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0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第2页)
比身体劳累更可怕的,是心里的迷茫。那时候,糕爸一路升职,500强企业里年仅30岁的总监,正是春风得意的当打之年,而我完全成了一个囿于家庭的全职主妇。
因为糕爸总要加班,我干脆让他去住书房,仔细算算,年糕出生后他住了一年书房。很多时候我会有些惊恐地发现,他对我说的带娃日常并不感兴趣,而我也听不懂他说的那些工作上的事。
每天抱着孩子送糕爸出门上班,我都有种深深的失落。
后来,我读到《女性的奥秘》里所描述的:当她在铺床时、买日用品时、配沙发套时、同孩子一块吃着花生酱三明治时、开车送他们参加活动时、夜间躺在丈夫身旁时,她甚至害怕默默询问自己:“难道这就是一切?”
我几乎落泪。
我终于明白,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是社会价值缺失所造成的。
原来,我要直到30岁,才能发现自己内心最大的秘密:是的,相夫教子并不能够满足我,我还想为自己活着。
我相信,每个女人在家庭生活里,都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幸运的是,我开始了写作。在妈妈群里的朋友们的鼓励下,我注册了“年糕妈妈”微信公众号,从我着手调整年糕的睡眠到给年糕制作第一口辅食,一点一滴地记录着养育年糕的经过。
我一下子变得很忙,要趁年糕睡着后拼命看书、查资料、写文章、后台排版……真的很累,但是,我也真的感到很满足。
记得那时候,年糕睡眠质量很差,一觉只能睡25分钟,我就定20分钟的闹钟,写20分钟就去看一下他,哄着他继续睡,然后回去继续写。
我渐渐发现有妈妈在朋友圈里分享我的文章,发现“年糕妈妈”的订阅用户一直在增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留言说我写的东西很有用。这时,我第一次找到自己在家庭之外的价值,实实在在收获了影响人、帮助人所带来的成就感。我终于找到了我甘愿为之奋斗的东西。这是命运对我的“召唤”,让我找到自己的使命感。
我写了上千篇文章,在一次次重复和坚持之后,“年糕妈妈”有了八位数的订阅用户,做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拿到了融资,有了不小的团队。但是,这些成就必然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真的不可思议,一个原来拿上班当混日子的已婚妇女,居然在生娃之后变成了工作狂。
这样忙碌的状态让我一下子和整个世界都和解了:不再看老公不顺眼;跟父母打电话也不会说着说着就哭了;我还主动邀请公婆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帮忙照顾孩子,直到现在。
所以后来,我总喜欢跟团队小伙伴们说这样一句话:“忙是治疗一切神经病的药。”
女人30,我不再期待别人的拯救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带、婆媳矛盾、夫妻不和……女人当妈第一年容易遇到的所有糟心事,我都遇到过。
从来没有人告诉我,30岁原来是这样的。一夜之间,你成了妈妈,你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突然就要求你拿出一个人走夜路的勇气,去面对、去承担。
30岁那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神仙也救不了我,我必须自己走出来。
也许每个过得很拼的30多岁的女人,都有过这样的挣扎和顿悟。
在小说《我的前半生》的开头,幸福主妇罗子君信奉的教条,是“做主妇不需要天分,但需要运气”。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没有人能永远靠运气生活,但是所有人都可以靠努力生活。
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妈妈必须强大起来,才能成为养育孩子和协调家庭关系的主导者。
我强大的源头,是想成为一个好妈妈,想成为一个不错的自己,想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当我开始用文章影响更多妈妈的时候,我找回了自信,也有了强者心态。这是生活教会我的道理:原来,我不需要等待谁来拯救我,我可以自己改变现状。
很多人说我是在30岁完成了人生的逆袭。我更愿意相信,是成为妈妈给了我直面生活的勇气,我的孩子就是让我找到自己的那把钥匙。
这也许就是养育孩子最动人的地方,我们在引领孩子的成长,孩子也在引领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