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9章 番外 成筠河(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209章番外:成筠河

“小六,等你成年的时候,君上便会来清风殿看你。”这是母亲告诉我的。她带着我一起站在清风殿的院落里看太阳缓缓从西落下。夕阳洒在她素白色的裙衫上。她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

母亲从未怨过。亦从未争过。从小到大,我从未见过父皇踏入清风殿一步。我和母亲都只能在年节里,跪拜在人群的边缘,远远地看他一眼。母亲说,父皇在忙。

我知道,她是骗我的。我曾拉着小酉偷偷追随着父皇的轿辇。他去了凤鸾殿,去了落樱殿,更多的,是去棠梨院。他并非没有空暇。他只是忘了母亲,忘了我。

母亲叫作姜巧巧,父皇三征西林时,西林土司进贡的蛮女。偶然得蒙圣宠,生下我。父皇却再也想不起来了。

我不知道那次偶然的宠幸是母亲的幸,还是不幸。我曾见母亲煮着家乡的桂乳荔芋肉,边用勺子在锅中搅动,边掉眼泪。母亲的眼泪,纷纷如雨,落进锅里。所以我记忆中的这道菜总是带着苦涩的味道。

母亲是思乡的。这清风殿是个永恒的囚笼,母亲注定在这里老死一生,再也无法回到故乡的竹楼。

母亲在庭院中种了很多菜。

有一回,殷贵妃在此路过,把母亲当成了仆妇,呵斥着让母亲摘些新鲜的瓜果送上。我想说什么,却被母亲制止。

母亲低着头,婉顺地按照殷贵妃的吩咐去做了。

在各宫娘娘面前,母亲永远是低姿态的。甚至,皇后骆静姝有恙,母亲自请前去侍疾,几日未曾合眼。待她回来的时候,自己却病了一场。只是,母亲的病是无人问津的。她硬生生地挺过来了。

我趴在她床边哭泣,她笑着跟我说:“小六,你知道吗,母亲的家乡有一种野草,叫作石荷叶,一年四季都有,生命特别顽强,经得起旱,经得起涝。母亲就是那野草。你莫担忧。”

我将脸贴在她手心上。我问她:“为什么,为什么要主动去做那些事……”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小六,母亲是为了你啊,为了咱们母子,在这宫中安生活下去。活下去就好。”

活下去就好。这是母亲常常念叨的话。她对我只有这么一个祈愿。

哥哥们很早就封了王。而我,到了20岁,礼部官员们一再提及,皇子大了,若没有封号,不合规制,父皇才勉强封了我“宣王”。

父皇对于我而言,是坐在龙椅上的一座神。神是被信仰的,却是不得靠近的。

母亲总跟我讲父皇英勇而辉煌的战绩,她自己对失宠的生涯心平气和。她亦教育我对父皇要尊崇、敬爱。

“小六,一个君王要面对的事情很多很多,总会有顾及不到的角落,你要理解你的父皇。”母亲的声音如风般柔软。

“与人为恶是很累的事,与人为善就简单得多。母亲希望你做个良善的王爷,对任何人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

母亲没有念过书,胸无点墨,她教给我的道理如同野草般朴素。

我们母子二人在落寞的清风殿习惯了冷冷清清,习惯了低人一等,习惯了与世无争,习惯了宫人们的白眼,习惯了内廷监分配来的东西永远是次品。

小酉说:“六爷,来日等您就藩就好了,到了藩地,什么都是您自个儿说了算。”小酉是我的贴身内侍,亦是我从小到大的玩伴。其实,我知道,纵便是将来到了藩地,亦不能肆意妄为。遍地都是眼线。稍有不慎,便会扣上“不矩”的帽子。

作为皇子,注定一生谨小慎微。

大章二十七年,太子成筠源奉旨巡幸江南,其实,父皇是命他去查一桩贪腐案。因为牵涉殷侯,而太子跟殷侯是宿敌。为了避嫌,太子在朝堂之上公然说要带一人同去。父皇让他择一人。他选择了我。

太子的算盘打得是极好的。他选择了我,我有王爷的身份,可我哪敢置喙他的事呢?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于他,既全了体面,又有了交代。

盛秋时节,我坐在马车上,从北到南,看着云朵和风景一点点变幻着。太子玩味地看着我:“老六,江南的花楼最是有名,到时候带你去逛逛。”我低头:“谢太子兄美意,愚弟不敢。”太子笑着,拿扇子指着我:“你未曾娶妻纳妾,不知女子的好。”

我沉默。女子的好。女子的好是什么样呢?我的确是不知的。母亲早早告诉我,我的婚事要听父皇的旨意。可父皇似乎是忘了这件事。从没提过。

我没有想到,此次江南之行,会遇见一个女子,冥冥之中,我的命运就此改写。

江南秋天的夜晚,明月高悬,洒下皎洁的光,好像给地面上的所有铺上一层白雾。街市上成排的灯笼仰着脸。几只扇着翅膀的小飞虫飞来飞去。寻香楼前的一棵老桂花树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道路两旁的木芙蓉在夜里的红色变得很浓烈,不远处的小河哗哗地淌着水。

我在给一个小乞丐上药的时候,听到一个声音:“小发。”我抬起头,见到一个少女,头戴木芙蓉,她的面孔、她的声音,皆和月色一样清凉。她在唤那个小乞丐,两人似乎是很熟的样子。

我愣愣地问那个小乞丐:“她是你姐姐吗?”小乞丐点头。那少女搀着小乞丐起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