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7 性别不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如果是……不好意思!”我看着手机屏幕,“先接个电话,病历室打来的。”

我走出会谈室,拿起手机,直接放进口袋。没错,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历室的电话,病历室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我的手机号码,但当下我只能选择逃避。我得逃开一下,走进楼梯间梳理心情,因为──

我搞砸了,彻底砸锅了。

如果刚才的对话有录音存盘,那录下的就会是专业的傲慢,会谈室的官腔。

那些根本就不是她要的,她不需要有人来跟她讲同性恋不是病,不需要引述任何论文的结论,她只想要被理解,以一个妈妈的身份。

我站在楼梯间,对着窗外发愣,慢慢接受自己的低级错误,至于下半场该怎么走,我毫无头绪。其实我的手机屏幕也跟她一样,放的是孩子的照片,女儿在万圣节扮成了一只兔子,理由是“没关系,我喜欢”。于是当下,我决定把心理师的袍子脱掉,只留下一个四岁女孩的父亲。

回到会谈室,我一边坐下,一边伸手示意看她的手机。

“她那时候几岁?”

“小学二年级,那时候我刚跟她爸离婚。”

“离婚?”我想起照片上的笑容。

“我和她爸同事了十几年。她爸是业务员,但那几年景气不好被公司裁了。他只懂电子零件,开出租车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晚上一喝酒就动手,我被他打了两年多,实在受不了才离婚的。我其实不怪他,只是酒这种东西实在太恐怖,他以前是个斯文人,一沾上酒就把自己卖了。

“后来他放弃抚养权,自己搬走了。我和女儿感情蛮好的,只是过了一两年,她升上高年级后,就不太和我聊天了,我想她应该也不知道怎么跟我开口。我知道她讨厌穿裙子,知道她的抽屉全都是写给女生却被退回来的告白信,知道她在外面只穿束胸,知道她的浏览纪录很多是女同性恋的网站。这几年,她喜欢女生的情形愈来愈明显,连亲戚都在传。我离婚已经让家里很丢脸了,现在女儿又这样,我爸妈根本不欢迎我回家,我等于没有家人了。但这些都没关系,我是真的担心她会被欺负。”

我点点头。

“我一直很自责,会不会是因为她从小被妈妈带大,缺乏父爱,对男人不信任,所以才选择跟女生在一起。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我的责任,我一定要把她矫正过来。”

“也难怪你会这样想,但如果是缺乏父爱的女孩,很多长大后反而会寻找父辈的年长男性,就算原生父亲很糟糕也没关系,这反倒会提升她们的寻找动机。也就是说,‘正因为没被父亲好好对待过,所以渴望这样的经验’。反过来说,因为这种原因发展成女同性恋的,真的比较罕见。

“不过坦白说,同性恋真的不一定会有什么明确的前因,我知道你一时之间很难接受,甚至想找自己问罪。然而事实是,当孩子的基因决定了某些事情后,我们心里再怎么挣扎,也是跟概率钻牛角尖而已。”

“其实我常常偷看女儿的手机,她应该也知道,但她并没有锁起来,或许这就是她和我沟通的方式。我常常看到她接吻的照片,我看到都快晕了。我们家是个单纯的大家庭,爸、妈和哥哥都是在梨山种水果的,他们一辈子都没看过同性恋,我也是。所以我是真的……真的很难接受。”

“不需要马上接受啊。坦白说,我自己也不习惯看到这种画面,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跟女儿解释。有些人会说不用解释,怎么可能?!面对这种状况,家长不可能飘走或装死,因为孩子的连环追问术是非常粗暴的。”

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妈妈第一次笑:“但你们做这行的,应该很会处理啊。”

“我是心理师,但也是一个父亲,会有难以启齿的时候,也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毕竟这不是我之前习惯的画面,我需要时间适应,但这并不代表我反对这样的行为与现象。倒不是因为我有多开明,而是我找不到反对的理由。‘不知如何面对’与‘彻底反对’,原本就不是对立面。很多人不是反对,而是无法立刻支持。”

