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幼麟冢虎(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徐无鬼快步走到这名老者身前,“请问老先生是寿春哪一门望族,姓甚名谁?”

老者不答。

谢衔说道:“这位老先生是我们寿春……”

徐无鬼打断谢衔,“你住口!”然后盯着这个老人。

老人眼光闪烁,站立起来,挺直身体,对徐无鬼说:“不愧是中曲山冢虎,果然一眼就识别出我的身份。”

徐无鬼说:“你是妫樽派来的奸细……不、不对,你是秃发腾单于的人。你说话不是中原口音,倒是跟匈奴的语气类似。”

老者镇定地说:“冢虎先生猜得不错,我是秃发腾单于的师父风追子。”

“风追子、风追子?”徐无鬼挠着脑袋,“我听说过飞星派有位风灵子,百年前率领飞星派到了漠北极寒之地。”

风追子说:“是的,风灵子是我祖上。我们飞星派现在跟随的就是秃发腾单于。”

“秃发腾单于不惜谋划这么多年,怂恿妫樽南下,就为了少都符?”

风追子说:“妫赵要攻打大景,秃发腾单于要少都符辅佐,两全其美的好事,妫樽为什么要拒绝。”

徐无鬼问:“秃发腾单于为什么要如此谋划?他要为梁氏一族报仇,却行事如此鬼祟?”

风追子反问:“冢虎先生,我问你,如今的大景皇帝,到底是谁?”

徐无鬼被问得哑口无言。

风追子说:“天下人受蒙蔽,也就罢了,你我道家门人,明明知道坐在建康皇宫龙椅上的就是当年的景宣帝,单狐山幼麟师乙!这个为了自己长生不死,把持天下,贪恋权力和富贵,背弃道家宗旨,将天下祸乱,无所不用其极的道家叛逆!你们被他玩弄于股掌,却偏偏没有任何作为。”

“即便是师乙篡夺皇权,”徐无鬼说,“大景天下仍旧是汉人的天下。”

风追子又说道:“冢虎先生以为秃发腾单于只是为了家族私仇而苦心孤诣,那就太小看秃发腾单于了。不要忘了,秃发腾单于的父亲是大景的骑都尉、飞将军梁无疾,祖父是大景的安灵台梁显之,是彻彻底底的汉人世家!”

“得仙山门人者,得天下……”徐无鬼懂了,“这就是秃发腾单于的真正目的。可是只有一个少都符,又能如何?”

“姑射山的卧龙任嚣城,就在凉州,”风追子说,“冢虎先生如果不信,就看看眼前的这个舳舻,天下能把舳舻修缮如初的人,除了任嚣城,还能有第二个人吗?”

徐无鬼犹豫了,看了看少都符。少都符说:“天下归于妫赵也好,归于梁氏也好,都与我无干。我从三十年前,就只认定一件事情,我救得一个,就算一个,为我当年的罪孽赎罪。”

风追子冷笑说:“幼麟先生是为了给自己的师门单狐山赎罪吧?你的师伯师乙才是罪魁祸首,他犯下的错误,却要先生你来承担。实在是可笑。”风追子见说中了少都符的心事,又说道:“可是即便先生救了这么多汉人百姓,他们为了苟延自己的性命,仍旧毫不犹豫地将先生出卖。鬼治乱世之中,先生的任何作为都是徒劳,不如跟随了梁无疾的儿子,和卧龙先生一道,结束这鬼治,才是最大的救赎。”

少都符说:“我已经心灰意冷,没有经略天下的大志,只看眼前,能救一个,就减少一份罪孽。无论是我的过失,还是我师伯的过错。”

风追子转头走到郑茅面前,“妫樽只要少都符,郑公你放弃守城,我风追子作保,绝对让满城军民毫发无伤。如果郑公拒不投诚,在舳舻和沙亭军合攻之下,即便是守军负隅顽抗,也挺不过两日,到时候兵败城破,就是寿春百姓的灾难。”

郑茅伸出手掌,将架在自己肩膀上的亲卫佩刀紧紧捏住,鲜血顺着刀刃流淌。“我郑茅只有两日性命,如今要投降妫赵的,我不阻拦;但有誓愿以身殉城的,就跟随我守到城破之时。”

亲卫本就对郑茅十分尊敬,现在被郑茅的气势震慑,都慢慢把佩刀放下。郑茅命令传令官,招展军旗,北门和南门受了军令,仍旧听从郑茅的调遣,纷纷在城墙上鼓足精神,严阵以待。

谢衔无计可施,把头转向风追子,“风追子先生,你也是中原道家门人,就这么袖手旁观吗?”

风追子鄙夷地看着谢衔,“郑公年轻的时候或许曾贪生怕死,今日他把所有的耻辱都找回来了。而谢叟你枉活了一辈子,却比不上如今郑公的万一。”

谢衔又哀怨地看向少都符,“少先生,我已经老矣,活不了几年,可是这满城的百姓,都在你一念之间。”

“我也不等明日了。”少都符说完,脚步蹒跚地走向舳舻。

徐无鬼看了看左右,跟上了少都符,“少兄,我陪你去见见妫樽。”

少都符回头看了一下徐无鬼,“这一去,如果妫樽让我臣服,我必然不答应,就回不来了。”

徐无鬼说:“我心思简陋,一切都临机应变吧。”

少都符看了看徐无鬼,“也好,真的有危难,我也一定保全徐兄无恙。”

两人走向舳舻。而郑茅重振士气,镇守城墙。

谢衔等寿春耆老,看见郑茅对自己不屑一顾,也只能没趣地退到城中。有风追子在,是谢衔等人的救命稻草。

少都符和徐无鬼到了舳舻下方,不等舳舻悬下软梯,两人如同壁虎一般攀爬到了舳舻上方。

妫樽正在等候,看见少都符和徐无鬼到来,立即命令全军后撤。舳舻缓慢地退出寿春的西门城墙,朝着城外的旷野退去。舳舻抽身而退的时候,城墙的砖瓦,土崩瓦解,簌簌落下。

舳舻后退十五里,回到了赵军中军阵中。

围困寿春北门、南门的赵军也同时后撤,驻扎阵营。

郑茅在城墙上看到赵军退却,知道妫樽暂时遵守了承诺,于是下令满城军民,加紧修缮城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