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东海骗局(第2页)
中国有段时期流行过“特异功能”,风潮的背后,极有可能是人们发自内心对这副身体的怨念。
马王堆一号汉墓仅漆器、乐器等随葬物品就达一千余件,此外,在那个食物品种远不如今天的时代,墓里发现的食物却极尽丰富。肉食除了猪牛羊狗,还有华南兔和梅花鹿;禽类除了鸡鸭外,还有雁、鹤、喜鹊、斑鸠和火斑鸠等。生前富贵,死后执着,事死如事生,墓内的每一处空气,都是两千年不散、亿万年难灭的执念。
墓里繁复的帛画,画满了渴望逃离的热望:超脱现世肉身,神仙导引相迎,再也没有冠心病,再也没有胆结石,再也没有动脉硬化,再也没有可怕的生存忧虑,再也没有生老病死,仙乐飘飘,从此极乐。
那时的人看不破,似乎并不稀罕。可是,当我们打开墓室棺椁,解剖了墓主的身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那个躺在华丽坟墓中的尸体“(肋软骨基质)中粗、细胶原纤维纵横交错,细微结构清晰可见”后,我们不还是照样看不破吗?
即便生死看破,富贵看得破吗?虚荣看得破吗?自尊看得破吗?执念看得破吗?寂寞看得破吗?礼教看得破吗?阶层看得破吗?房价看得破吗?学区房看得破吗?即便你强行看破了,这个世界会允许你看破吗?
看不破,说明你也不想留在原地。不想留在原地,而不得不留在原地,想冲破人生的牢笼,一览众山小,却总也冲不破,这种糟糕的感觉,叫作“不痛快”。
李白喝醉的时候,之所以会看见安期生,原因很简单:他觉得,所有的烦恼忧愁,安期生应该能看得破。自己心中这种“不痛快”的感觉,安期生应该能懂。
从安期生骗钱到唐九百年,唐朝的人们依然在寻觅东海仙山。
从托马斯·莫尔写出《乌托邦》到现在五百年,今天的人们依然在聊乌托邦。
任何行业都有其歧视链和装X指南,求仙界也一样。比如,李白和秦始皇一样都痴迷于神仙,但显而易见的是,李白是看不上秦始皇的。对于秦始皇的悲惨遭遇,李白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古风(节选)
李白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徐福看来是回不来了,您瞧,秦皇都凉透了。
说句良心话,这纷乱的人世上,有李白这样清新脱俗的双标狗也算难得。在无情嘲讽了秦始皇之后,在另外一首诗里,他对神仙的执念可一点都没有含糊,那渴慕的心境,简直可以用跪舔来形容:“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
宋朝文学评论类著作《韵语阳秋》,对李白的痴心妄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连珠炮似的一系列排比,字里行间仿佛能看见评论家无力吐槽的厌世神情:
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凌倒景,或欲留玉舃而上蓬山,或欲折若木而游八极,或欲结交王子晋,或欲高挹卫叔卿,或欲借白鹿于赤松子,或欲餐金光于安期生。
——《韵语阳秋》
李白老师,结合自己的人设,您对秦始皇老师的猛烈吐槽,您自己觉得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