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凤儿议亲(第1页)
第六十七章凤儿议亲
罗天翔领着大伙一块有说有笑的在小溪边收好了身上的泥水,塘上仙儿和草儿都在吴氏和吕氏的指挥下开始给大伙分藕了,每家不论好坏,都是两个藕,够一家人尝个鲜了。
齐少爷也收了所有的莲子,跟桅子告了别,又对着迎儿道:“既然回家了,就在家里住一晚,明天跟乔爷爷一块过去就是。”
村里的人领了藕都纷纷的道了谢家去了,齐少爷也带着人走了,乔郎中被吴氏留了下来,大伙晚上一块乐呵乐呵,而且乔郎中还没抽出时间给马氏把脉呢,眼看着马氏入月了,乔郎中还得再看看日子。
凤儿早早的带了仙儿、草儿还有小虎子、蝈蝈家去了,刘旺接过了看孩子的活,三个女孩就打理起厨房的活计,等到罗天翔带着罗天全还有吴氏、马氏、乔郎中,还有下塘一块干的几个人一块回来的时候,一桌菜已打理妥当了。
男人们坐到了院了里,女人们在屋里摆了一桌,小六儿也被罗天翔留了下来,凤儿隔着窗子往外看了一眼,正好被吕氏看了个正着,心思就动了一下。
吴氏招呼着女人们吃饭,男人们喝酒,再加上高兴,这席散的就慢些,女人们吃完了饭,就坐在炕上说着话,凤儿带着仙儿和草儿收拾了屋里的席面,吴氏怕马氏累着,就让桅子和迎儿带着马氏去歇着,蝈蝈和小虎子就留到了地上四处乱跑着玩,吕氏这会寻个功夫,拉着吴氏小声道:“凤儿的事,你到底是咋个打算。”
眼瞅着凤儿快奔十五了,这亲事总要先定下来的。
吴氏叹了口气,道:“大嫂,凤儿的事我也不瞒你,一直都给她看着,只是这人一来打听,也不知道是谁总提凤儿以前在镇里做工的事。”
吕氏也是纳闷,道:“就是说凤儿在镇里做工还能咋的,别人家也不是没孩子在镇里做过工,再说凤儿也就干了两年不就家来了吗,那时候才多大,十岁刚过些的孩子,还能传出啥闲话来。”
吴氏心下也是纳闷,一直没找个落底的人商量这事,马氏到是个嘴严的,只是马氏的身子在那摆着,要是真激动了,动了胎气,那可是得不偿失了。
这会跟吕氏提起这事,吴氏也不掖着了,叹道:“大嫂,可不就是你说这话,只是这也不知道是哪个碎嘴的传的闲话,说我们凤儿在镇里如何如何的,原本开始给凤儿说的两户人家都是挺好的,媒婆来回也说两孩子的品性都是能处得来的,我就一门心思的等人家上门,可是等一天没来,等两天,又没来,后来有一天媒婆气冲冲的来了,还把我质问了一通,我这才知道村进有人嚼凤儿的舌根,只是到现在我也没问出来这人是谁。”
吕氏气道:“咱们凤儿是啥样的人,咱们自家最清楚,哪里会是那等子没脸没皮的,这是什么人嚼的舌根子,咱们不能让她消停了去,你跟大嫂说,大嫂去给你出气去。”
桅子正好出来给马氏倒水,吕氏这一声又高了些,偏巧就让桅子听见了,桅子暗咬了咬牙,家里姐妹们议亲的事,吴氏从来没跟她们说过,就是媒婆来了,也都把她们撵出去,这在古代原也没错,婚姻大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吴氏又是心疼孩子的,自然不会寻对自己孩子不好的人家。
正是因为如此,桅子才纳闷,大姐的婚事怎么这么不顺,眼看着媒婆跑了一次又一次,怎么还没有消息。这会儿才听出个门道来,心理暗恼,咬紧牙一定要查个究竟。
吴氏也是无奈,这事总不好大张旗鼓的去查,就是让媒婆去透透那来相看的人家,人家也不能当面对质,只说记不清什么模样了,摇了摇头,道:“大嫂,如今说这些也没啥用了,我就寻思着等下次再给凤儿相看人家可别出什么乱子才是。”
吕氏也知道这事不好明着面去做,只是心理到底还是气愤,恼道:“我原来跟娘说了,在咱们村里寻个跟凤儿年龄相当的,只是咱们村里的小伙子有些本事的都是本家的,自是不好作亲,可是不是本家的,瞧着又配不上凤儿的品性,这事也就难了。”
吴家一族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本家之间不做亲,虽说是亲上加亲,可是这万一亲事不好,就容易成了仇家,到时候闹得亲戚不成,反没了体面。
吕氏抬头往院里瞧,正看见罗天翔说了什么,小六儿就腼腆的笑了。
想了想,拉着吴氏小声道:“巧娘,大嫂有个事一直想跟你说来着,只是大嫂这口也不好开。”
吕氏是个赏快人,难得看到吕氏有这般的时候,吴氏笑道:“大嫂,你这是咋了,一点都不像你的性子啊!”
吕氏左思右想,还是先说道:“巧娘,咱们姑嫂这几年,你也知道你大嫂是啥样的人,没有坏心,从打大嫂进门,说句实在话,大嫂能察觉出在你心里是拿大嫂当亲姐般看待的,所以大嫂待你的心也真,一会大嫂说的事,你要是不同意,就只当大嫂没说过,要是同意,咱们再往下唠。”
吕氏这半天的伏笔埋的不只吴氏起了好奇心,就是隔着一扇门的桅子也起了好奇心,偷眼觑着外头没人进来,就小心的伏在了门板边,听里面的动静。
吴氏有些迷茫的点了点头,吕氏这圈绕的有些远。
吕氏咬了咬牙,跺了跺脚,才道:“巧娘,是这么个事,你是知道,小六儿他娘是我娘家弟妹的亲妹妹,当初这亲事,就是我娘家弟妹给牵的线,如今就剩下个孤儿寡母的,再加上小六儿他娘,年岁不大,却是一身的病,眼瞅着家里的银钱也都被耗了去,我也是替这孩子心疼。”
小六儿的事,吴氏早就知道一些,点了点头,不大明白吕氏的意思。
吕氏又道:“其实小六儿按理说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小六这孩子懂事,上十来岁,就到了镇里做工,一去就干了这几年,如今到是攒下些人缘,只是手里的银钱到也用到了他娘身上。”
吴氏跟着唏嘘道:“小六儿是个孝顺孩子,哪家的闺女嫁了他也是错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