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寿春之围(第2页)
“没有消息。”
少都符又问,“赶赴荆州,驻留江夏的三万北府军回程了吗?”
“正在路上,”郑茅算了算,“应该还有两日回到寿春。可是即便这三万士兵赶回寿春……我们在六十万赵军面前,仍旧是螳臂当车。”
“我没有看到沙亭军。”少都符说,“妫樽没有让干阙的沙亭军殿后的道理。”
“干阙得了他父亲干奢的太公兵法,”郑茅说,“实在不知道他到底会有什么手段对付我们。”
“我很担心干阙。”少都符说,“他不是他父亲干奢,干奢对大景汉人还有同族情谊,而干阙是妫辕膝下的义子,没有这些顾虑。”
“听说他的叔叔干宝在建康?”郑茅问,“还是大司徒的右长侍。”
“干宝不愿意跟随干奢父子在妫赵为官,很早就离开洛阳到了建康,现在正奉命修撰《景策》。”
“干宝他……”
“没有用的,”少都符说,“干阙对妫赵忠心耿耿,绝不会为了一个在建康为官的亲属而背叛。在干阙眼中,妫辕才是他的父亲,妫樽才是他的亲兄长。”
郑茅摇摇头,“这都是我们当年落下的祸根。如今怨不得谁了。”
少都符突然警觉起来,“出事了。”
一只飞鸽在黑夜中上上下下地飞到了寿春城墙上,飞到郑茅头顶,再也支持不住,从空中跌落下来。
郑茅伸手把信鸽接住,信鸽胸口边缘一道巨大的伤痕,是羽箭割伤的血痕。好在信鸽是郑茅北府军精心饲养的军鸽,体力强健,虽然受了重伤,仍勉力飞回了寿春。
信鸽在郑茅的手中,翅膀扑扇几下后身体僵直。郑茅揭开信鸽爪上的竹筒,取出军信。看了之后,将脸转向少都符,似笑非笑。
“干阙?”少都符问。
郑茅点头,“江夏回援的三万北府军,没了。”
少都符说:“是啊,干阙。他行军的速度,本就应该超出我们的计算。”
“在庐江。”郑茅说,“你猜得不错,干阙的沙亭军的确是赵军的先锋,已经插入寿春和荆州之间,深入到庐江,并且一举全歼了这三万北府军。现在干阙已经到了我们的身后。”
“他会去攻打建康,”少都符说,“还是折回来攻打寿春?”
“不知道。”郑茅叹口气,“无论他是顺江而下攻打建康,还是陆路迂回包抄寿春,我们都必输无疑。”
现在郑茅和少都符知道,妫赵皇帝妫樽率领的大军,在寿春城北四十里慢慢驻扎,并不急于进攻的目的。很显然,他们在等待干阙沙亭军的消息。
寿春以西,有四水和肥水流淌,肥水西岸,是大片连绵起伏小小的丘陵,妫赵皇帝妫樽的大军就驻扎在这些丘陵之中,随时会踏过肥水东下。寿春以南,是空阔的平原,直到长江北岸,都无险可守。这也是寿春为什么是建康最后的防线,而大景的北府军精锐尽数驻扎在此的缘由。
少都符跟着郑茅在城墙上巡视,走到了南城门上。寿春与建康之间已经有五日没有联系了,天空中也没有一只飞鸟从南方飞来。
无论天上地下,寿春与建康之间的通道已被全部断绝。
郑茅看看寿春南方的开阔平原,又望望已经杀意弥漫的西北方向,意识到整个寿春已经完全被妫赵军队包围。干阙的沙亭军横亘在寿春和建康之间,已经确定无疑,只是不知道干阙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到底是围攻寿春,还是突袭建康。
因为大战在即,寿春城内也开始禁止一切人等出城,因此在寿春城南开阔的平原上,渺无一人。正值青苗时节,为了不让妫赵的军队收割熟麦,郑茅已经下令军队将城郊的麦田全部损毁,坚壁清野。连绵到天边的麦田都化作了一片焦土,走兽亦无法躲藏于其中,加上天空也没有一只飞鸟,天地之间空****的一片凋零。
不过还是有一个人从南方走到了寿春城下。郑茅看着这人孤单单地一直走到城门的下方,显得十分诡异,这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人。
少都符看见了此人,对郑茅说道:“都说我们四大仙山门人,是解救天下于危难,匡扶道家的神山门人,可是为什么只要我们同时出现,就必定是大战的前夕,天下将倾覆之兆呢。”
郑茅也看清了此人是徐无鬼,立即吩咐门监打开城门,让他入城。
徐无鬼走到城门之上,看见少都符和郑茅,苦笑着说:“大司马,少兄,我们又见面了。”
少都符和徐无鬼伸手拥抱,相互拍了拍对方的后背。
徐无鬼看着郑茅:“大司马已经不是从前的大司马,郑公老了。”
郑茅深鞠一躬,“一晃三十八年,上次与徐先生见面还是在荆州,徐先生还是当年的样子,仙山门人果然是仙风道骨,长生不老。”
听了郑茅的这句话,徐无鬼和少都符相互对视一眼,两人都难免苦笑。虽然二人的容貌仍然是青年韶华,可是一个头发苍白,一个眼神浑浊,神色都已经是饱经风霜的老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