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二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桅子强压着嗓子眼的咳嗽不敢置信的望着吴婆子,两家这般亲,要是连了姻,舅娘成了婆婆,桅子有些恶寒。

吴氏忙觑了一眼男人说话那边,因着吴婆子的声音压的小,到也没人注意,吴氏摇头道:“娘,咱们家的规矩你忘了。”

吴婆子哪里就忘了,这不是心疼闺女吗,再说这事也是她自己的想头,还没跟媳妇商量呢。

吴秀娘也瞧出来了,摇头道:“娘,大姐说的我也同意,虽说咱们自家人知根底,可这嫁人当媳妇到底不比在家当闺女,再说亲戚不时常见面,怎么样都好,这变成了婆媳,难保什么时候有了摩擦,到时候两家也不好说话,原本挺亲的关系倒弄的僵硬了,到时候你帮谁也不是,弄的里外都不好,犯不上,再说迎儿才多大,我瞧着这丫头如今也是个有主意的,再说镇里没准就有什么大户人家看得上眼呢,到时候迎儿没准也能攀个高枝。”

吴氏听了叹道:“我到不指着她攀高枝,只是当初既是让这孩子学了,如今她想闹出个名堂就随她去,等说亲的时候再说吧。”

桅子恐慌了半晌,总算是放下心来,看来吴家族里应该是有着亲戚不联姻的规矩,只听着这么零星片语便可见一二,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不说这近亲联姻麻烦事多,只说到时候生出来的孩子没准就会有先天之疾,到时候痛苦的不还是当爹娘的。

说到了亲事,吴秀娘就笑问道:“我听说井栓今年也要办亲事了吧,只是这日子定在了三月,要是定在正月,我就多住些日子,这会儿只能到时候尽量赶来了。”

吴婆子笑道:“你心理有数就行,定在正月里日子太赶了些,这就延到三月,好歹在种地之前。”

吴秀娘说完又看着仙儿道:“仙儿的亲事也定了吧,听说是你们本村的。”

提起这事,仙儿就扭着身子起身道:“我去给舅娘们打下手去。”

吴氏也不去拦她,只道:“姑娘大了,也知道不好意思了,去年来的时候,还不见她这般呢。”

吴婆子点头道:“仙儿定的那个女婿,凤儿成亲的时候我也看了一眼,到是个忠厚的孩子,就是面子矮了些,不过这样也好,那种皮皮搭搭的小子,反倒没有这样的稳妥。”

对于吴氏选女婿的眼光,吴婆子还是比较赞同的,那种眼皮子太活的,若是哪朝发了财,只不定就做下那等休离之事来,到时候也是自己闺女遭罪,这仙儿的女婿,虽说是寡母幼妹,可这样仙儿进门也更好当家,再说两家是邻居,有啥事情都能伸的上手,不像嫁的远了就是想够也够不着。

吴氏也点头道:“那孩子老实,在家也是一心想着赚钱,平时再给仙儿帮衬一把,来家也不多呆,干完活就走,生怕碍了仙儿的声名,我和她爹瞧着也满意。”

说到这,又瞥了男人那边一眼,拉着吴秀娘的身子微低,小声道:“你那两个嫂子还没动静?”

吴秀娘的两个嫂子自打进门就只生闺女,也不多,一家就两,然后就没了动静。

吴秀娘点头道:“郎中也看了,平时也闹腾些,只是就是没怀上,谁也不知道症结在哪,我婆婆原本跟孩子他爹说不行就从我家这几个一人过继一个去。”

没等吴秀娘说完,吴婆子就摇头道:“那哪成,你好不容易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哪能过给人家,再说了,这孩子大了,虽说是亲伯娘,可也是隔着心的,两边大人都不好亲近,最后亏的不还是孩子,现在小不知道怨,等赶明大了没准就要怨上了,我看这事不行。”

吴氏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她也知道这事不能妹妹自己说的算,先指了指裘隆的位子,小声道:“妹夫是什么意思?”

