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何须心事寄明月(第1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好吧,姑且再相信你一次。”

程绫霞嘟嘟囔囔地跟在杜撰身后,走进了混元殿。

混元殿中供奉的是手持混元乾坤圈的混元祖师,整个大殿远望为单檐硬山式结构,殿中香火旺盛,香客不绝。

“你知道这里这混元祖师是谁吗?”

站在殿中,杜撰突然开口问道。

“不知道诶。”

程绫霞摇摇头。

“这巴蜀之地本是道教的发源地,汉末沛国丰邑人张陵为修成仙之道,在北邙山和龙虎山修炼,后来入蜀,在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分别在巴蜀传教,三人被依次称为天师、嗣师、系师。”

“咦,张鲁?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过……”

“你没玩过三国游戏吗,里面割据汉中的便是这个张鲁。”

杜撰露出鄙视的眼神。

“哦,原来如此。”

程绫霞恍然大悟。

“到了张鲁的时代,五斗米道在巴蜀地区极为兴盛,共分为二十四个教区,即‘二十四治’。因此早到汉末三国时代,便已有青羊观的记载了……”

程绫霞打断杜撰的长篇大论,开口说道:“喂,说了半天,你还没说混元祖师到底是谁呢?”

“我不正要说吗,”杜撰翻了个白眼,说,“相传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曾嘱咐关令尹喜千日后到成都青羊肆寻他。千日之后尹喜依约前往,果然在成都青羊肆看见一个小孩,这就是老子的化身,他在这里继续讲演道法,于是人们便在这里建起了道观。唐朝皇帝大多信道,他们奉老子为先祖,追封他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改青羊观为玄元观。黄巢之乱时,唐僖宗入蜀避难,曾住在观中。相传当时在观中挖到一块玉砖,上面写着‘太上平中和灾’的古篆。后来黄巢败亡,唐僖宗返回长安,下诏将玄元观改名为青羊宫,并赐库钱两百万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青羊宫格局,基本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到了宋朝,也有不少信奉道教的皇帝,宋真宗就封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所以混元祖师也就是老子。”

“那你直接说老子不就好了吗,啰啰嗦嗦讲这么一大堆……”

“我好心好意给你讲解青羊宫的历史,还被你嫌啰嗦,真是出力不讨好。”

“我又没请你给我讲解,是你自说自话讲了这么一大堆。”

“……”

两人穿过混元殿,迎面便是青羊宫里最有名的建筑——八卦亭。这座亭子修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整座亭子建于重台之上,石基分为三层,分别是方形、八角形和圆形,暗合天圆地方、相因相生、八卦相和的义理。亭檐上覆盖着黄绿紫三色琉璃瓦,亭子四周装饰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柱上檐上,横挑屋脊,皆雕飞龙,大小共有八十条飞龙。

“原来如此,那倒要去看看。”

程绫霞兴致勃勃地朝前走。

“你看到三清殿门口的一对铜羊了吗?”

“你说那个铜羊吗?”

程绫霞看到三清殿前摆放着一对一人高的铜羊,左边那只为独角,右边那只是双角,两只铜羊都被过往香客摸得通体发亮。

“这两只铜羊是青羊宫的标志性物品,”杜撰滔滔不绝地讲解道,“左边那只独角铜羊是清雍正年间大学士张鹏翮自北京购得,送给青羊宫的,右边那只双角铜羊是道光年间本地信众请匠师铸造后送给青羊宫的。传说这两尊铜羊可以驱邪治病,头痛的话就摸羊头,腿痛的话就摸羊腿,所以你看这两尊铜羊早被人摸得铮光发亮了。”

“哦,那我也去摸一摸。”

“你打算摸哪里啊?”

“摸遍全身啊,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不要贪心不足蛇吞象。”

“你管我。”

“那尊独角铜羊其实是十二生肖的混合体,分别是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须、猴颈、鸡眼、狗腹和猪臀。”

“是吗?那我得仔细看看哦。”

“不过摆在外面的这两尊铜羊其实是复制品,真品是收藏在青羊宫的文物陈列室里面的。复制品比真品要大,看起来比较威风。”

“你不早说……”

两人走到三清殿前,只见殿门口竖着一张广告牌,上面罗列着做各种法事的价目,从“度人十转”到“南斗祝文”一应俱全,价格也从两万八到一千二不等。

“你看,做法事明码标价诶。”

程绫霞指了指那张广告牌。

“那当然,道士也要吃饭嘛。”杜撰指了指殿门,说,“你看,这就是以前那种用门闩的老式木门,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木门自内闩上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