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6章 探索月球(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收到坐標及地质数据。”月球轨道上,工程指挥舰舰桥內,此界工程师张卫国沉稳回应。

他身后巨大的观察窗外,灰白色月壤构成的荒原向视野尽头延伸,巨大的环形山壁如同沉默的巨人。

“『玉兔三號』著陆组已准备就绪,隨时可以下降至目標区域进行实地钻探取样。”

“批准下降。注意月尘静电防护。”王振华道。

“明白。”

指令下达。

悬停在月球轨道上的“玉兔三號”著陆器脱离母船,姿態引擎喷出幽蓝的粒子流,调整角度,向著风暴洋边缘那片被阴影笼罩的区域沉稳下降。

著陆器腹部加装的强化钻探臂在微弱的引擎震动中反射著冷光。

月球表面,风暴洋边缘。

著陆器沉重的支架稳稳嵌入月壤,扬起一片缓慢飘落的灰色尘埃。

舱门滑开,四名穿著最新型月面作业服的身影沿著舷梯走下,靴底在细密的月壤上留下清晰的印记。

强烈的阳光被头盔面罩自动调暗,视野里是单调的黑白灰世界,只有远处地平线勾勒出环形山嶙峋的剪影,巨大的寂静压迫著耳膜。

“定位信號源,入口东北方向,直线距离七百米。”队长陈志刚的声音在內部通讯频道响起,带著太空衣呼吸系统的轻微迴响。

他抬手指向一片地势略高的斜坡,那里堆积著大量从高处滚落的巨石。

小队呈菱形队形前进,沉重的作业服和背负的生命维持系统让动作有些迟缓。

月壤在脚下发出轻微的嘎吱声。绕过几块房子大小的岩石,目標出现在眼前。

一道巨大的、近乎垂直的岩壁矗立在前方。岩壁底部,一个不规则的黑洞张开巨口,边缘参差,显然是远古熔岩流冷却收缩后形成的天然隧道入口。

洞口幽深,阳光只能探入十几米便被浓重的黑暗吞噬。

“入口直径约四十米,符合扫描数据。”地质专家赵海峰靠近洞口边缘,头盔灯的光柱刺入黑暗,照亮了洞壁上凝固的熔岩流纹路。

“结构稳定,无明显近期崩塌跡象。”他蹲下身,从工具包里取出一个方盒状的设备,將探头紧贴地面,“启动次声波地层扫描。”

细微的震动波传入月壤深处。他面前的便携终端屏幕上,线条构成的剖面图开始向下延伸,勾勒出熔岩管內部巨大的空腔轮廓。

“深度確认,主通道穹顶距离地表平均厚度五十二米,管壁完整度超过百分之九十。”赵海峰匯报。

他调整探头方向,指向洞口內侧一片顏色略深的区域,“等等……入口內三十米左右,侧壁底部,扫描显示异常低密度区,有空洞反应。”

“具体位置?”陈志刚问。

赵海峰指向洞口內右侧阴影处:“那里。可能是次级洞穴或者塌陷形成的空腔。”

另一名队员李伟立刻上前,从背包里取出一支手臂粗细的合金钻杆,末端连接著多光谱探头。

他熟练地將钻杆抵在赵海峰指示的岩壁上,按下启动钮。高频震动伴隨著低沉的嗡鸣,钻头轻鬆破开表层风化的月岩,向深处推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