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稳定中央政权(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严助也在一旁应声说道:“这和贾谊提出的‘众逮诸侯而少其力’是一样的,确实可行。”

主父偃又说:“圣上,微臣还建议修建京都附近的茂陵,把各地豪强迁来,如此,便可内实京师,外灭奸猾。”

“这真是个妙计啊!把天下豪强都集中到一起,这样好对他们加以限制,免得他们在当地横行。这个办法好,朕也采纳。”汉武帝说道。

汉武帝兴奋地看着眼前这几个年轻的才子,激动地说:“你们的主张真是太完美了,朕与你们相识恨晚啊!”

主父偃从此尝到了上奏章的甜头,每隔几天就会向汉武帝上奏,而且每次奏章一上来就切中汉武帝的心思,一年之中竟然被汉武帝破例提拔了四次。所以,主父偃迅速地飞黄腾达了,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重要谋臣。

元朔二年(前127年)正月,梁王刘襄、城阳王刘延共同上书,上奏请愿将部分属邑分与其弟。汉武帝马上批准,并下诏说:“诸侯王中有人想推广自己所享受的恩惠,分封领地给众子弟者,可一一奏报,朕将亲自给他们确定封邑的名号。”

于是,各诸侯王纷纷报呈,请求推恩。按照推恩制度,他们的子弟必须由皇帝用“推恩”的名义受封,封土是从诸侯王的领地中分割出去的,而并非朝廷直接掌握的县邑。如此推恩,推到后来,封地自然越分越小,诸侯的势力自然日益削弱,再也不足以与朝廷抗衡,而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朝廷的控制和支配,才能生存下去。

从元朔二年(前127年)至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共“推恩”

分封王侯178人。有的诸侯王国最多分封为33个侯国,一般的分封为十多个侯国。

“推恩令”是汉武帝29岁时采取的政治措施。这项措施对加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可是汉武帝并没有掉以轻心,因为从“推恩令”开始推行,到诸侯王最后自行消失,要经过几代人时间。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汉武帝,是等不及的,他要在自己这一代就看到成绩。因此,他念念不忘早点解决诸侯王国的问题。而对于公然反抗“推恩令”、图谋不轨的诸侯王,汉武帝早已准备好了武力重拳,待机而发,一击置之于死地。

淮南王刘安对于“推恩令”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他正在加紧阴谋叛乱。刘安与刘赐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刘邦的幼子,封淮南王,比汉武帝还长一辈。刘安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迁,庶长子刘不害。

刘迁是法定的王国继承人,而刘不害与儿子刘建却得不到尺寸之封地,心中十分不满。刘安不推恩自然有保存实力的打算。早在七国之乱时,刘安就想要发兵响应,只是由于操作失误才侥幸没能卷入。汉景帝去世之后,他以汉武帝长辈自居,以好读诗、善鼓琴、礼贤下士来收拢人心,求取名声,广致四方豪杰宾客几千人,并积极著书立说,编成《淮南鸿烈》一书,大谈道家神仙、修身养性之术,这与尊儒的汉武帝大有唱“对台戏”之嫌。

起初,对于这位博学善文的堂叔,汉武帝非常谨慎。朝见宴会,恩礼有加;凡发往淮南的诏令赐书,多由司马相如过目审读后再发,以免出纰漏。刘安一直有夺位之心,加之宾客妄言吹捧,便暗地修治战具,联络四方,并派女儿刘陵入长安,争取汉宫内应,日夜与其谋士加紧策划、布置。

刘安的同胞兄弟衡山王刘赐与刘安串通,企图借支持刘安夺取皇位来为自己谋求江淮一带的分裂割据。他们甚至都刻制了登基用的天子玉玺和文武百官的印绶。但这次叛乱还来不及发动就被人向汉武帝告发了,而告发人正是因刘安拒绝推恩而怀恨在心的孙子刘建。

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衡山二王谋反活动彻底暴露,汉武帝问其事于群臣,大臣们一致认为谋反者应该伏法。结果,二王畏罪自杀,二国被除,封土改郡,收归朝廷。当时卷入叛乱阴谋的株连人达数万。

第二年,江都王刘建也被卷入,同样遭到灭顶之灾。经历过这一场空前株连大狱,诸侯有谋逆迹象的全部被肃清了。在审查淮南、衡山二王谋反案之后,汉武帝颁布了“阿党”“左官”“附益”之法,用以限制和打击王国势力。

在“左官”三法的限制下,诸侯王国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弱了,人才资源趋向枯竭,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彻底解除了。对于众多侯国在汉朝境内的星罗棋布,汉王朝也没有等闲视之,采取了进一步削弱的措施。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发生叛乱。卜式门上书汉武帝,愿父子从军,效死疆场,全国几百列侯却无一人要求从军。汉武帝下诏表扬,号召天下向他学习——这里面已经含着相当的不满之意。同年九月,汉武帝在进行年度祭祀时,又抓住“酎金事件”,把业已无权的诸侯王狠狠整了一下。

按照汉朝制度,皇帝每年八月要到宗庙主持大祭,叫作“饮酎”。

“酎”是一种在正月开始酿造、到八月饮用的醇酒。饮酎时,所有参加祭祀的诸侯王都要奉献助祭的黄金,称为“酎金”。

酎金要有一定的分量和成色,数量以百姓人口数计算,每千口奉金4两,人口越多,酎金量越大。这对诸侯王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诸候王们想,这笔财产最后总是落到国库中去,分不出是谁献的,因此就来个偷工减料,以少充多,以次充好。这种偷工减料,以前也曾经发生过,只是没有当作大事来抓,所以就混过去了。

元鼎五年(前112年)的祭祀中,诸侯王又如法炮制。想不到早有准备的汉武帝已在等着他们,立即抓住作为口实。在汉以“孝治天下”

的时代,对祖宗祭祀不诚,是最大的不孝。

汉武帝叫少府官吏测定每个王侯酎金的成色和应奉献的分重,这下原形毕露,王侯们大惊失色。汉武帝抓住真凭实据,很快在九月里宣布:夺去“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的106位王侯的爵位,收其封国归于汉郡。另外,列候因犯罪或无嗣而除国的也很多。建元二年(前139年),济川王刘明以杀太傅、中傅罪被废除,除其封国。

元朔二年(前127年),燕王刘定国有罪自杀,除其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反,除其国,以其地为九江郡。同年,衡山王刘赐反,除其国,以其地为衡山郡。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王刘建自杀,除其国,以其地为广陵郡。

元鼎三年(前114年),常山王刘勃有罪,除其国。元鼎五年,济北王刘宽有罪自杀,除其国,以其地为北安县,属泰山郡。

此外,因无嗣而除国的,有清河王刘乘、山阳王刘定、胶西王刘端等。侯国越来越少,到汉武帝太初(前104―前101年)年间,刘邦当年封一百余名列侯已寥寥无几。这样一来,延续近一个世纪的诸侯王问题,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