吴秀娘叹道:“他也是不同意,我也跟他说了,到时候要是我大嫂或是二嫂人家再生了自己的小子,嫌弃了咱们家的孩子,那边不好往回还,咱们不好往回要,到底还是孩子吃亏,还不如让他大哥跟二哥再想想别的法子呢。”

微顿了一下,见吴婆子跟吴氏也点了头,才带了笑意道:“后来他就跟两个哥哥说了,他大哥跟二哥去找了我婆婆,说不过继,自己能生就生,不能生就指着闺女了,我婆婆心理也清楚是我们不乐意,但他两个哥哥开了口,我婆婆也不好多说什么,再说他两个哥哥也像我那般说的,要是有了自己的孩子,自然就会厚此薄彼,到时候吃亏的还是孩子,兄弟感情也没了。”

吴婆子松了口气,道:“你婆婆还算是大度,能想的通,要是一条道走到黑,只怕就够你们受的了。”

心理却是想着大闺女的婆婆李氏,那李氏就是个浑不吝的,时不时的闹上一出,虽然吴氏腊月里来的时候送东西没说别的,可后来吴婆子还是从来往的邻居那听说些音信,李氏带着刘家人去罗天翔那闹了一场,二房休妻,让罗天翔两口子给出银子,这分了家的兄弟,都干出新鲜事来了,吴婆子心理就是再恼,姑娘跟女婿都没说,也不想给她添堵,她也就当看不见,反正现在闺女的日子自己说的算,那李氏闹腾来闹腾去,倒把自己儿子闹的隔了心,孙子、孙女不亲近,说起来还有什么。

吴秀娘到也认同这话,老太太至少没成天给她摆脸色,不过想着后来老太太干的事,两个嫂子可是没少给她摆脸色,止不住冷笑道:“娘,这事还没完呢,我婆婆自然不能看着孩子他大伯和二伯没了后,这不正四处相看着往回娶平妻呢。”

“娶平妻,怎么想起这茬了?”吴氏微带着惊讶问道。

桅子也是很少听到农家有纳妾的,就是娶平妻也是新鲜的。

吴秀娘小声道:“也不知道老太太打哪来的主意,反正进了腊月就忙了起来,我那两个嫂子也知道了老太太的意思,成天脸色也不好,见到我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的,就像当初我没同意过继孩子犯了多大的错似的,再说当初老太太说过继的时候,她们脸色也不好,分明那会不愿意,这会比较完了,见老太太要娶平妻了,又想着找我谈过继的事了,别说那个时候我就没想同意,这个时候更不会同意了,我早就想好了,大不了就分家,反正家里的地都在那摆着,我们是小的,也不多争,该我们的我们就拿着,老人要是愿意跟着我们,我们就养老人,左右我婆婆跟公公也不是那操心的。”

吴秀娘心理也有打算,这老太太稀罕孙子,跟着她们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她这三个儿子在这摆着呢,到时候老太太还能帮着看孩子不说,就是老头和老太太分了家,至少手里也要留些田地,这些东西自然就她们来种,老两口能吃多少,剩下的就足够她们家卖了换银子的,到时候也是添补自家的日子。

不过要是老大和老二争抢着要养,她们也不争,大不了自己多干些,过些年再买点地,日子也就过起来了。

家里有小子也是有小子的愁法,这小子娶媳妇,赶明分家,这些都要置办些家底,不比这闺女一嫁出去,一副嫁妆就了事,平时就算是帮衬些也是有数的。

吴婆子却是拍了吴秀娘一下,道:“你这嫁了人都生了孩子了,这脾气咋还像在娘家似的,一点不顺心就要往起闹,以后这话可不能说,到时候也是让女婿难做,这话你别提,看你们家老人的意思,就是要闹也是有你上头的嫂子闹去,你只管等着,到时候老人愿意在哪就在哪,你也别拦着,咱们心思得放正了,都是兄弟,咱们不多贪,可也别吃亏,孩子到底把在自己手里,过继的事说过就拉倒,别再往出提。”

说到这,吴婆子心思转了转,道:“要不这趟你跟女婿自己回去,听你这意思,家里也是乱糟糟的,孩子们回去也不好呆,让孩子们在咱们家多呆段日子,三月的时候你也好过来,早些来,帮你嫂子办办亲事,等回头忙完了你再回去就是。”

桅子听了这话眼前有点亮,古代不像现代能普及小学教育,在古代,尤其是农村,极便是有些小钱,也不会想着送孩子去读书,而且她瞧着小姨家的几个孩子到也是知礼懂礼的,能看的出来平时被小姨管的极严。

只是若是再读了书,长了见识,有了知识,以后姨歹有个前程,就算是在村里种地也能谋个出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