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让别人喜欢你的六个方法(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说起来话长,但关于他是如何开始的,我们可以来做个简单的介绍。他正是利用本章所提出的原则作为他的开端而走向成功的。

巴克在13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去西联公司做了一名童工,每个星期的工资是6美元25美分,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寻求教育的念头。于是,他开始拼命地学习,并开始自学。为了省钱,他把他不坐车,不吃午饭的钱省下积攒起来,直到这些钱足够买一部《美国名人传记大全》——这使得他之后做了一件人们平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他读了这些名人传记后,开始给他们写信,请求他们寄来有关他们童年时代的补充材料。而且他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他恳请这些名人谈论他们自己的故事。

他又给当时正在竞选总统的加菲大将写信,问他以前是否真的在一条运河上做过纤夫的工作,加菲给他写了回信。他还给格莱德将军写信,向他询问某一次战役的有关情况,格莱德将军为他画了一张地图,并邀请这位14岁的少年和他共进晚餐,和他谈了一整夜。他写信给爱默生,恳请爱默生讲述他自己的情况。这位西联公司的信童不久便和国内最著名的人通起信来:爱默生、勃罗克、夏姆森、朗雷洛、林肯夫人、奥尔科特、谢尔曼将军以及戴维斯。

他不仅和这些著名人士通信,而且一到休息日或节假日,就去拜访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他们家中受欢迎的一位客人——这些经历使他培养出一种无价的自信心。这么多的名人,激发了他的理想和志向,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而所有这一切,让我再说一遍吧,都只是因为实行了我们在本章所讨论的原则而已。

马可逊可能算得上这个世界最优秀的名人采访者。他说有许多人之所以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就是因为他们不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他们非常关心的是自己下面要说什么,却从来都不会认真地听别人要说什么……许多大人物曾告诉我,和那些善于谈话的人相比,他们更喜欢那些善于倾听者。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人。”

不仅仅是那些大人物愿意和善于倾听的人打交道,普通人也不例外。这正像《读者文摘》中曾说过的:“许多人之所以去看医生,其实他们并没有大碍,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林肯详细分析研究了赞成或反对这项措施的各种观点,又认真地读了一些谴责他的信件以及报纸上的文章,有的怕他不解放黑奴,但也有的怕解放黑奴后会引起国内的混乱。在他们谈论了几个小时之后,林肯与这位老朋友握手道晚安,然后就派人将他送回了伊利诺斯州,竟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在这次会谈中,所有的话都是林肯一个人说的,那好像是为了舒适他的心情。“谈话之后,他似乎稍稍感到舒适些。”这位老朋友说。

林肯并没有征询他的意见。林肯所需要的只是一位友善的、同情的倾听者,使他可以宣泄内心当中的苦闷——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在困难中都需要的。

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首先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这正如李夫人所说的:“如果你要想使别人对你感兴趣,那么首先就要对别人感兴趣。”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你不妨问问别人一些他们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们谈论自己以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千万不要忘记,那个正在与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对你及你的问题要感兴趣100倍。例如,他对自己脖子上一点儿小痣的在意,要远远超过对非洲40次地震的关注。因此,在你下次开始谈话的时候,就试用这一点。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

方法四: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谈论他们自己。

给予人们感兴趣的话题

每一个曾经前往牡蛎湾拜访罗斯福总统的人,都会惊讶于他那渊博的学识。研究罗斯福的权威作家伯莱特福写道:“不论是牧童还是骑士,或纽约的政客和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该和他说些什么。”

那么,罗斯福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不论罗斯福要见什么人,他总是会在来访者到来的前一个晚上晚些入睡,翻阅一些来访者会特别感兴趣的知识。因为罗斯福和所有领袖人物一样,深知通达对方内心思想的最佳方法,就是和对方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

在耶鲁大学担任教授的菲利普先生,是个非常和蔼的人。他在早年就学到了这个道理。菲利普在他一篇谈论人性的小品文中这样写道:

