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4章 殿阁终极大考以百姓为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行动迅速展开。三个月内,消息如野火燎原:

??东海渔村,一位老妪终于承认三十年前目睹官兵屠杀抗税渔民,因惧怕报复从未发声。当晚,海边礁石自发浮现血色文字,持续七日不褪。

??西南苗寨,族长之子公开揭露父亲勾结官府强征少女为“贡品”,引发全族震动。但在他说完那一刻,手腕浮现与小女孩相似的光带,证明其所述为真。

??北方矿区,一群矿工联合绘制“死亡地图”,标记出过去二十年间被掩盖的塌方事故地点。图纸刚完成,地下竟传来阵阵回响,似有无数亡魂在低声应和。

每一起事件发生时,最近的言心石雏形都会短暂发光,仿佛在回应。而第十三石,则始终高悬于魂语峰顶,静静注视这一切。

第四个月,转折降临。

一名“真言使者”在调查西北边陲一桩失踪案时,意外发现一处隐藏极深的地下设施,入口伪装成废弃驿站。内部布满古老机械装置,中央矗立一座石台,台上刻着四个大字:**归墟中枢**。

更令人震惊的是,石台下方埋藏着三百六十五块小型记忆晶石,每一块都储存着一段完整人格意识。经技术还原,确认这些竟是历代“静渊分支”核心成员的思维备份!他们并非单纯执行命令,而是被系统性地摘除情感模块、保留逻辑判断力,再植入“维稳至上”的绝对信念,最终形成永不疲倦的思想警察。

“这不是组织。”阿萤看着数据报告,声音冰冷,“这是量产。”

她终于明白,为何守默会能历经数代而不衰??它早已超越人事更替,建立起一套自我延续的意识形态生产线。皇帝可以死,王朝可以改,但只要这套机制存在,就会不断制造出新的沉默守护者。

“必须摧毁归墟中枢。”她说,“否则,哪怕我们赢了一百场战役,终将输掉整场战争。”

行动计划极为危险。归墟所在区域已被多重物理封锁与精神干扰场覆盖,强行进入可能导致意识崩解。最终,决定由阿萤亲自带队,携三位执笔人及十二名“燃烛行动”幸存者组成突击小队。

出发前夜,小女孩来到拾字庐。她没有说话,只是将一根编好的草环戴在阿萤手腕上,然后静静离去。

行动当夜,风雨交加。

小队潜行至归墟外围时,遭遇强烈抵抗。空中浮现半透明人影,皆为历史上著名“识时务者”、“贤臣典范”,以温柔劝导语气试图瓦解队员意志:“何必牺牲?大局为重。”“你所坚持的真理,或许只是另一种偏执。”更有幻象模拟亲人哭喊、故乡沦陷,诱使人放弃前行。

但队员们逐一挺过。他们中有人曾失语,有人被囚禁,有人亲眼看着家人因一句话而家破人亡。正因如此,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沉默的代价,永远高于抗争的风险**。

抵达中枢大厅时,阿萤独自走向石台。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小女孩母亲留下的那一本,轻轻放在晶石阵中央。

“你们删改历史,封印记忆,甚至复制人格。”她平静地说,“可你们漏算了一件事:真实的情感无法量产,母爱写的账本,比千卷官方文书更有力量。”

她按下启动键。

刹那间,所有晶石爆发出刺目光芒,无数声音交织响起:有忏悔,有怒吼,有哭泣,也有终于释怀的叹息。那些被剥离的情感回来了,带着撕裂般的痛楚冲击整个系统。归墟中枢剧烈震荡,墙体崩裂,机械停转,最终在一声巨响中彻底瘫痪。

阿萤倒在石台上,嘴角溢血,却笑得安然。

当救援人员找到她时,她手中仍紧紧攥着那本笔记本。而在千里之外的魂语峰,第十三块言心石缓缓下降,落至湖面之上,静静漂浮,如同一轮金色月亮。

一年后,大周颁布《直言宪章》,明文规定:任何因陈述事实而遭受不公待遇者,有权申请国家赔偿;所有公共机构必须设立“容错发言区”,保障公民质疑权利;更重要的是,每年春分定为“启言节”,全国举行“首语仪式”??每个人都要在这一天说出一件过去不敢讲出的真话。

那个小女孩成了第一位“少年言使”,巡回各地讲述母亲的故事。她的光带早已融入身体,化作生命的一部分。人们说,她走过的地方,枯井会重新涌水,哑巴会突然开口唱歌。

阿萤晚年常坐在拾字庐门前晒太阳。孙子喜欢趴在她膝上问:“奶奶,你说的话真的能让石头发光吗?”

她摸摸孩子的头,轻声道:“不是话让石头发光,是有人愿意说真话的时候,世界自己选择了照亮。”

某年冬雪夜,她梦见自己回到童年,看见小小的自己蹲在角落,手里捏着一支断笔,犹豫要不要写下第一行字。

她走过去,蹲下,握住那双稚嫩的手。

“写吧。”她说,“就算没人读,也要写。”

醒来时,窗外雪花纷飞,言心殿方向传来一声清越钟响。

新的一天开始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