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吗(第3页)
风险:非吸毒性成瘾(比如工作狂、对于道德秩序的执念、爱情强迫症……),怪癖(比如秩序癖、守时癖……),饥渴(比如难以满足的读书欲和看电视欲),过度痴迷于某种爱好(比如收藏、填字游戏……),恐怖症(比如害怕床或者其他),过度投入宗教(比如天主教的完整主义、邪教……),迷信(相信护身符、恋物、誓愿、读占星术、咨询占卜师和针灸师……),过度寻求安全(频繁地去看医生,买很多份保险,安装各种锁扣和窥视孔……)
病理倾向:强迫症。
多数回答为“O”和“P”
你的类型:强迫型
支配者:追求快乐
占主导地位的是:“自我”。在你身上,占主导地位的是有意识的人格。你既不像冲动型人格那样有十分强烈的冲动,也很少像禁欲型人格那样去命令“超我”。因此,几乎没有什么抑制着你,你长期保持着一种欲望。
背景:“缺席的”宽容型父母。你凡事都自己做主,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被溺爱着长大。所以你似乎觉得一切都应该理所当然地属于你,哪怕是抢也要抢过来。由于你始终躲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所以你可能会逃避责任,难以承受挫折。如果事情的进展不如你的预期,或者需要等待的时候,你总是难以承受。
情感特征:焦虑。一个脆弱的小孩,当他意识到环境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威胁,无力面对的他感到怕了,只能依靠别人给自己保护。通常,如果父母提前教过我们该如何面对危险,我们的“自我”就会给自己打下预防针,这样,当我们成年以后,焦虑就仅仅表现为一种简单的不安。
而如果父母事先并没有教过我们,“自我”没有做好准备,就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下意识地通过过度反应来补偿自己,或者通过过度消费,追求一种瞬时的快乐来驱赶焦虑,否则就会完全被它所吞没。
优点:自律。你主要的冲动都是为了取悦自己。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把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自我对话上,那么这是一个自律而勇敢的人。”弗洛伊德把领导者、艺术家和反社会的人都归于这一类。事实上,即使是在艰难的处境中,你也有能力独自应对。由于你很少依赖于一些事和人,那么当你想它(他)们或失去它(他)们的时候,你也就不会感到特别痛苦。
弱点:自私。你最喜欢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什么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你只有在需要其他人的时候才会想到他们,比如想要在物质或**方面证明自己的吸引力。内心深处,你并不把他人当作真正独立的人看待,而是能够满足你需求的、随时可以换掉的替代品。
风险:对于外表(身体、衣服、妆容……)的过度关注,非吸毒性成瘾(发型、美容院、时尚、整形……),过分夸张地关注自己的身体(护肤、护发、美甲、过度锻炼肌肉),喜欢竞争和比较(总希望自己是最漂亮的、最强的、最聪明的、最性感的……),偷盗(比如去商店偷东西,或者跟别人的伴侣偷欢,这也是偷窃癖的一种。长期为了减肥而节食,参加演员试镜和电视台选秀,**癖。
病理倾向:精神病。
多数回答为“O”和“S”
你的类型:克制型
支配者:追求和谐
占主导地位的是:无。在你身上,本能的冲动(即“本我”)、无意识的禁忌(即“超我”)和有意识的人格(即“自我”)共同作用。你能有效地处理它们相互之间的矛盾:比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也就是享乐和现实的矛盾)、“自我”和“本我”的矛盾(也就是爱与被爱,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我”和“超我”的矛盾(也就是行动力和道德观察的矛盾)。
背景:有爱的父母。毫无疑问,你在爱与安全感的包围中长大,也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对人、对事、对未来……都建立了一种自信和稳定的乐观。在你身上,享乐(你想要的东西)和现实(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和谐共处,因此你没有过于强烈的、过于压抑的或强迫性的冲动。
情感特征:从容。你既没有不可抑制的冲动,又不必为了抵抗欲望同自己做抗争,也不用费力去补偿什么。由于你很少陷入困境,几乎可以不费力气地获得你想要的一切,所以你从不或很少经历沮丧、负罪感或焦虑。
优点:自信。你不害怕自己的冲动,不害怕人和事,也不惧怕将来。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向自己的冲动让步(前提是这样做不会伤害到别人,将来也不会对自己造成损害),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你会尽量避免过于暴露自己的欲望)。