“我8岁那年,有一次去姑姑林斯莉家中过周末。晚上,一位中年人来到姑姑家。在和姑姑随便聊了几句之后,他注意到了我。当时我对船的兴趣正浓,而这位来访的客人和我谈论了这方面的知识,令我产生了兴趣,他似乎对此也兴致很高,我们谈得很投机。他离开之后,我还对他赞美不已。姑姑告诉我他是纽约的一位律师,本来他对有关船的事情是不应该如此热心的,甚至应该是毫无兴趣可言的。”菲利普感到很奇怪,就问姑姑:“可是,他为什么自始至终都在与我谈论有关船的问题呢?”姑姑笑着说:“因为他是一位高尚而有修养的人。他见你对船很感兴趣,就谈论他认为能使你注意并高兴的话题,陪你聊天而已。通过这种方法,他使自己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

就在我正写作这部分章节的此时此刻,我的面前放着一封热衷于少儿事业的杰尔夫先生的来信。

欧洲将举办童子军夏令营活动。我想邀请美国某家大公司的经理出钱,资助我和一位童子军的旅行费用。幸运的是,在我去拜访这位大公司的经理之前,我听说他曾开出了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这可是100万美元的支票,要知道!随后不知什么原因促使他又将那张支票作废,也许是他为了记住某种我不知道的教训,他将这张支票镶入一个镜框作为纪念。

于是,我见到他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他让我欣赏一下他的那张支票,并告诉他,我这一辈子从来都没有听说有人开过数额如此巨大的支票,我还要告诉我的童子军,说我的确看到过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这位经理非常愉快地把那张支票递给我看了看。我一直赞叹不已,并请他把开这张支票的详细情况告诉我。

注意到了吗?杰尔夫先生在刚开始时,并没有和对方谈有关童子军或欧洲夏令营的事,也没有谈他想要对方帮助的事。他只是谈能够令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让对方愿意和他交谈。于是就出现了杰尔夫先生下面所说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我所拜访的那位经理问我:“哦,你来找我一定有什么其他事,对吗?”于是,我就把我的事情告诉了他。令我吃惊的是,他不但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还十分大方地给了我更多的资助。我本来只请他出资赞助一名童子军去欧洲的,可是他慷慨地资助了5名童子军和我本人,给我开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并建议我们在欧洲玩上7个星期。然后,他又给我写了封介绍信,把我引荐给他在欧洲那些分公司的经理,吩咐他们到时候帮助我们。当我们抵达欧洲时。他又亲自去了欧洲,在巴黎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游览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从此以后,他就对我们童子军事业非常热心,经常为家庭贫困的童子军提供工作的机会。

杰尔夫先生说:“但是我也很清楚,如果我当时没有找到他感兴趣的话题,让他高兴起来,那么这件事不仅不会办得这么顺利,我想恐怕连十分之一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方法在商业活动中是不是也同样有效呢?现在让我们来举个例子,看看纽约一家高级面包公司——杜弗诺公司的经理杜弗诺先生是怎样做的:杜弗诺先生一直想把自己的面包推销给纽约某家大饭店。连续4年,杜弗诺先生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拜访这家饭店的经理,并且经常参加由这位经理举办的各种社交聚会。为了促成这笔生意,杜弗诺先生甚至在这家饭店租了一个长期房间,住在那里,希望能做成这笔业务。然而,尽管杜弗诺先生千方百计地用尽了各种方法,还是没能让他如愿以偿。

“于是,当我再次去拜访他的时候,我开始和他谈论有关饭店业协会的事情。你猜他的反应如何?结果简直令人吃惊!他花了半小时和我谈论饭店业协会的事情,整个谈话过程中,他都精神饱满,充满着热情,我确信这个协会是他的最大兴趣之所在,可以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这上面。就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劝说我加入这个协会。”

“在整个这次会谈中,我没有对他提有关面包的半个字。然而过了没几天,我就接到他的饭店主管人员的电话,让我把面包的货样和报价单送过去。‘我真不知道你对这位老先生施了什么魔法,’这位主管人员在电话中对我说,‘他真的被你打动了!’”

