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央财政举措(第1页)
加强中央财政举措
凭借西汉前期六十多年的积蓄,汉武帝即位后的国家财政本来非常富裕。但由于汉武帝对外战争的耗费巨大,兼之大兴功业和救灾以及朝廷上下的奢靡,仅仅过了二十年,国家财政就开始频频出现亏空,国家财政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在财政困难面前,汉武帝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元朔六年(前123年)六月,汉武帝颁布诏书,准许百姓出钱买爵位和赎回被监禁的人,也可以交钱免除罪行。又特设“赏官”,称为“武功爵”,共十七级,共值三千余万金。
一级称为造士,二级称为闲舆卫,三级称为良士,四级称为元戎士,五级称为官首,六级称为秉铎,七级称为千夫,八级称为乐卿,九级称为执戎,十级称为政戾庶长,十一级称为军卫。以下各级爵位名称失佚。
第一级定价铜钱17万钱,往上每级增加2万钱。至十七级合成三十余万钱。只要购买武功爵至第七级“千夫”的人,可以优先出任下级官吏,免除本人徭役,有罪可减刑二等。
汉武帝卖官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敛财。但买爵后能够免役,那么,就使国家失去了相当数量的徭役权。卖爵的收入没有用来营业,大部分用在军费、官俸和皇帝自身消费上。那些买得起官爵的人多是豪富之人,这些人入官府,造成官员素质降低,官场风气腐败,实在是弊大于利的办法。
汉武帝还专门树立了一个献财典型,那就是卜式。他原本是河南郡人,是孔子的门生。自幼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以种田和畜牧为生。
父母去世之后,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便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了一百多只羊,上山放牧。
在他上山放牧的十多年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而坐吃山空,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把自己积攒的家产分给弟弟。他的举动受到邻里的一致称赞。
当时汉朝正在和匈奴作战,国库很紧张。于是,卜式上书表示愿意把财产的一半拿出来支援边境战事。汉武帝听说后,立刻派使者询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呢?”
他则答道:“我从小就放羊,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习惯过官吏的生活,我不愿意做官。”
使者接着问:“那家中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告?”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来就从不和人争执什么,对我的家乡人,生活困难的我就借他们钱粮,对行为不端正的人,我就开导教诲他。我住的那里,人们都依赖我,对我都很友好,我能有什么冤屈呢?”
使者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问:“既然是这样,那你拿一半财产出来是想做什么?”
卜式老实地回答道:“天子讨伐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前线拼死作战,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出来,资助军队。这样我们大汉就能把匈奴消灭了。”
当使者把卜式的话汇报给汉武帝后,皇上便把这些话说给丞相公孙弘听。公孙弘说道:“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法纪。请陛下不要答应。”于是皇帝一直没回复卜式。
又过了一年多,汉军屡次出战,匈奴的浑邪王等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储府库也空了。到了第二年,大量贫困民众流离迁徙,都靠朝廷供给其吃住,朝廷不能全部供养。
这时,卜式便拿出二十万钱给河南的郡守,分给迁徙来的百姓。河南郡守上报了当地富人资助贫民的名册,汉武帝看见卜式的名字,记起了他,说:“这就是从前想捐出家财一半助边的那人么?”于是,汉武帝赏赐卜式,把四百戍边人的十二万给养钱归他,卜式把这些钱通通还给朝廷。
此时,富豪都争着藏匿钱财,只有卜式拿出钱来助边。汉武帝便以卜式为长者,特别尊重他,以他做榜样教化百姓。还征召他,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又赐予他良田10顷。
汉武帝想用这样的方式号召百姓,带动其他人向国家捐献钱财。
这些方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仍是杯水车薪,而且造成了吏治败坏等弊端。
汉武帝日夜思索,反复和大臣商议,想找条出路,以摆脱财政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终于想出了办法,制定出一系列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
这些政策主要是通过加强封建国家的专制主义的经济力量,以富有的大商人为对象,将他们过去所得的利益转归汉朝政府。一场整理财政、增加国家收入的斗争,在汉武帝和大商人之间展开了。
盐和铁是古代社会维持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原料。盐是生活必需品,每天不消耗一定分量的盐,人就没有气力进行生产。铁在中国封建时代,除了用来制作兵器外,主要用作制造农具,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汉代是铁制农具大发展、大推广、大普及的时代,铁的生产和买卖对国计民生有极大意义。掌握了盐和铁,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财政经济的收入。因此,谁掌握了盐铁的生产和流通,谁就可获大利、致大富。
元狩三年(前120年),大农令郑当时向汉武帝推荐盐商东郭咸阳和孔仅二人。东郭咸阳是齐国人,他是资产累千金的大盐商。孔仅是梁国睢阳人,他是大冶铁商人。
汉武帝采纳郑当时的建议,下令实施盐铁官营政策,将原属少府管辖的盐铁划归大农令,由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并任命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商孔仅为大农丞专门负责此事。
桑弘羊由于善于计算经济问题,参与盐铁官营规划,负责“计算”
和“言利”之事。桑弘羊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据说在百日抓周的时候,就抓的是官印而非金银。但商业给了他十分深远的影响,童年时代的桑弘羊整天游戏于喧闹的市场和店铺,周围人谈的都是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