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洗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吴婆子一听,往前走几步,接了好婆往屋里进,道:“那行,咋安置你只管说就是,缺啥少啥只管吩咐,今天啊,我就负责给你打下手了。”

好婆随着吴婆子进了正屋,见吴氏正靠在炕上,摇着怀里的孩子要睡觉,见了好婆刚要打招呼,好婆摆着手,指了指吴氏怀里的孩子,摇了摇头。

趁这会人没上来让孩子好好睡一会,等到洗三的时候一折腾,孩子又得费不少的神。

好婆带着吴婆子走出了屋子,见罗天翔已是在吴氏的窗外摆上了香案,上面放好了香炉,香炉里盛着小米,是为了当香灰插香用。

好婆满意的点了点头,从身上的包袱里捧出了一溜的小泥人,吴婆子一瞧就知道这是供奉的神像,一般农家摆的这些都有碧霞元君、琼霄娘娘、云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神像,这些东西可不是谁都能摆的,一般都是产婆或是稳婆来摆这些的,所以吴婆子只在一边虔诚的看着,并没有插言。

做完了这些,好婆才让吴婆子帮着把做好的蜡扦递了过来,只见那蜡扦上插一对“小双包”(祭祀时专用的羊油小红蜡),下边压着黄钱、元宝、千张等全份敬神钱粮。

外面的摆放好了以后,又转身进了吴氏的屋子,在吴氏躺着的炕头上供着“炕公、炕母”的神像,均用三碗油糕作为供品。好婆对着神像恭敬的拜了三拜,才起身。

好婆喘了口气,道:“好了,东西都摆完了,现在就等着时辰了。”

桅子见三个姐姐忙,自己也帮不上,索性就进了吴氏的屋子去看小弟弟,一时屋子瞧着这一堆摆件吓了一跳,这才多大的功夫,怎么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桅子一脸疑惑的看了看屋里的人,小心的避开那堆东西躲到了吴婆子的身后。

吴婆子一瞧是桅子,回身一把就抱了起来,对着好婆道:“咱们家这丫头还是经你手接生出来的呢,如今她小弟弟也是你接生的,我看啊,你这双手只怕就是她们家的福星呢。”

吴氏生桅子的时候那般吓人,要不是好婆,只怕吴氏这会有命在没命在都两说呢,更何况这才短短三年,就又生了个大胖小子,可不是说明上回月子坐的也好,好婆接生的手艺也是好的。

好婆笑看着桅子,对着吴婆子道:“巧娘是个有福的,这是让我赶上了,就是赶不上,也耽误不了啥,我瞧着巧娘家这丫头和那小子将来都是要有大福的呢。”

吴氏也见好婆忙了一通了,这会笑道:“三婶娘,就是有大福,将来也不会忘了你这份情的。”

吴婆子点着头道:“对,你这份人情可得记下了。”

好婆轻笑的摇了摇头,道:“我来的时候可是见巧娘她婆婆还有她那个妯娌要往这边来的意思,也不知道一会过来不,过来的话,你也看着些,这大好的日子,可别闹起来。”

吴婆子先是“呸”了一声,不屑道:“我刚才都问巧娘了,从打这孩子生下来,那李氏还没登过门呢,只怕是没脸来吧。”

吴氏到也忘了交待凤儿去给李氏和罗老头送信的事了,也不知道这丫头去没去,这会忙对着桅子道:“桅子,你去叫你大姐过来。娘问她点事。”

吴婆子像是猜到吴氏心理的想法一样,哼道:“要是以往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只是如今你也不是那气短的了,既然她不识敬,你也别搭理她,这么大的事,满村都知道了,那李氏就算是不知道,你那妯娌也不是个消停的,早就得把消息送过去,她要是个有心的,自然会早早的过来,要是没心,就算你现在去告诉了,也没啥用,还不如咱们热热闹闹的办了呢,回头你们村里的人要是来了,就是笑话也是笑话她不笑话你。”

吴家以前对着罗家是多有礼让,如今吴氏的儿子生了,不只吴氏的腰杆子直,就是吴家的腰杆子也直,自然不会再对李氏假以辞色。

吴氏苦笑道:“娘,我知道你心疼我,可那到底是孩子们的嬷嬷,是孩子爹的亲娘,再如何也不能让村里的人看了笑话去。”

吴婆子不在意道:“他们老罗家的笑话闹的还少了,还差这一出,行了,你好好的坐月子吧,这些事别管了,省得费神,她要是有脸来,我也不会给她难堪,若是她不来,我可不会上赶着给她说好话去。”

吴氏无奈,只能随了自己娘的意。

“大姐,村里的人拿的都是啥啊,咱们还得样样都记下,娘说了,这些礼回头赶着人家有事的时候都要随回去的。”仙儿给吴氏又送了碗汤,见屋子里围着不少人,正看着吴氏跟小弟弟,她把汤送完就溜了出来,实在是这三姑六婆的,那动静大的都差点把房顶掀了。

凤儿早就留了这个心,只是她也不是个识字的,想要记全也没有好办法,村里能识字的也不多,好在乔郎中刚才来了,凤儿就想起来乔郎中是个会写方子的,那定然也是识字的,索性就求了乔郎中帮着写了一份单子。

乔郎中也知道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没啥识字的,一般记东西都是画形状的,所以乔郎中也算是细心,一边用文字记录下收到的礼物或是铜板,一边在对应的礼物旁边画上了相应的图形,比如说糕点,就画了糕点的形状,若是鸡蛋就画了鸡蛋的形状,再就有一些亲戚或是与吴氏交好的送的布料什么的,乔郎中也寻了样子画了出来,所以这会凤儿到是拿过来就能念出来。

手拿着单子对着仙儿道:“村里大多送的都是一些油糕、桂花缸炉、破边缸炉、鸡蛋、红糖等东西,还有刘嬷嬷和段嬷嬷送的五尺的布料,还有李家婶子送的小孩所用的衣服、鞋、袜等。”

仙儿一听,惊讶道:“刘嬷嬷和段嬷嬷送了那么些布料呢,就是给娘做身衣服都是够的。”

一般人家送个三尺就顶天了,一般给小孩子,尤其是这种新出生的小孩子的,也就一尺两尺的布料足够了,这五尺的布料只怕李氏也送不出来啊。

这样想着,仙儿才想起来好像真没看到李氏过来,还有二婶刘氏也没见到人影呢,哼道:“那个好吃懒做的是不是还没过来呢!”

凤儿一听忙拍了她一下,道:“你这丫头,说话怎么也不想着留些心,今天人多嘴杂的,纵使有错,也是出在别人身上,咱们可不能给爹娘丢脸。”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