“其实为了女儿,我已经看了好几本书,很多都是同性恋家长写的,他们说之后会慢慢接受适应,但几乎都要十几二十年,我根本不敢想什么时候才能回老家。”

“唉,身为同性恋的家长,最起码都会有三项担忧:外界加诸的眼光、自身所受到的牵连,以及孩子的未来。但到最后,他们都不太在意前两项了。”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不担心吗?”她还记得这一题,好吧。“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跟你一样无助,一样想知道哪里

出了错,甚至把祖谱挖出来,好好检视我们的基因究竟是从哪一段开始歪掉的,我的做法并不会比较高明。然后我会花上一大段时间适应整件事,跟孩子的关系会变得有点陌生,即便谁都没做错事。但仔细想想,这就是家长吧。我们不做他们的后盾,谁能呢?其他人不愿理解没关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切身经验,我们做不到让每个人都接受这件事。反对的人会以各种理由反对,支持的人会继续激辩,游离的人会试着习惯,这就是社会的样子。热度退了,新闻会换上其他画面,但家长不会换人,我们就是他们身后的墙,不是为了堵住他们的退路,而是成为他们最后的屏障。”

接着我打开手机相簿,选了其中一张相片,交给她:“这张照片,让我站上了某个起点。”

一年前,我在科学杂志上看到这张照片,那是一个十岁就决定转换性别的孩子,与她的双亲紧紧抱在一起的画面,对我来说,那就是血脉相连的证据。

在我看照片的同时,女儿在一旁玩黏土,然后做了个甜筒给我。倘若在某个时间点,我可以开始把同性恋者视为一个“真正的人”,

而不是特定族群或案主,那一天就是起点。能让我公平看待他们的,不是专业知识或头衔,那些只能告诉我“正确的看待方式”,但真正让我做到“公平地看待”的,是自己的孩子。因为她让我想到,如果我是照片里的家长,我会怎么做?

不用说,一定是紧紧抱着她。

“如果她最后真的跟女人共组家庭,我要怎么去想,才会比较健康?”

“嗯,这样讲或许对男生不太公平,但至少她比你幸运,躲过了一个臭男人的魔爪。这世界臭男生太多了,如果可以,我会亲自拷问每一个牵过我女儿手的男人。”

“然后呢?”

“把他们的手剁了。”

“噗。”我们相视而笑,她露出了一个“这就是爸爸啊”的眼神,我相信如果她手上有支烟,应该会在深吸两口之后递给我,因为那抽的不是烟,是家长的默契。

那天会谈结束前,我没能替妈妈想出更温柔的结语,如果这场对话有机会再来一次,《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MebyYourName)会是个很好的参考范本。

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教授父亲麾下的研究生,两人相处六周,从试探到确认,天旋地转,但研究生终究得回国与爱人成婚。男孩伤心欲绝,这是他的初恋,即便对象是个男人。男孩聪颖又贴心,教授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对于两人的恋情,他始终看在眼里,那是1983年的意大利,同性恋还无法轻易面世的年代,情感的流动只能心照,不能言传。

影片结尾,男孩与父亲同坐一席,男孩低头不语,他的记忆还停在前几天送对方上车的那个广场。教授把看了一半的书合上,摘下眼镜,用他所能想到的最温柔的语气、最慈爱的眼神,对儿子说出了这段话:

“老天总是在你毫无预警的时候,用最狡猾的方式送你一拳,但你要记住,我就在你身边。现在的你,可能不想去感受什么,也不想跟我谈,但请你好好去感受你所感受到的,你有过一段很美好的友谊,或许超越了友谊,我很羡慕你。

“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会希望整件事就此打住,希望他们的孩子回归生活常轨,但我不是这样的父母。为了加快疗伤的速度,我们已经从自己身上剥夺了太多感受,结果一到了30岁,情感就透支了,每经营一段感情,能给的就会比前一段还少,为了避免自己受伤而不去感受,这多浪费啊。你的人生要怎么过是你的自由,你只要记住,上天赋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即便现在你充满了悲伤与痛苦,别让这些痛苦消失,也别抹杀掉你曾感受到的快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