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外来挑战步步紧逼我们能从容应对吗(第1页)
第三节外来挑战步步紧逼,我们能从容应对吗?
一、源自13年前一纸协议的市场开放“下午3点45分,‘睡足’了的谈判代表再次碰头。……一个半小时后,谈判室的门被推开,经过紧张的讨价还价,神情疲惫的中美官员互相之间都没有打招呼就分头离去。石广生部长(中国外经贸部长)表情严肃,其手下人也是一脸凝重。显然,谈判无太大进展。
“昨夜挑灯夜谈,今日聚散匆匆。中美世贸谈判北京分站的比赛又是这么突然开始又草草了结?但外经贸部有关官员透露,谈判明天还将继续。
11日晚,美方也放出风说,应中方要求,巴尔舍夫斯基一行将在北京多停留一天。”
这是1999年12月16日新华社一篇名为《六天六夜——中美世贸谈判采访追记》的报道中的文字。中美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在最后关头的针锋相对,过程的跌宕起伏、山重水复,在这篇报道中反映得淋漓尽致。其中,美方所玩的订回程机票、临时向酒店退房等谈判花样,至今都成为国际谈判界的笑谈。
美国方面的漫天要价,中国方面的坚守原则,使这场始于1986年7月10日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经关贸总协定转变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变化,到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国入世法律文件,过程曲折而漫长。其间,中国代表团换了4任团长,美国换了5位首席谈判代表,欧盟代表换了4位。从1987年就担任关贸总协定(后为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主席的瑞士人吉拉德说,履新伊始,有人戏称他这个主席也许得干10年。吉拉德不以为然地大笑,谁知到头来竟干了14年半!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所追求的是“全面重返国际经济舞台,享有品尝经济全球化成果的权利,参加制定有关游戏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及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国际贸易战中占据有利位势”。与此同时,在谈判中,中国尽量争取给中国相关产业更长的过渡期、更好的成长机会,规避和减少入世所带来的冲击和风险。
在中美较量最多的行业中,农业是最引人注目的。
在美方,像中国进口美国问题小麦(TCK小麦)和柑橘这样其他国家不可能拿到谈判桌上来的问题都拿出来,迫使中国一次性地在农产品自由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放弃防线,向美欧大国敞开大门。
美国人为何这样煞费苦心?他们看中的是中国有13亿人口,以及经济增长率达到10%左右的发展中大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他们要为自己跨国农业公司包括粮食企业集团在中国的**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排除障碍。
实际上,中国为加入WTO,在农业准入和农产品贸易等问题上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让步。
(一)在市场准入方面
中国承诺入世后对所有农产品的关税均实行上限约束,并且将算术平均关税率由目前的21%降低到2004年的17%。对于过去实行外贸计划管理的重要农产品,如粮食、植物油、棉花、羊毛、食糖和橡胶等商品采取关税配额制度进行管理。
(二)在国内支持方面
综合支持量(AMS)允许幅度是中国入世谈判的焦点。美国谈判方要求中国接受适用于发达国家的微量允许标准,即农业总产值的5%。中国政府则坚持要求获得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10%这一微量允许标准。根据最后达成的入世议定书,我国做出如下承诺:1。中国在基期中的AMS水平为零;2。中国用于整个农业的一般性支持和用于特定商品的支持均采用8。5%这一微量允许标准,这一幅度介于适用于WTO发展中国家成员和发达国家成员的一般标准之间;3。计算中国的AMS指标时,将包括按照农业协定第6条2款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豁免的三项措施开支,即为了鼓励农业和农村发展,给予所有农民的一般性投资补贴、给予资源贫乏地区农户的投入补贴和引导农民停种非法麻醉作物的补贴;4。中国的AMS按每年的实际产值比例计算,而不是固定在某一特定基期时的水平。
(三)在出口补贴方面
美国在谈判中坚持要求中国做出承诺,在入世之后立即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实际上,在1999年与美国达成的双边协议中,中国已经接受了这一要求。在以后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中,农产品出口补贴继续成为中国入世谈判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最终达成的入世议定书中,中国重申入世后对农产品出口不实行补贴。
(四)在非贸易影响方面
中国承诺,对进口农产品的病虫害检疫和质量检验将采取符合国际规范的做法。
一纸协议给中国农业包括粮食产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面对着扑面而来的国际农产品的激烈竞争,长期分散经营、缺乏现代化、规模化生产能力与经验,科技含量低,市场意识欠缺的中国农业、中国粮食产业能够经受住冲击,守住13亿中国老百姓的饭碗,确保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吗?
事实证明,在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挑战面前,中国农业、中国的粮食产业不仅稳住了国内的市场,还积极主动出击,提升了竞争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和不俗的业绩,入世5年后的2007年1月,当年作为专家组组长直接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程国强研究员总结说,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开放是一个主动融入世贸体系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冲击。具体来看,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根据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主动对农业进行了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