弱点:天真。你可能会误认为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讨人喜欢、生活愉快,很难相信坏的一面。偶尔你也会面临一些激烈的情感体验,或者陷入冲突或错综复杂的处境。
风险:不定性。当然,你也会像其他人一样经历一时的心动或某种渴望,也会产生某方面的饥渴,比如对食物、性、衣服、约会、电视……的饥渴,不过这些欲望一般都不会持续很久:你不会沉迷于任何事情。
病理倾向:几乎没有。只是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可能会暴露出一点性格上的小缺陷,比如脾气不好,喜欢大呼小叫。
什么是冲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指出,人体会产生某些特定的兴奋过程,这就叫冲动。从某种方式上,冲动产生于我们的本能和本性。冲动是一种力量,或能量,推动着我们通过某种行为来消减或驱除我们的紧张感。弗洛伊德认为,人最首要的冲动是性冲动和自卫冲动。性冲动不仅表现在各种性活动中,还表现在所有的感情和快感中。自卫冲动,有时也称自我冲动,是指人为了个体生存而产生的一切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功能,比如饥饿就是一种自卫冲动。问题在于,这些冲动常常是相互敌对的:也就是说一些冲动可能追求的是不同的目的。因此,弗洛伊德区分了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随后,弗洛伊德还区分了另外两种不同的冲动,即生的冲动(比如性冲动和自卫冲动)和死的冲动(比如侵犯冲动和毁灭冲动),后者的目的在于彻底消除紧张,回归到一种非器质性状态。不同的冲动之间相互冲突,会产生一些无法表达的感觉、情绪、情感和观点。它们将会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被阻止和压抑。可是,由于我们的身体需要摆脱一些极度的紧张,这些冲动就会不断地试图回归到有意识状态。这时,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一些“偏差”,一些感觉、情绪或替代观点,甚至是一些病征。有时会表现为一种刻板僵化的行为或倦怠的精神状态,因为在长期的阻止和压抑冲动的抗争中,人的身体(“自我”)始终处于紧绷状态,或慢慢开始变得枯竭。
欲望,何去何从?
会不会有这样一个小恶魔,它能时不时地促使我们去做一件五分钟前我们还不想做的事情?或者引起我们肾上腺素或睾酮(雄激素)的升高?答案还没有定论。神经生物学专家们认为,欲望是由于我们大脑的神经化学传送不足所产生的,这就好比是计算机出现了错误或故障。心理学家们则认为,欲望是人的幻想(不一定是性幻想)对意识的一种入侵。总之,欲望是一种超越了我们自身的、难以抑制的东西。那我们应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欲望呢?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冲动能让我们立刻放松,惩罚随后才来。听从自己的冲动,就意味着认为当下比后果更重要。这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男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冲动,在身体上比女人更具有攻击性和暴力性。所以,大多数心理学家对于冲动行为持否定的看法,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那么,难道所有的欲望都是不好的吗?未必。如果是有害的欲望,那我们当然要抗拒,否则我们将会陷入一种内疚,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保持一个健康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过,有时我们也要听从自己的冲动,一个很好的理由是:冲动是人的一个方面。很多伟大的事情都是通过冒险或者不加考虑的行动实现的。可是,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冲动是充满智慧的呢?这就不可能了呀!确实,一些冲动会使人解脱,比如,一个人可能因为一时的头脑发热而辞了职,三个星期以后,他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我们是事后才知道这个结果的。所以,只有一个办法: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冲动,随机应变。还有,要避免加剧自己的冲动。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一定要小心:如果这一次你听任了自己,那么很可能还会有下一次。认识你自己,然后,不要把自己过于暴露在欲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