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回娘家(第1页)
第九十五章回娘家
“巧娘,你们怎么来了?”吴婆子听着院里孩子们迎了吴氏带着仙儿和蝈蝈进来,一脸诧异的从炕上下来问着。
刚开了门,就瞧见了吴氏手里捧着的东西,还有几个孩子手里拿着的布料,吴婆子笑道:“你这是咋了,不会是打算开布料店吧。”
当然是玩笑话,不过是三匹布,想开店谁信啊。
吴氏笑道:“娘,你咋出来了,快进去吧,这天太冷了。”
吴氏后边除了仙儿和蝈蝈还有吴家的孩子,再就是柳木,吴氏是等着柳木停好了马车一块进的院子。
吕氏带着夏氏、方氏也从夏氏的屋里出来了,三个媳妇凑一块正给老太太和老爷子赶着过年穿的棉衣呢,这会儿听到院里的动静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想着吴氏带着孩子过来没准是有什么事,最主要的是,隔着窗户,竟是看到了仙儿也跟着来了,这可算是稀客了,仙儿自打养了鸡以后,基本上就不来走动了,不过平时年节的孝敬却是不少的,活鸡,鸡蛋,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家里送,如今村里的人都说婆婆养的鸡都能供起来了,自家的鸡蛋吃不了的吃,反倒不稀罕自己家鸡下的蛋了。
“大嫂、二弟妹,三弟妹。”吴氏见吕氏几人也笑着招呼道。
“大舅娘,二舅娘,三舅娘。”仙儿带着蝈蝈也笑呵呵的叫了人。
吴老头正歪在炕上抽着烟,身边三个儿子围在一块说着话,地里农闲,吴家人又不是那种好赌,好玩的性子,一般就都围在家里干些院子里的活计,或是出去撒个网打点鱼,再就是跟村里相好的兄弟说说话,到也不做别的事,这会爷几个正唠着家里的孩子大了,陆续说亲的事呢。
吴氏带着仙儿和蝈蝈进了屋,两孩子又叫了:“姥爷、大舅舅、二舅舅、三舅舅。”
老吴头磕了磕烟袋,身子坐了起来,问道:“这都快到年下了,你们娘几个咋出来了,仙儿舍得放下那些鸡了?”
扑哧。
老吴头一句玩笑话,吴金波几人都跟着笑了起来,吴金滔更是逗道:“我看啊,咱们仙儿赶明出嫁都在婆家睡不好安稳觉,非得跑着回家看看她那些鸡去。”
仙儿一听,有些羞道:“三舅舅就知道打趣人。”
方氏也跟着进了屋,听了这话笑道:“来,仙儿,到三舅娘这来,三舅娘不打趣你,三舅娘看看咱们仙儿都长成大姑娘了,这眼看着就要嫁人了,可不能成天总摆弄那些东西了,让自己的身上沾的都是鸡粪味,回头嫁人的时候,还得让喜婆多上些香粉才成,不然等到洞房那会,新郎官一靠近,还没等看清咱们仙儿长的怎么标致呢,就被鸡粪味熏远喽。”
“哈……哈……哈……”吴家的小一辈们都跟着笑了起来。
吕氏瞧着仙儿羞赧的脸蛋都红了,象征性的轻拍了方氏一下,假装斥道:“你呀,多大岁数了,还拿一个孩子打趣,仙儿好容易来一趟,要是让你给羞走了,看回头爹娘不说你。”
方氏一听,讨好的拉着仙儿的手臂道:“好仙儿,你可别跟舅娘一般见识啊,你不知道,你这一年多都不大出门,家里你表兄弟、姐妹的都想你了,上次你姐成亲,能带去的都跟着去看了,可是人多忙乱也没跟你玩上,就都回来了,到这会还闷着呢。”
方氏这话到是真的,吴家的孩子跟凤儿几个到是都能说的上话,可能跟大人的言传身教也有关系,大人的关系亲密,小孩子的关系也亲密一些。
吴敬儿、吴敏儿和吴菊儿还有吴香儿都上前扯着仙儿的袖子甜甜的叫着“表姐,我们都想你了。”
仙儿笑着摸了摸几个小丫头的头道:“表姐也想你们了,表姐给你们带好看的花布了,回头让舅娘给你们裁了新衣穿。”
吴井栓去陪柳木了,吴家其他的小子就扯着蝈蝈去了别的屋子玩,让大人们在一处说话。
吴静儿也张罗着让仙儿跟她们去自家的屋子玩去,仙儿笑着应了,又跟几位大人告了退,这才出了屋子跟几个表面一块玩去了。
吴氏想着手里的食盒,忙笑道:“等等,大姑姑给你们带了好吃的,你们先拿点过去,边吃边玩。”
一边说着一边就把刚刚放到炕上的四层食盒,打开一层,递给了仙儿道:“带着妹妹们一块吃,一会让你表弟们也过来拿。”
仙儿笑着应了,这才带着孩子们一块出了屋子。
吕氏嗔怪道:“这不年不节的,你这是干什么,再说咱们自家人,也不讲究什么排场,这食盒里的吃食且不说,单是这盒子就要不少银钱呢。”
吴婆子也道:“可不就是你大嫂这话,你们这日子也是才有起色,过日子可不能大手大脚的,知道你跟你女婿还有孩子们惦记着家里,有这心就好,家里也不缺啥,一年到头你们拿过来的鸡蛋都吃不了的吃,说句吹牛的话,咱们家就是孩子们现在拿鸡蛋也不当新鲜玩意了,就是这活鸡,一年到头也要吃个十多只的,这还不算自家养的,如今说来,你们这一年到头搭到家里的可不少东西了。”
老吴头也点头,赞同老太太的话,姑娘女婿孝顺他也乐见,只是家里不差这一口吃的,姑娘家的日子也是才缓过来些,早先借的银钱都还上了,平时的孝敬就不提了,老吴头也觉得心理暖呼呼的。
吴氏推着手里的食盒往前笑道:“娘,爹,大哥、二弟、三弟,还有嫂子,弟妹,你们别多想,这过日子的事,我也不糊涂,这东西不是特意买的,桅子这不跟她爹去了趟朔州吗,回来的时候人家给带的,留着路上吃的,桅子这丫头没舍得,再说东西也是多,她就没吃,带回来让送到姥娘家尝尝鲜。”
说到这,又把炕上的三匹面料往前推了推,道:“还有这几匹料子,也是人家给的节礼,家里也留了,这是我特意带过来了,碎花的给孩子们做衣裳穿正好,青布的给小子们做衣裳穿,要是有余的,嫂子、弟妹就看着能做啥就做啥。”
然后又指着那一整匹红色带暗纹的布料对着吕氏笑道:“大嫂,这是桅子特意交待的,柱子不是定了亲吗,想来未来的侄媳妇也得预备嫁衣,咱们这聘礼虽说都送过去了,可是过年总要走亲戚,让栓子把这个带过去,给他媳妇做嫁衣用,这个料子我寻思着是朔州带回来的,虽然咱们不识货,可也瞧着比镇里的布料要好不少,拿出去也是咱们的体面,到时候新娘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咱们家脸上也有光。”
吕氏其实一看到这匹红色带暗纹的布心理就有了计较,只是三房妯娌,她不好独揽,若是做衣裳来说,老太太肯定不能穿,有些太过艳,可她们三个妯娌做却又差了些,只是送给新媳妇做嫁衣真是再好不过了,可她是当大嫂的,不能一人独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