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 寿春之围(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干阙是当年泰武帝北护军后裔,虽然大景代泰,可是无论泰景都是汉人,干阙难道就不顾念自己的汉人血脉?徐先生为何不劝说干阙弃暗投明,归入大景,调转矛头,与我共同击败妫赵大军?”

“干阙现在做不到的,”徐无鬼沮丧地说,“他自幼生长在妫赵,和妫樽亲如手足,郑公的建议,多半是徒劳。”

郑茅听了,嘿嘿笑了两声,“徐先生说的道理我都明白。”

徐无鬼说:“郑公是答应了?那么我们现在就安置北府军与寿春百姓吧。”

“不!”郑茅说,“当年我身为洛阳世家子弟,早早就身居朝廷高位,年轻无知,狂妄无行,犯了大错,导致被天下人耻笑。好在天命善待,让我再次重为大景的肱股之臣,这一次,我不再跑了。”

“就是因为郑公是大景的栋梁,”徐无鬼苦苦相劝,“更应该跟我们去建康,替天下保存大景最后的希望。”

“我不走了,”郑茅深吸一口气,然后跪下来,“建康就交给四大仙山门人啦。”

少都符大惊,连忙伸手扶起郑茅,“郑公,难道你准备留下来?”

郑茅站起身,“到了建康,替我给圣上说一声,北府军已经被赵军围困,无法回到建康,我郑茅无能,只能与北府军和寿春百姓共存亡。寿春,就是我郑茅埋骨之地!”

翌日清晨辰时,寿春城南,沙亭军从正南方向击溃了大景北府军布置在城外的守军。

虽然郑茅提前了一个晚上,调动两万士兵出南城阻挡即将到来的沙亭军,可是在天下最强的军队面前,这两万北府军瞬间就被冲散击溃。干阙率领沙亭军一路追击,两军数万人马都拥塞在南门之外,郑茅不敢开启城门,只能看着自己的两万士兵在城墙之下被沙亭军分路包抄,切割成无数的小块……最后,没有战死的士兵只能投降。

沙亭军在寿春南城之外重新布置阵型,从突袭阵法,变为攻城的阵列。

北方的妫赵大军也开始向寿春移动,围困了西门和北门,与沙亭军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绕寿春的包围圈。

在正午的阳光下,妫赵军队后方,妫赵皇帝妫樽的黄旗升起,几十台投石车慢慢地朝着城墙移动。

郑茅和少都符、徐无鬼站立在城头,看着漫无边际的妫赵大军,都说不出一句话来。三人心中都明白,无论郑茅自己如何坚持,寿春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郑茅仍旧在坚持,徐无鬼无法劝说郑茅,只能看着郑茅走向死亡,还有北府军。

赵军在形成联阵后,休整了半日,于夜间戌时开始了第一轮攻城。

寿春城内的守军出城迎战,目的是为了烧毁赵军的投石车。埋伏在西方八十里的一股军队,也已经绕到了妫赵的后军,意图烧毁赵军的粮草。

这两股军队,一明一暗,都悄无声息地湮没在赵军之中。而赵军所做的,只是稍稍调整了阵型而已。

这证明,北府军所有军事行动,都在妫樽和干阙的预料之中。随后赵军的投石机开始投掷巨石,瞬间将寿春北门和西门之间的城墙砸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郑茅亲自领兵,填补缺口。赵军并不急于冲入城内,只是不断地用弓箭射杀修补城墙的士兵和民伕。

随后沙亭军在南城开始用云梯攻城。北府军与沙亭军在城墙上短兵相接,郑茅几乎将所有的精锐都集中到了城墙上,沙亭军在干阙的号令下,暂时退却。北府军折损的人数远远超过沙亭军。

连续三日,赵军都是在夜间戌时开始,北门、西门、南门同时进攻,却又并不急于攻下城墙。到了清晨辰时,就退兵回营。

郑茅和少都符、徐无鬼看看城墙外进退严整、有条不紊的赵军,又看看城墙内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守军,心情都越来越沉重。

“这是妫辕的兵法,”少都符说,“如同潮水一般,一步步侵蚀,慢慢蚕食对方的实力,直到对方再也坚持不住而投降。”

“这是极为高明的战术,”郑茅说,“也是以多胜少最有效的战术,可是很难有哪个将领,能够有这样巨大的克制力来做到。换做年轻的将军,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用强攻来节省时间。”

少都符说:“看来妫樽比他父亲更擅长使用这个战术。”

“干阙率领的沙亭军快如闪电,与妫樽的兵法相违背,”徐无鬼说,“可是仍然听从妫樽的调动,进退同步。妫赵的这一代,从小在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相处,兵法上的默契配合,已经超过了妫辕和干奢。”

“我们还能支撑几日?”郑茅沮丧地问。

“如果不是妫樽有意消磨,”少都符说,“寿春已经破城两日了。”

郑茅脱下了头盔,“我本以为自己这几十年征战沙场,已经得到了兵法的精髓,可是现在看见干阙用兵快速如闪电,妫樽步步为营,丝毫不乱,无论他们哪一人,我都自愧不如。妫辕和干奢能够夺取大景半壁江山,绝非偶然。”

“在军事上能够与他们抗衡的,也只有梁无疾的儿子匈奴秃发腾单于了。”徐无鬼说,“秃发腾单于兵法如何我不知道,单是他容忍妫樽,互不交战,安心经营凉州,这份耐心,已是少见。”

“看来大景真的是要亡了,”郑茅说,“就没有一个能够与他们抗衡的少年英雄涌现出来。”

“还有我们这几个老人在,”徐无鬼说,“四大仙山门人一定会尽力而为。而且别忘了,建康还有最后的屏障。”

“我看不到那天了。”郑茅说,“那是你们的时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