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页)
他的个人实验室位于地下十层,是整个基地最为核心、守卫最森严的区域,配备了全球最顶尖的设备和仪器。
基地的科学精英们对齐知舟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不仅是因为齐知舟的专业领域上的声誉,更加因为边策对齐知舟的“另眼相待”。
然而,边策的“宠爱”事实上是无处不在的监视——360度无死角的摄像头、声纹采集器、网络流量的实时分析、甚至他使用的每一台仪器都有后台日志记录。任何非常规的数据输出尝试,都会立刻触发警报。这里是一座无形的、由科技构筑的完美囚笼。
边策每天傍晚都会亲自为齐知舟注射药剂,保持共生基因的活性。
进入基地的第五天深夜,齐知舟又一次梦到边朗,然而这次,边朗的面目逐渐变得模糊扭曲,在边朗抱住他的那一刻,边朗说:“知舟,你要听话,否则你会痛苦的。。。。。。。”
齐知舟猛然惊醒,因为那个声音并不属于边朗,而属于边策。
共生基因无时无刻不在驯服他的意志,培养他潜意识中对边策的服从和依赖。
齐知舟浑身被冷汗浸湿,颅内撕裂的剧痛和肌肉的痉挛让他意识昏沉,他掀开被子想要下床开灯,或许光明能带给他一丝清醒的理智。
但很快,他的动作一顿。
不,不能开灯。
这个房间里也许也有监控。
齐知舟重新躺回床上,他将被子盖过头顶,从枕头底下取出一支钢笔——那支笔没有墨水,他撩起衣袖,用尖锐的笔尖在自己的手臂内侧写字,写边朗的名字。
一笔一划写得很慢,偶尔手指因剧痛而失控,笔尖就会刺破他的皮肤。实际上,那上面已经有无数重重叠叠、反复被刺破的伤痕。
然而,这种痛楚于此刻的齐知舟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他绝不能忘记边朗,他绝不能做共生基因的奴隶。
不知道写了多少个“边朗”,齐知舟忽然笑了。
他觉得“朗”这个字很好很好,是明亮的意思。
从古至今,一切关于“朗”的描述都代表着光明,譬如朗月垂光。
齐知舟这一刻觉得,不开灯也没关系,因为他有边朗。
·
第七天,在一次高级别会议上,齐知舟语气冷静:“基于对代谢路径的重新分析,实验体对药剂存在个体排异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终末产物的数据稳定性,也增加了基地内部生物污染的风险。我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高危生物废弃物。”
所谓的“高危生物废弃物”,指的正是因实验而大量死亡的人。
其余参会人员纷纷垂头耳语,不约而同地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
“齐教授,”一名研究员提出疑问,“排异反应一直是个技术难点,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能提高实验体的存活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齐知舟目光冷淡,颔首道:“我曾经研发制作过一种特效缓释剂,能够有效缓解排异带来的疼痛情况,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我相信能够改善目前的困境。”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最终决策人,而边策则是若有所思地看着齐知舟,没有立即表态。
齐知舟“啪”地将手中的材料甩在会议桌上,平静道:“这是确保科研环境纯净、规避潜在污染源的有效措施,如果你觉得没有必要,我不会坚持。”
短短一句话,巧妙地将边策置于在场其他科研学者的对立面。
边策思考几秒:“就按你的方案执行。”
齐知舟的计划获批,他提出缓释剂的药剂配方被储存在鬼市的加密数据库中。
于是,在边策的注视下,齐知舟登陆了久违的“山灰”账号。
他将配方通过基地的加密网络拷贝了下来,而后久久看着那个属于“山灰”的界面。
“山灰”的个人头像是一座死火山,毫无生气,一片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