照例推出数额巨大的财政刺激措施,即使他们明知道这发出的巨额流动性,恰好为美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日本变成了美国无限透支、无需付息的提款机。
事实上,不光是日本人当了这冤大头,从整体上看,全球所有投资美国的投资人都获利甚微。余永定先生在《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及其长期变动趋势》一文中,引用英国经济学家MartinWolf的数据,讲到一句话:“在2000年,对应于2万多亿美元的外债,美国只付出了96亿美元的代价(外国‘投资收入’的净汇出)。换言之,外国借钱给美国人所取得的回报率仅是0。48%。”
中国呢?依然在通缩和经济萧条中挣扎。稍早些时候,瓜子在惬意地喝着啤酒、吃着葱爆蛤蜊之余,时不时地还可以花25块钱买张门票,去崂山看看风景。
而当小布什或者哪位美国人站在纽约帝国大厦意气风发的时候,瓜子老爹所在的单位破产了(2001年):200多万的年营业额,却欠了2000多万的债务——神了,鬼才知道他们怎么折腾的!也好,瓜子此后再也不用被人称赞父亲所在的单位如何“好”了,大家都一样啦!
海的另一边,瓜子未来的岳父则刚刚关掉工厂,同手下的百名员工一样失业了,还在琢磨怎么养活瓜子未来的丈母娘和未来的新娘。
把视线跨越半个地球,回看欧洲,美国人会发现,欧元区信用遭受重创,短期内难以对美元造成威胁,施罗德和希拉克还有的忙——小布什虽然很同情他高卢兄弟和日耳曼亲戚的处境,但是很显然,他对这种情形感到非常满意。
反观美国,虽然互联网泡沫破裂,但是那亏的是别人的钱。而且,在整个90年代,美国已经成功将产业升级,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进而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强大的金融控制网络。其在网络经济、金融领域的领跑,大大提高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美国人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将80年代一度逼近甚至领先美国的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身后。
而欧洲人、日本人对于美国人节节紧逼的应对,软弱得让人同情。
欧洲人除了时不时对微软提出巨额反垄断罚单,小小地泄个愤以外,对于美国左右、支配欧洲IT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现状,根本无能为力。
而日本人更可笑、更惨。
2010年世博会,日本馆中显眼的位置,出现了两个机器人,一个会说中文,还会打太极拳,另一个会说日语,会相扑。日本人的心思很明确,要借这两个かわいい(卡哇伊)的机器人打开中国市场。
然而,结局只能让日本心里流血——在劳动力充裕的中国,那个かわいい的机器人,当个“西洋景”(或者我们该说“东洋景”?)看看还可以,应用方面根本没有市场。
所以,日本人是白费心机。中国这么多廉价劳动力,怎么会大规模使用日本的机器人?
沦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国家战略全面战败的后果——日本人,又一次当了冤大头!
风景这边独好!
小布什对这个形势非常清楚——他虽然不怎么聪明,但也不是傻瓜。何况,他还有个教父式的副总统切尼。
小布什与切尼的合作,是石油——军工集团的典型写照。原因很简单,布什家族历来是从事石油行业的,小布什本人就是在得克萨斯玩石油起家的。而副总统切尼则与美国军工行业关系甚密,通过符合美国法律的操作,他从伊拉克的军事订单中发了大财。
而石油——军工集团的代表人物被美国“人民”(真是人民吗?当然不是,而是竞选资金提供者背后的利益集团)用选票推上了决策者的位子。“美国人民”用选票表示了愿望:为了布什、切尼们的利益,美国的国家机器要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
且慢!大家估计都糊涂了:美国人民和各个利益集团,每四年一次,花上数亿美元辛辛苦苦地全国折腾,终于将某人推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就是为了让此人(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中饱私囊?
错了,也对了。
何解?
这就是美国政治的智慧所在:个人小集团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统一的。
事实上,从奴隶时代的王到封建时代的皇帝,再到当今世界各种政治体制下的各国领导人,他们每个政治家都是属于某个利益集团,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而利益集团之所以推出某个政治家作为本集团的代表人物,唯一的目的,就是实现自身的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反过来,这一政治家一旦背叛自己的集团,甚至为了集团的长远利益而稍稍抑制集团的短期利益,血腥或者不血腥的报复就会将其吞噬。
随便举几个例子,如变法强楚的吴起,被利益受到损害的楚国贵族们射得跟刺猬一样;再如为大明帝国续命半个世纪的张居正,死后被自己的皇帝学生清算,抄家不说,还搭上了长子的一条命。
换言之,在这个星球上,每个政客,就算如奥巴马般口吐莲花,演技堪比某奥斯卡影帝,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他们都是为其所在的某个利益集团服务,为其本人以及这个集团牟取利益——而且必然是数额惊人、超出普通百姓想象力的巨额利益。
美国人的思路简洁明快、现实而又有效:既然不能杜绝,就利用它吧。于是,他们的立国精神中,就直接承认利益集团的存在,承认他们通过国家政权牟取私利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在“大家一起发财就是好”的精神指导下,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默契,如同美国每个普通的自然人一样——在不损害其他利益集团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自己的权益。
而作为所有利益集团中最突出的那个当政的利益集团,在不损害其他利益集团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全力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他们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行为,也必须为整个国家带来巨大利益。这一点,就是美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和精髓所在。
然而,一个巨大的技术性问题横亘在愿望和现实之间:对于个人,可以以法律作为最后的准绳加以约束;对于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利益集团,却无法以国家的强制力对其进行约束——因为这强制力就掌握在被约束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