“试想一下,我和这位经理打了4年交道,一心想把面包卖给他,可是一直没有成功。如果不是我设法找到了他所感兴趣的事,了解到他喜欢谈论的问题,恐怕我现在还在和他死磨硬泡,却一无所获哩!”

方法五:了解对方的兴趣,就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

让人们感到自己重要

有一次,我在纽约一个邮局排队,准备邮寄一封挂号信。我注意到那位负责挂号信的邮局员工对他的工作很不耐烦的样子——称信、取邮票、找零钱、开收据……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着这种单调而重复的工作。

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这个人喜欢我。显然,要让他喜欢我,我必须和他说些让他感兴趣的话。不是关于我的,而是有关他的。”因此我问自己:“他是不是有值得我赞美称赏的地方呢?”这个问题有时候不是那么容易回答,尤其当你面对一个陌生人时。但是这次却非常凑巧,我很快就在他身上发现了值得我赞美的地方。

就在他给我称信的时候,我热情地对他说:“我可真希望自己也有您这样一头好头发。”他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来看着我,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但是现在没以前好了。”他很谦虚地说。我诚恳地对他说:“虽然它比以前稍减光泽,但仍然还是那样好。我可真羡慕您有一头这样好的头发。”他听后显得格外高兴,于是我们愉快地谈了起来。最后,他对我说:“有许多人曾说过我的头发好看。”我敢打赌,他那天吃午饭的时候,绝对非常高兴,那天晚上他回家后,一定会欣喜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妻子,他甚至会对着镜子夸赞自己:“我的头发实在太漂亮了。”有一次,在某个公共场所,我讲到了这件事。一个人问我:“那你从他那里获得了什么?”是的,我要从他那里获得什么?我从他那里又得到了什么?

不错,我确实是想从他那里得到某些东西,要得到某些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东西,而我也确确实实得到了!你看,我赞美了他,让他得到了美好幸福的感觉,可是他对我却难以回报——这种感觉可是无价之宝。你会在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以后,仍在记忆中想起它,得到一种美妙无比的体验。

在人类行为中,有一条至为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守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你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尽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永远尊重别人,使对方获得自我成就感。”这正如杜威教授所说的:“自重是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冲动和欲望。”也正如詹姆森教授所说的:“在人类天性中,最深层的欲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我也曾一再强调,这种冲动正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的特征,正是这股力量促使人类创造了文明。

千百年来哲学家们一直在思考人类关系的准则,终于悟出一种观念。这个观念并非什么新的发明,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波斯、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印度和巴基斯坦耶路撒冷等地,先哲们就在传播这种观念,这就是中国先哲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

你希望周围的人喜欢你,希望自己的观点被人采纳,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不愿听到不值钱的卑贱的谄媚,但渴求得到真诚的赞美。你希望你的朋友和同事都能像史考伯所说的那样,“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们大家也都希望如此。

那么,就让我们自己先遵守这条法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应该先怎样去对待别人。

你大可不必等自己当上大官,干了大事业或发了大财之后,再去奉行这条法则。你几乎每天都可以运用它,然后自然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读过凯恩的小说《基督教徒,法官,英国曼岛人》吗?凯恩是个铁匠的儿子,一生只上过8年学,但他去世时已成为这个世界最为富有的作家之一。

凯恩是怎么创造这样巨额财富的呢?大概情况是这样的:由于凯恩酷爱诗,所以他将大诗人罗斯迪所有的诗都读了一遍。他还写了一篇演说辞,来歌颂罗斯迪在诗歌方面的高深造诣以及取得的艺术成就,并将它送给了罗斯迪本人。罗斯迪当然非常高兴,“任何一个青年能对我的才华有如此高深的见解,”罗斯迪说,“一定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于是,罗斯迪将凯恩请到自己的家中来,让他担任自己的秘书。这对凯恩来说,可是改变人生道路的重要机会——因为他凭借这一新的身份,接触了许多那个时代著名的文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有益的建议,并受到他们的鼓励和激发,开始了他自己的写作生涯,最终响誉世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