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稳定中央政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稳定中央政权

削弱诸侯王势力

汉武帝继位后,大臣们推行抑制前朝、打击诸侯王的政策。经常向汉武帝汇报和揭发诸侯王的过失和劣迹,有时还叫来诸侯王的部下,迫使他们检举诸侯王的罪过。诸侯王们惶惶不可终日。

建元二年(前138年)冬十月,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洛川王刘明来京朝见汉武帝。汉武帝设宴加以款待。宴会上刘胜突然大声痛哭,向汉武帝哭诉了官吏侵夺欺凌诸侯王的种种事情。

刚刚继承皇位的汉武帝,既要限制诸侯王势力的膨胀,防止对帝位造成威胁,又要利用血缘关系维护统治。为了笼络宗室,汉武帝下诏增加优待诸侯王的礼遇,废除有关官吏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以示天子对宗室的亲属之情。

受着汉武帝这个恩惠政策的怂恿和鼓励,有些诸候王的不法活动又嚣张起来,他们交结公卿,觊觎皇位,在封国不奉汉法,**佚**,残杀无辜,构成了社会不安、摇动皇权的因素。汉武帝因此极为不满,想要逐步进行改革,目的是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最终加强中央集权。

为继续削弱这些封国的权力,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清除分封制。

主父偃是西汉时期齐国临淄人。他早年学“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晚年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思想与学术构成比较驳杂。在故乡齐国,他广泛结交了各个学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物,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他们的赏识,甚至受到了当地儒生的排挤,根本就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而当时,主父偃所处的家庭条件十分贫寒,又没有人可以依靠,为了生活就到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游走,可结果同样遭到了那些人的冷眼相对。事实上,这些都是因为他还没能弄清楚形势:时代不同了,此时的燕、赵、中山不是当年周天子的邦国了,而是汉帝国中央集权体制下的郡国;与之相承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王国相去甚远。

汉朝封国的诸候王都是皇帝的亲戚,他们从来都不知道忧愁,没有品尝过惧怕,他们自从来到自己的封国后就不允许自由走动,不允许调动军队,就连本属于自己的行政权力也一点点被剥夺。

他们再也不用为了富国强兵而改革变法,再也不用为了国计民生而殚精竭虑,再也不用为了攻城略地而你征我伐。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事业,当然不再需要主父偃这样的人为他们出谋划策。

主父偃终于认识到在诸侯国很难找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京师或许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直到此时,他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他挺起胸膛朝着帝国的首都长安进发。

在强烈的出人头地思想的驱使下,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来到长安投奔到了大将军卫青门下。这次他总算是找对了门路,卫青很欣赏他的才干,因此,多次向汉武帝举荐他。

但是汉武帝似乎根本就看不上这位学习纵横之术的人才,这可让主父偃伤透了脑筋。眼看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口袋越来越空,周围那些宾客给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过,这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内心的功名欲再次点燃,主父偃决定孤注一掷。

元朔二年(前127年)正月的一天,经过深思熟虑,他鼓起勇气将自己平生所识以及对时政的看法都挥洒在一片片竹简上,直接送进了中宫。有史书记载,他“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庆幸的是,汉武帝亲自阅览了他的奏疏,其中的某些观点打动了汉武帝。汉武帝下令:“朝奏,暮召入见。”

同时被召见的还有另外两个上书的人,这两个人也是反对对匈奴作战的,汉武帝见到这三个人以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这句话说明汉武帝对这几个人非常器重,当然,同时被召见的三个人中最受器重的还要属主父偃。

主父偃跪叩后,汉武帝说:“你的‘推恩令’朕看了,说得很好,现在你对众臣说说。”

“遵旨。”主父偃施礼后说道,“启禀圣上,微臣以为,现在,不少诸侯王拥有地方千里,连城数十。他们骄奢**逸,违抗命令,一个个像独立王国一样,对朝廷实际已形成对峙,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只恐怕难以收拾。然而如要限制他们,又势必招致反叛……”

说着,主父偃抬头看了看汉武帝,汉武帝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于是,他又说道:“古时候,诸侯土地不过百里,天子容易控制,而现在,他们的势力已愈来愈大,如果皇上要削藩,他们就会联合反叛,吴楚七国之乱就是教训。所以……所以,要制服他们就必须有万全之计,不过……不过……”主父偃犹豫了一下。

宰相公孙弘说道:“主父偃,你怎么吞吞吐吐的,莫非怕遭到同晁错一样的命运?其实当今天子英明圣贤,你大可不必有什么顾虑。”

这时,汉武帝明白了主父偃的意思,于是说:“要是有什么不便那就到御书房谈吧!”

于是,主父偃跟汉武帝来到了御书房详谈“推恩令”。这时,主父偃便奏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要削减诸侯王的势力,就必须下令把诸候王的土地分封给他们的支庶子弟,组成侯国。诸侯王的王妃很多,庶子不少,这样一个王国便可分为若干侯国,再把侯国隶属于郡,地位只相当于一个县。如此,王国便可缩小,而朝廷所辖的土地却可扩大,天子的势力也就增强了。”

“说得好,继续说下去。”汉武帝两眼发着光。

“这样,众多的小侯国主们就会万分感激陛下,而诸侯王们也没有反对您的理由。”

汉武帝听着主父偃的话,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你说得太好了。

如此一石三鸟,朕何乐而不为呢?”然后又问同时被召见的徐乐、严助,说:“徐乐、严助,你们对于主父偃的‘推恩令’有什么看法呢?”

徐乐禀道:“圣上,主父偃的推恩令确实是强干弱枝的绝招,微臣也以为可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