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陶潜潜逃(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觉得,问题可能出在“陶潜”这个名字上,因为反过来读跟“潜逃”一模一样。此外,陶渊明姓“陶”、写“桃”不说,还叫“五柳先生”,柳者,溜也。更致命的是,这位陶先生不仅仅各种暗示自己想溜,而且真的“潜逃”了一辈子。

而潜逃这件事,正是整个李白家族的常规操作。

李白的父亲是一个剑客,他的名字叫李客。我非常确信,李客名字里的“客”不是剑客的“客”,更有可能是客官的“客”。客官的意思,是游客,是路人,是漂泊在外的人,是来自远方的人,是潜逃的人。

李白生于一个名副其实的“犯罪家族”,关于李白的身世,最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正与犯罪有关:

据说李白的祖上因为犯罪,被流放到今中亚一带的碎叶城。而在李白出生后,他的剑客父亲李客行侠仗义,一个不小心,又杀了人。为躲避仇家,李白的父亲白马长剑,辗转万里,最终落脚在四川隐僻之处。

李白本人自然也继承了家族的大侠风范:十五好剑术。更猛的是,据当时好友回忆,李白年轻的时候因为任侠,曾亲自“手刃数人”。手刃,数人,非常暴力。字典里,“任侠”的意思就是信仰暴力。

李白不能不承认自己有一些暴力倾向,因为他的确有一些杀气很重的诗句,比如“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寥寥几个字,杀气扑面。再比如《侠客行》里的句子:“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怎么看,都像是在讲述自己父亲当年杀人跑路的往事。

在任何有着世俗法律的地方,“犯罪”与“潜逃”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然而,不知何故,李白杀人居然不用像父亲一样跑路。仿佛历史的进程突然出了个小小bug,家族颠沛流离的命运已经终结,平静的生活已经来临。风沙扑面陡然转为春光明媚,李白战胜了宿命,第一次尝到生命的甜味: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李白根本没时间思考生死成败、悲欢离合。

假如人生分四季,李白的一生,在三十岁之前都是春天。

二十岁之前,李白跟着“侠客”父亲读书学剑,疯狂迷恋着司马相如。“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殷实的家境,平静的院落,早慧的儿童只想好好度过眼前这一生。

二十岁之后,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李白不想停在原地,于是开启旅游模式:从附近的成都、峨眉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出三峡、登庐山、游洞庭、下金陵、往扬州。峨眉山月,荆门浮舟,庐山瀑布,金陵酒肆,触目皆是新鲜。

道士、大侠、贩夫走卒、风尘歌女乃至公务人员,见面就是通宵大醉,相见恨晚。离别并不真的让李白忧愁,人生的种种奇遇,前面的路上还多着呢。这有趣的人间,每个年轻人都会迷恋。

从四川的隐居之地,冲入大唐的人间烟火,并不能使李白满足,他想走得更远。

《大猎赋》,据专家考证,写于李白二十岁上下的年纪,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于是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

昆仓叱兮可倒,宇宙噫兮增雄。

河汉为之却流,川岳为之生风。

倚天剑,落月弓;昆仑倒,宇宙雄。

这是盛世的气象,少年人的气魄:关于未来一无所知,把能吹的牛先吹出来。酒酣耳热,拔剑四顾,少年们最爱说的话,普遍都是这种感觉:教练,我要学万人敌。吹牛谁不会,难的是坚持——

几年之后,一场恋爱让李白把吹过的牛都忘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