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万有引力(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其三(节选)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节选)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李白想要的“不知有吾身”的境界究竟是什么?不羁。

不受岁月、肉身、悲欢之羁绊,不受社会规则、自然法则之约束,免于饥饿、恐惧、病痛、虚荣、寂寞、侮辱、悔恨、羞惭、焦虑及一切生理欲望,无拘无束,心游无极,寿与天齐。

不羁,就是自由。

相信秦始皇、安期生、陶渊明、你我都会附议。但是我们应该都很清楚,作为人类,我们一定会失败的。秦始皇遇到的安期生是骗子,注定了“吃枣药丸”;陶渊明是大V,善于分享新编的故事;李白与明月对饮,但他不知道,即便是虚空中看上去缥缈的月亮,也无法摆脱引力。

如果能够回到唐朝,遇到蜜月中打点行装的李白,我有百分百的把握,让这个生来不羁的人接受“我们一定会失败”的观点,听不懂我的现代口语没关系,我会穷尽毕生所学,用蹩脚的文言文写给他:“吾輩必敗。”

在确定李白已彻底被我说服后,蹭酒的当口,我或许还会跟年轻的李白分享一句我所了解的一点八卦:“明月几时有?四十五亿载。明月竟何物?绕地一铁块。”

李白会因此打消去长安的念头,并停止月下独酌吗?我觉得不会。

事实上,李白的回答,我早就猜到了:“安期公?”

我想我会忍不住逗留一阵,以“安期公”的身份,尝试着为李白的人生开一些挂。至少,我可以为他预测一下安史之乱的到来,并且提供一些毒性比较小的“仙丹”。问题是,为了取得李白的信任,我该上哪去找像瓜一样大的枣呢?

我可以告诉李白我所知道的一切,但我敢担保,李白的人生依然手足无措。

即便冒充“安期生”身份,博古通今且自带“仙人光环”的我,在宇宙、人生这类话题上,又何尝不注定手足无措呢?碳基肉身的人类,大概永远不会有那种类似“完美人生”的方案。如果哪个人或哪个团体声称他找到了完美方案,相信我,他一定是骗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起来慷慨激爽、旷然物外,但盛唐的晦暗厅堂里,李白面对权贵时如何能不摧眉折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样的句子真的是值得喝彩的好诗吗?

那个被李白赞美“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的权势者,真的意识不到这个不羁的诗人正在拍自己的马屁吗?

杜甫有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盛唐的黑暗面,任何有良心的人都难以装作视而不见,但明明胸中充满了愤怒,杜甫仍不得不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涯。

杨国忠是大唐巨奸,但同样也是大唐巨贵,在为前途忧虑的日子里,杜甫为结识杨国忠,走后门,托关系,他有没有片刻的犹豫?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少年慷慨,在血腥的安史之乱面前,何以变成了“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这样摄人心魄的诗句,难道仅仅是酒后无聊的唏嘘?投奔南方的永王之时曾写下“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的人,为何在事败之后又改口“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

安史之乱烽烟起,李白心安理得地果断逃遁。

扶风豪士歌(节选)

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