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哈奴曼(第3页)
圣座尸罗拔陀停止念咒,野猴的紧箍圈松开,圣座阿胜伽松开手,野猴从泥土中钻出,立即跳跃起来,重重地落到法闲的后背,一只爪子挖进法闲的背心。法闲的后背血肉模糊,只能默默忍受。随后野猴的另一只手爪从法闲身后绕过来,挖进了法闲的右眼,将眼珠挖出。法闲仍旧默默忍受。
野猴并不罢休,又要张嘴将法闲的喉咙咬破。法闲口念佛祖,屹然不动。
圣座尸罗拔陀又念起紧箍咒。野猴从法闲的身上摔下来,在地上翻滚。
圣座阿胜伽说:“你不杀他,他就杀你,你该如何?”
“我不杀他。”法闲的眼眶鲜血淋漓,他伸手摘下眼珠,自己吃进口中,“回到中原,他们要杀我,我也不杀他们。”
三位圣座笑了笑,圣座婆树般都说道,“虽然未成,但总算是又进了一步。”
法闲跪下,“三位圣座放了此孽猴吧。”
“这孽猴是你的心魔,”圣座阿胜伽说,“魔障在你心中,你杀不掉,放不下,扔不开,该如何?”
法闲顿悟,“那我就不杀他,不放他,留着他。”
三位圣座同时睁开眼睛。圣座婆树说道:“那你带着他回震旦吧。”
圣座尸罗拔陀轻声说:“你过来。”
法闲匍匐在尸罗拔陀的面前。尸罗拔陀把一段经文在法闲耳边轻轻念诵一遍,然后问:“记住了吗?”
“记住了。”法闲说,“这就是紧箍咒。”
“当你大彻大悟的那天,”圣座尸罗拔陀说,“叫他的名字,他如果答应了,就是松开这孽猴的时候。”
“这孽猴?”法闲犹豫地问道,“他有名字?”
“他叫哈奴曼,”圣座尸罗拔陀说,“当年没有遵守罗摩点化,贪吃无厌,因此罗摩罚他吃完六十一亿颗菩提果实,才能解脱劫难。除非有圣座心怀慈悲,容忍他的暴虐,助他解脱。既然你与他有慈悲之心,那就有了缘分,这事就着落在你身上。”
圣座阿胜伽说:“法闲,你愿意带他回震旦,助他解脱这六十一亿的贪欲劫难吗?”
法闲点头,“愿意。”
圣座尸罗拔陀对着野猴说:“猴子,你跟他去吧。”
野猴蹲在法闲肩头,仍旧暴戾非常,不住抓扯法闲的头发。
法闲再次转身离开。
圣座阿胜伽说:“法闲,此猴劫难未除,身上妖气缠绕,你归途中必定是重重危机,你要保重。”
法闲听了,双手合十,口中诵经,慢慢行走。
野猴哈奴曼站在菩提树下,犹豫不决,眼睛看向树上的无数菩提果实。圣座婆树般都挥手,菩提树上的果实纷纷堕地,落入泥土中消失不见。哈奴曼大怒,吱吱尖叫。
圣座尸罗拔陀说:“猴子走吧。解除劫难后,再回来。”
哈奴曼无奈,只好蹒跚地追上法闲,法闲平伸单臂,哈奴曼纵上法闲的肩膀。
一人一猴,面对着朝阳,离开了烂陀寺。
笔者注:圣座的称呼并不准确,应为斯瓦米。斯瓦米的称呼其实也并不严谨。斯瓦米是梵文,可以加在人名前头以表示尊称,包含的意义极广,有专家、学者、先知、贤人、圣人、哲人、导师、前辈、高人、灵性大师、证悟者等等,但是毕竟是写小说,就统一按照中国的方式全部简化称呼为圣座。婆树般都的后世中文译名是天亲,阿胜伽的后世中文译名是无著,尸罗拔陀的后世中文译名是接贤或戒贤,这三人都是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那烂陀寺的高僧,其中尸罗拔陀是唐朝玄奘僧人的导师。在小说中,就不在意严谨的考证和研究,将这三位高僧借用在故事里,仅为故事的虚构而杜撰三人的相关情节。又,烂陀寺实名那烂陀寺。熟悉印度教和佛教历史的读者,请不要太认真对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