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挑战者 日元经济区(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日本制造如此强势,除了日本本土的强大竞争力之外,还有来自日元经济圈的强大竞争优势。我们通常把这个架构称之为“雁阵模式”:

一、日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是领导者,叫作雁头;

二、东亚、东南亚如新加坡、韩国等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此后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也就是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如东南亚盛产的石油、橡胶、棕榈油等),是为雁体和两翼;

三、中国作为最低级的成员,提供原材料(如各种矿石、木材)和能源(如石油、煤炭,秦皇岛港是当时对日本出口煤炭的主要港口),以及技术含量最低级的工业品(如纺织品),是为雁尾。

因此,翻翻当年中国的外贸记录,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外汇储备就是靠卖资源、能源和苦力,一点一点艰难积攒起来的。而且,从1978年起到2001年底,攒了24年,才2121。65亿美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拍摄的电视剧有很多雷同之处:提到城市,就是搞改革,打破大锅饭,比如讲废品收购站改革故事的《破烂王》;讲到农村,则必然是引进外资,而项目,则必然是纺织厂,比如《双桥故事》、《颍河故事》。

事情很清楚:在雁阵模式的分工下,中国被分配到的角色,决定了这些电视剧的剧情。

现实也是如此。于是,一个传说从某编辑部传出来,流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仅12。7%的中国,向森林覆盖率75%以上的日本出口木材做筷子。据此,某编辑部成功诱导大家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人不爱护环境,所以素质低;日本人宁可多花钱进口国外木材,所以素质高。事实上,在“雁阵模式”的安排下,砍伐日本本土的木材,成本远较进口木材为高,这跟素质高低无关,只跟各国在“雁阵模式”中的分工有关。

事情到了2017年9月15日,事情终于完全反转。台湾《中时电子报》一篇报道告诉我们,“大陆已是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地,且日本木材最大的买主是大陆。日本2016年向大陆出口木材总值98亿元人民币,比前年增长48%”。所以如此,无他,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而已。

中国在雁尾的位子上苦苦挣扎,而日本人的日子,却越过越舒坦。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一切,都要拜“雁阵模式”的良好运转所赐。日本国力飞速上升,直追步履维艰的美国。于是,自负的日本人相信,全面赶超美国的日子就在眼前。在日本人眼中,在美国人眼中,甚至在全世界人眼中,下一个世纪必然是日本的世纪。于是,日本人的企业成了全球学习的榜样,日本企业家纷纷写书出版,把自己和日本经济吹得天上少有,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这些大名一报出来,便如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一样,具有令人纳头便拜的魔力。

百思不得其解的美国人则跑去电影院看《超级魔鬼干部》,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家美国企业濒临倒闭,工人们朝不保夕,走投无路之下,请来了日本人当老板,于是企业就活了,大家也保住了工作。看完电影,大家只能得到一个结论:比起美国,日本技术更加先进,管理更加有效率。

美国人的愤懑无处发泄,于是拍了《RisingSun(旭日东升)》。影片中,一堆金发碧眼的美女围着一帮猥琐的日本老头子转,看了就让美国人生气。

所有这些怨气集合起来,美国国家意志和民间意志高度统一——要打掉“日本丸”这艘超级经济航母对美国的威胁,这就导致了1985年的“广场协议”。

三、“爱日本、拼经济”和“只给野熊走的公路”

1999年夏,传奇教师鬼冢英吉一个人来到了北海道,他骑着摩托车从地平线上出现,进入了偏远的小镇幌比内。作为成功的“麻辣教师”,他成功解决了镇上的两个问题学生的心病。三个星期后,他骑着摩托车再次一个人离开,消失在地平线。

大家都知道,这是当年的大热门影片《麻辣教师GTO》电影版。

那条鬼冢来来去去宽阔的高等级马路,简直可以直接供战斗机起降。然而,鬼冢英吉之外,只有一个贼、贼引来的警察、采访捉贼事件的漂亮姐姐藤原纪香走过这条路,这种公路被日本人戏称为“野熊才会走的路”或者“给猴子修的公路”。这便是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的结果。

经济上的溃败,难免会反映在政治上。与之相应的是,自1991年到2000年,日本政坛上,出现了7个首相: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羽田孜、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小渊惠三、森喜朗,他们走马灯般上台下台,将记忆力极好的瓜子弄得晕头转向。

为了振兴经济,每个首相上台后,为了向选民表明自己“爱日本,拼经济”的决心,都会很快宣布“×万亿日元”、“××万亿日元”,甚至“×××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一个较小的副作用是:初时,瓜子震惊于数额的庞大,后来见到频繁的刺激措施似乎仅仅带来惨淡的效果后,直接导致瓜子对“庞大数字的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失去信心也失去兴趣。

日本政府也从1992年8月开始以追加预算的方式实施了十余次经济振兴计划,1992年到1999年,日本发行的普通国债约达142。28万亿日元,用于刺激经济的财政投资达125万亿日元,再加上1997年以来为稳定金融秩序而投入的,总额将近190万亿日元,总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从1993年的67。9%上升到2000年的135%。(唐有东《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这专门为刺激经济拨出的大笔资金,在日本国内并未真的得到“刺激经济”的效果。于是,直到今日,日本政府的巨额经济刺激措施仍然不断出台。

在大笔的日元投资资金形成的巨额流动性的推动下,按照规划,在日本已经布满了铁路、公路、机场的狭小国土上,连续不断地开始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烦恼的日本人发现,经过连续百年的建设,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地方容纳这些铁路、公路、机场了。于是,滑稽的场面出现了:在已有的铁路、公路旁边,建造起止、走向、功能相同、平行的第二条、第三条线路,或者硬把山包上一层水泥外壳,或者在荒凉绝域的北海道建造高等级公路——这些路上常年没有人迹,只有野熊出没,于是有人讥讽日本人造了“给野熊走的路”,或者在鸟不拉屎的荒凉绝域建设机场——管它有没有飞机起降,反正刺激了经济。我们在电影《麻辣教师GTO》中看到的直通荒僻小镇幌比内的那条高等级公路,就是日本当局荒唐的经济政策刺激出来的可笑产物。

持续多年的治理之后,日本坏账数额之巨大让人看了就头大。余永定先生在《2002年日美间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中说,“在过去的10年间,日本已经处理了1万亿美元的不良债权,目前仍有1万亿美元以上的不良债权需要处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