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婚恋篇(第4页)
新郎倌你先别叫苦,你以为结婚这件事儿,不容易的就你一个人吗?你的新娘子其实也不比你好受多少呢。
新娘子是从你们家下了聘礼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又喜欢又难过的期待啦。欢喜自不用说,就要和你在一起了嘛;难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就要离开生长了十几年的家,离开养育自己的父母去到你家过日子,她的心里肯定是又不舍得又害怕的。
但无论喜欢也好,难过也罢,这一天总算是来了。在你迎亲的队伍还没有到来之前,同你一样,她也要敬告她的祖宗,告诉他们:“我今天就要出嫁啦。”
然后听着外面锣鼓喧天的,知道你来了,见了她的父母,拜了她们家的祖宗牌位,又接了你丢进来的大雁,既心疼又好笑地听了姐妹们对你的戏弄,终于,听到你念催妆诗了。姑娘羞羞答答地起身就要朝你走来了——这个时候,你可千万别急着上前就来个公主抱,人家爹妈还没有发话呢。
姑娘拜别爹妈,她的爹妈当然有几句话要交待:“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她爹爹说了,要她到了你们家,要听公婆的话,不可有违抗;“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她妈妈也说了,到了你们家,要勤勉持家,别让公婆不高兴。
一边说着,姑娘的爹妈就把一块大方巾帕子盖在她的头上。意,我可要说重点了。唐代新媳妇头上的这顶帕子,名字叫“蔽膝”,它可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的新媳妇头上的红盖头。这帕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遮挡灰尘的,并不一定要盖住新娘子的脸。大唐女人相对自由解放,她们可不会遮遮掩掩地出门子,所以有的时候新郎倌是有可能在娘家就能看到新娘的长相的。《太平广记》里面记录了这样的一段故事,说一个姓卢的新郎,成亲这天,欢欢喜喜就上老岳父家去接新娘子了,结果到了岳父家,姓卢的新郎倌却二不说,拔腿就跑,任凭后面的人怎么叫都不回头。跑回家以后,他们家人都奇怪,说你这娶媳妇去了,怎么自己一个人跑回来了?
可见在唐朝那会儿,新郎倌是有可能在娘家看到新娘子长相的。
好了,故事讲完了。无论你是看见或是没有看见你新娘子的相,她都要跟着你回你家了。你们家在新娘子还没有进门以前,早做好了非常重要的几件事,一是以“粟三升填臼”,二是“以席一枚覆井”,再是“以枲三斤塞窗”,最后还要“以箭三支置户上”,都是当时的讲究,据说是可以辟邪祈福的。
但除了这些以外,最需要准备的,其实是几面毡席。新娘子就要到家门口了,按规矩,她的脚今天可是不能沾地的,所以这几面毡可少不了。当然我也知道毡席可能不好找,没关系,有两面就够啦,走完了这面,赶紧再接着那一面,这样一路转移接铺,叫“席”,新娘子是不会介意的。
毡席一直铺到了你们举行婚礼的“礼堂”。这“礼堂”是个现代名词,在唐朝那会儿,你们举行婚礼的地方其实叫“青庐”。青庐是临时搭建的,有点儿像今天尖顶的圆亭子,覆着青布,可张可合。现在农村办喜事,常见婚庆公司在村口也搭一个青黑色的帐子,大约就是这种婚俗的延续。
婚礼的仪式庄重而充满着喜气,行过了交拜礼,你们可就是夫妻啦。怎么?只你们两个人拜一拜这就算是礼成了吗?是的,在唐朝人的眼里,“拜堂”那就是你们俩人的事儿,可没有什么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那一说。
虽然说拜堂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这个时候的新娘子可并不怎么好受。周围全是你们家亲戚,他们可是卯足了劲,要给你在新娘子家“下婿”那一关里受的委屈来“报仇”呢。你看你们家的那些个亲戚,不仅对新娘子品头论足,更有甚者还变着法儿的戏弄她,这叫“弄新娘”。你可千万别护着新娘子,你越是护,他们闹得越凶。不止言语,据说最厉害的,还有把新娘子提了脚倒挂起来,当然你也不用太紧张,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相信你的亲戚们是不会这样对待你的新娘的。
