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谪仙临尘的侯爷(第2页)
他在孙子搀扶下走入朝堂,声音虽弱却清晰:“诸位大人,我曾十年不能言,靠孙子教我重新学说话。我知道沉默有多可怕。今天,如果为了‘稳妥’而不让孩子们发声,那我们保护的究竟是社稷,还是恐惧本身?”
满殿寂静。太子率先离座,躬身行礼:“请开录playback。”
当魂语峰的回声第一次通过新型扩音铜管传遍大街小巷时,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本呆坐失神的学子,眼中渐渐恢复光彩;有人开始跟着哼唱,有人泪流满面地复述童年背过的诗句,甚至有个七岁女孩突然站起来,大声朗诵《井殇录》节选:“黑水寨三百二十一口,无一人得见明日朝阳……”
疫情止住了。
但代价也随之而来。三天后,阿萤在整理数据时发现,《万言归心录》播放期间,全国共有十三人猝然离世,死因皆为心脏骤停,且生前最后一句话均为“我说完了”。她猛然想起那封未来信中的警告:“第十三声,会带走一个名字。”
她逐一核查死者名单,最终停在最后一个名字上??**江云宁**。
不对,江先生早已去世。可档案显示,这位同名女子是西南某山村教师,终身教授乡村儿童诵读古文,昨夜正在课堂播放录音时倒下,手里还握着一支红笔,批改着学生的《自由问答簿》。
阿萤怔住。原来,“名字”并非指肉体生命,而是指精神传承者的身份。每当有人接过火炬,前一人便会在冥冥中“退场”。江云宁走了,于是她成为新的“江云宁”。
她站在言心殿中央,望着十二块闪烁微光的石头,轻声问:“那么……第十三块呢?”
话音未落,殿外风雨大作。一道闪电劈开天际,照亮了殿顶预留的空位。紧接着,整座建筑开始共鸣,十二块石头同时震颤,发出低沉和鸣。空气中渐渐凝聚出一团淡金色的光晕,缓缓下沉,最终化为一块晶莹剔透的菱形石,静静悬浮于中央基座之上。
石中无字,唯有一缕若有若无的气息流转,像是无数人共同呼出的第一口气。
阿萤伸手触碰,脑海中响起亿万声音交织而成的一句话:
>**“我们,开始说了。”**
自此,大周进入“新言纪元”。
言脉哨塔如星罗棋布,破妄讲坛每月举行“直言日”,百姓可面对面质询地方官员;印刷坊日夜不停,平民撰写的《草根实录》正式纳入国史参考文献;甚至连皇宫外墙也被允许张贴民意帖,每日由专人收集整理呈报御前。
五年后,第一代接受“新生儿发声监测”的孩子长大入学。他们在蒙学堂的第一课,不是跪拜,而是站立宣誓:
>“我愿诚实说话,
>不畏强权,不欺弱者,
>即使我错,也不因此闭嘴;
>因为真正的文明,
>不在于人人正确,
>而在于容得下错误的声音。”
阿萤白发渐生,却始终守在拾字庐。每年春分,她都会带着学生们前往魂语峰,点燃那一盏永不熄灭的小灯。风起时,群山回应,声浪滚滚,仿佛整个民族都在齐声宣告:
>“我们仍在此……我们仍在此……”
而在某个无人知晓的深夜,一名少年悄悄来到言心殿,将自己写了一年的日记投入熔炉,化作灰烬洒向星空。他在本子最后一页写着:
>“今天老师说,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块言心石。
>我不信自己能留下什么伟大文字,
>但我记得妈妈说过的话:
>‘孩子,只要你敢说实话,你就已经在发光了。’
>所以,我把她说的每一句,都记了下来。”
火焰升腾,灰烬飞舞,其中一点微光悄然融入第十三块石头,使其光芒更盛一分。
历史,终究是由无数微小的声音堆砌而成。
而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胜利,
而是一代又一代人,
在风雨中坚持开口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