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然后我回到家里,从隐藏的地方取出我的积蓄,分给我的孩子们。“我今天晚上见到你们的妈妈了,”我说,“她变黑了,可怜的家伙。”

他们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好吧,”我说,“忘记一个叫吉姆佩尔的人曾经存在过。”我披上我的短大衣,穿上靴子,一只手拿着装祈祷披巾的袋子,一只手拿着我的手杖,吻了一下门柱圣卷⑨。人们在街上看见我时,十分诧异。

“你要去哪里?”他们问。

我回答道:“去见见世面。”我就这样离开了弗拉姆波尔。

我漫游各地,好人没有一个不理我。过了好多年,我老了,白发苍苍。我听到了大量的故事、许多谎言和弄虚作假的事情。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懂得,实际上是没有谎言的。现实中没有的事情晚上会在梦中遇见。这个人遇到的事,也许另一个人不会遇到;今天没遇到,也许明天遇到;如果来年没遇到,也许过了一个世纪会遇到。这有什么区别呢?我常常听到一些故事,我会说:“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然而不到一年,我会听到那种事情竟然在某处发生了。

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在陌生的桌子旁吃饭,我常常讲些永远不会发生的、不可信的故事:关于魔鬼、魔术师、风车等等。孩子们跟在我后面,叫道:“爷爷,给我们讲个故事。”有时他们指名要我讲一些特别的故事,我尽可能让他们满意。有次一个胖小子对我说:“这就是你以前对我们讲过的故事。”这个小淘气,他说得对。

梦里的事情也是跟以前的一样。我离开弗拉姆波尔已经好多年了,但是我一闭上眼睛,我就到了那儿。你想我看见谁了?埃尔卡。她站在洗衣盆旁边,像我们初次见面时一样。但是她容光焕发,她那双眼睛像圣徒的眼睛一样神采奕奕。她对我说些稀奇古怪的话,讲些奇异的事情。我一醒过来,就完全忘记了。但是只要梦不断地做下去,我就能得到慰藉。她回答我所有的疑问,她的话结果都是对的。我哭着恳求她:“让我和你在一起吧。”她安慰我,告诉我要忍耐,这日子不会太远了。有时她抚摩我,吻我,贴着我的脸哭泣。当我醒来时,我还感觉到她的嘴唇,尝到她的眼泪的咸味。

毫无疑问,这世界完全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但是它同真实世界只有咫尺之遥。我躺在我的茅屋里,门口有块搬运尸体的木板。掘墓的犹太人已经准备好铲子。坟墓在等待着我,蛆虫肚子饿了;尸衣已准备好了———我放在讨饭袋里,带在身边。另一个要饭的等着继承我的草垫。死神一到,我就会高高兴兴地动身。不管那里会是什么地方,一切都将成为真实的,没有纷扰,没有嘲弄,没有欺骗。感谢上帝:在那儿,连吉姆佩尔都不会受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由索尔·贝洛翻译。———原注

②圣殿被毁日,在阿布月(犹太历十一月)九日,纪念古代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

③骨环是给婴儿长牙齿时咬嚼的。

④按照迷信说法,有一种毒眼能使人遭殃。

⑤拉比法庭是拉比处理犹太人事务的场所,兼具法庭、会堂、书房三者功能。

⑥约柜是犹太教的著名圣物,系一镀金木柜,内置刻有十诫的两块石板,藏于古犹太圣殿内的至圣所。相信它毁于圣殿被焚的大火中。后来犹太会堂中多有仿制的约柜,内有《摩西五经》,是会堂的至圣之物。

⑦托拉,犹太教名词,常专指《摩西五经》,即《圣经·旧约》开头五卷:《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

⑧迈莫尼迪兹(1135—1204),犹太血统的西班牙人,拉比、医生、哲学家。

⑨门柱圣卷:一块长方的小羊皮卷,一面记有《圣经·旧约·申命记》第9章第4至9句和第11章第13至21句,另一面写着上帝名字。纸卷盛在小匣内,挂于门柱上,作为一种避祸的辟邪物。犹太教徒进出大门时,用右手手指按一按圣卷,然后吻一吻手指。

犹太裔意第绪语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出生于波兰华沙附近小镇莱公愤钦(Leon),四岁时随家迁往华沙,后来又跟外祖父在卢布林省的比尔戈雷住过几年。辛格的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拉比(拉比是犹太教会众的精神领袖、宗教导师,负责执行教规、律法,主持各种仪式,在犹太人社会享有极高声望。———编者注),他自己也受过传统的犹太教训练,但是他选择了与祖上不同的世俗生活,很早就开始为使用意第绪语的欧洲犹太读者创作。1935年赴美国后,这条独特的文学之路从未中断。在他小说家的生涯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犹太社区的风土人情始终是他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来源。

辛格于1978年秋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傻瓜吉姆佩尔》《玩笑》《市场街的斯宾诺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