大概你最向往的就是赶紧入洞房了吧,春宵一刻值千金嘛,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别着急,这拜完了堂后面的节目还多着呢。你的那些个七大姑八大姨们正在你洞房的婚**忙活着,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果子啊,零钱啊,扔得满床满地都是。你再看那些个来凑热闹的,全都一窝蜂地抢,哪管你新郎急不急着要洞房呢。但你可千万不能发火,这是你婚礼仪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叫“撒帐”,是给你讨个吉祥呢。
唐代撒帐特别有讲究,一边撒一边还要念念有词:“今夜吉辰某女与某男结亲。伏愿成纳之后,千秋万岁,保守吉昌。五男二女奴婢成行。男愿总为公卿,女郎尽聘公王。从兹祝愿,已后夫妻,命延长。”意思是祝愿你们夫妻今后的日子顺顺利利,多子多福,男孩子都能仕途平坦,女孩子都能嫁个好女婿,总之都是祝福的话。看那些个撒帐的钱,上面全都刻了字,要么“夫妻偕老”,要么“玉满堂”,要么“早生贵子”,要么“寿比南山”,也是满满的愿。所以你一定要耐着性子让他们尽情地撒,尽情地闹,等这撒帐一出闹完了——别着急,还有一个最浪漫的节目在等着你们呢。
紧接着有个小孩儿又托着一个小盘进来了,盘里托着两片被劈的葫芦,用一条红色的锦缎系着,里面装着酒。就听有人对小孩说:“一盏奉上女婿,一盏奉上新妇。”这其实就是你俩的交杯酒。
但交杯酒为什么交的是葫芦而不是杯子呢?这里面有故事,说年,周公定这婚俗礼制时,前面我们提到的六礼都好说,可以一项项地示范给大家看,怎么纳采,怎么问名,怎么纳吉,怎么送聘,么请期,怎么亲迎,六礼全都示范完了,到了最后一项,两个人怎么行夫妻之礼呢?这可把周公难住了。他想找他老婆来跟他一起向大家演示,他老婆当然不同意了。于是,周公就想了个办法,把葫芦一分为二,一片代表男,一片代表女,一上一下地合在一起,就像男女合一,完成了夫妻之礼,所以这葫芦从此就有了男女结合之意。
除此以外,交杯酒用葫芦来喝更有一层深意在于,葫芦发苦,酒入其中自然也就带了苦味,夫妻共饮,是说你们两个从此以后要同甘共苦的意思。这个环节叫“合卺”。
喝了合卺酒,这新娘便真是你的了。姑娘心甘情愿,剪下一缕头发交给你,你也一定要配合,赶紧也剪下一缕来,两缕头发绾在一起,这叫作“合髻”。诗里说“侬既剪去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多么浪漫的一种表白啊。
同心结一结,就离你心心念念想着的好事儿只有一步之遥啦——可你的新娘却一直羞羞答答,老是用只扇子捂着脸。这个时候,就又到了发挥你文采的时候,赶紧作首“却扇诗”,让她丢掉扇子,大大方方地给大家露个脸,也就能成全你们今天晚上的好事儿了。
却扇诗是你的新娘子考验你文采的最后一道题。没有办法,谁叫你回到了大唐,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成诗。你要是磨磨蹭蹭做不出来呀,那些挤在你洞房里的人可是不会走的,新娘脸上的扇子也不会挪开来,那你今天晚上的好事儿怕是要到明早鸡叫也办不成啦。如果实在你要是做不出来,我教你一首: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怎么样,新娘子的笑脸露出来了吧?还不赶紧的,吹蜡烛,放帐帘——
第八节当爱已成往事
有一句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此话非常流行,被很多人用来当作只谈恋爱不结婚的理由——一旦步入婚姻,爱情就死亡了。
这话其实是没有道理的。爱情的死亡与否与婚姻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说最原始的爱情是个生理反应,纯粹到只在砰然心跳的那一下,它源自于一种叫作苯基乙胺的激素。按照书上的理论,当一个人出现在你身边的时候,他(她)的某种特征,比如容貌,或者身体上的气味,或者说的哪一句话突然就刺激了你的大脑,让它分泌出这种叫作苯基乙胺的激素,这种激素能让你感到极度兴奋,甚至达到癫狂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英文所说的fallinlove,当然,他(她)同样fallioo。
之后你们就恋爱了。
然而,纵然你们不结婚,只要你们天天在一起,你的大脑就会对他(她)习以为常,再也分泌不来苯基乙胺,这个时候你们再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砰然心跳的感觉,两个人牵着手无异于左手牵右手,也就是有人说的那种把爱情过成了亲情的关系。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本身与人品道德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现代社会里常常看到会有人出轨,而在古时候,男人只要有点办法,就想娶个妾。
想讨小老婆,先过我这一关
妾,就是俗称的小老婆。在中国古代长达几千年的婚姻制度里,妾一直都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角色。尤其是在唐代,小老婆的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众所周知,大唐是一个盛产悍妇的时代。大唐的女人,很少有哪个女人能够容忍与另一个女人分享她们的婚姻。虽然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婚外情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想要娶回家里来,门儿都没有。
在整个大唐史上,鱼玄机大概应该算得上是位才貌双全的大美女了吧,除了长得好看得不行以外,十来岁就诗词歌赋无所不通。她跟李亿那也算是一见钟情,俩人都以为收获了这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情。谁知道,李亿的家里有老婆,这下鱼玄机就尴尬了。
虽然大唐的风气是比较开化的,但是,在婚姻制度方面,还是有明文规定的一夫一妻制的,就是不管你怎么花天酒地,老婆你只能娶一个。你要是想再娶一个,那就是犯了重婚罪,等着你的就是牢狱之灾了。
但是,中国的男权社会早就为这些不断分泌苯基乙胺的男人们想好了办法。一夫一妻就一夫一妻,没有问题,我保证这辈子妻子只娶一个,但妾却可以多纳,只要有本事,想纳多少就纳多少,这个法律可就管不了。
虽说妻和妾感觉上都是男人的老婆,但实际上地位却天差地别,要不怎么有大老婆和小老婆之分呢?妻我们前面说了,要费那么大的周折才能娶回家来,这叫作“明媒正娶”。但纳妾的程序就非常简单了,有的时候就是买来的,有的时候是别人送来的,甚至还有的是抢来的。来到家庭中以后她们也没有什么地位,人家说不要就不要了,有的时候还可能被转手卖掉,或者像鱼玄机那样,大老婆不容你,就把你送到道观里去当道姑。
可见在唐朝,无论妾怎么好,都不可能与妻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大老婆面前,那真是进门就得矮三分。无论那个男人有多爱这个妾,但大老婆若不容妾,有时候男人也没有办法。前面我们说过的,唐朝的女人大部分都是“女汉子”,性格里少有温顺的一面,看见丈夫领了个年轻美貌的女人回来,想要她们委曲求全地与老二甚至老三相安无事,那基本就是大唐男人的一个梦。
这样的妻子在大唐那可比比皆是,她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可真是敢以命拼。据说当年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就曾送给房玄龄一个小妾,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房夫人非但不让房玄龄靠这个妾,还把这个可怜的姑娘折磨得头发都快要掉光了。
皇帝一听,怎么会有这么彪悍的妇人,真是比我后宫里的那些娘们儿还厉害。老房你过来,让我给你支两招。
于是,皇帝就跟房玄龄演了个双簧,他派人给房夫人送去一酒,说:“你们家老房呢,也是个人物,按说早就该妻妾成群了,有什么好妒忌的。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收起你的妒心,跟老房的小老婆和平共处,要么你就喝下这壶酒,从此眼不见净。”
这话的意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要么你咽下这口气,以后好好日子,要么你就只能领死了——这可是壶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