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杨隋皇室之佛教信仰(第2页)
寅恪案,阿阇世王为弑父弑君之恶主。然佛教经典如大涅槃经梵行品则列举多种理由,以明其无罪。非但无罪,如阿阇世王受决经且载其未来成佛之预言。智圆之书,成于北宋初期,志磐之书,成于南宋季世,虽皆较晚,疑其所论俱出于唐代天台宗相承之微言,而非二人之臆说也。夫中国佛教徒以隋炀帝比于阿阇世王,则隋炀在佛教中,其地位之尊,远非其他中国历代帝王所能竝论。此点与儒家之评价适得其反。二种文化之同异是非,于此不必讨论。但隋文帝重兴释氏于周武灭法之后,隋炀帝又隆礼台宗于智者阐教之时,其家世之宗教信仰,固可以推测得知。而武曌之母杨氏既为隋之宗室子孙,则其人之笃信佛教,亦不足为异矣。兹节录旧史及佛藏之文于后,以资证明。
旧唐书壹捌叁外戚传(新唐书贰零陆外戚传同)略云:
初[武]士彟娶相里氏,又娶杨氏,生三女。长适越王府功曹贺兰越石,次则天,次适郭氏。则天立为皇后,追赠士彟为司徒周忠孝王,封杨氏代国夫人。贺兰越石早卒,封其妻为韩国夫人。寻杨氏改封为荣国夫人。咸亨二年荣国夫人卒。
新唐书壹佰杨恭仁传(旧唐书陆贰杨恭仁传略同)略云:
杨恭仁,隋[司空]观王雄子也。执柔,恭仁从孙,历地官尚书。武后母即恭仁叔父达之女。及临朝,武承嗣攸宁相继用事。后曰:「要欲我家及外氏常一人为宰相。」乃以执柔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唐书柒壹下宰相世系表杨氏观王条云:
达字士达。隋纳言,始安泰侯。(寅恪案,隋书肆叁、北史陆捌杨达传「泰」作「恭」,应据改。)
旧唐书伍贰后妃传下玄宗元献皇后杨氏传(新唐书柒陆后妃传上同)云: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弘农华阴人。曾祖士达。隋纳言。天授中以则天母族,追封士达为郑王,赠太尉。
钱易南部新书甲云:
龙朔中杨思玄恃外戚典选,多排斥选士。
新唐书柒壹下宰相世系表杨氏观王房条云:
思玄,吏部侍郎。
寅恪案,依据上述,可知武曌之母杨氏为隋宗室观王雄弟始安侯达之女。观王雄者,即前引广弘明集壹柒隋安德王雄百官等度舍利感应表之安德王雄。雄及其弟达事迹,详见周书贰玖、隋书肆叁及北史陆捌等本传,兹不备录。此武曌血统与杨隋关系之可推寻者。自来论史者多不及此事,其实此点甚可注意也。
唐释彦悰所编之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叁载龙朔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西明寺僧道宣等上荣国夫人杨氏请论沙门不合拜俗启一首,下注云:
夫人帝后之母也。敬崇正化,大建福门,造像书经,架筑相续。出入宫禁,荣问莫加。僧等诣门致书云尔。
又彦悰书陆尚载有龙朔二年八月十三日西明寺僧道宣等重上荣国夫人杨氏请论不合拜亲启一首。据此可知武曌之母杨氏必为笃信佛教之人,故僧徒欲藉其力以保存不拜俗之教规。至杨氏所以笃信佛教之由,今以史料缺乏,虽不能确言,但就南北朝人士其道教之信仰,多因于家世遗传之事实推测之,(参阅拙着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则荣国夫人之笃信佛教,亦必由杨隋宗室家世遗传所致。荣国夫人既笃信佛教,武曌幼时受其家庭环境佛教之薰习,自不待言。又据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写本大云经疏(见罗福苌沙州文录补)中:
伏承神皇幼小时已被缁服
之语,则武曌必在入宫以前,已有一度正式或非正式为沙弥尼之事。所以知者,据通鉴考异拾贞观十一年武士彟女年十四入宫条云:
旧则天本纪:崩时年八十二。唐历、焦璐唐朝年代记、统记、马总唐年小录、圣运图、会要皆云八十一。唐录政要:贞观十三年入宫。据武氏入宫年十四。今从吴兢则天实录为八十二。故置此年。
若依君实之考定,武曌既于贞观十一年年十四岁入宫,则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崩后,出宫居感业寺为尼时,其年已二十六岁。以二十六岁之年,古人决不以为幼小。故幼小之语,显指武曌年十四岁未入宫以前而言。然则武曌幼时,即已一度正式或非正式为沙弥尼。其受母氏佛教信仰影响之深切,得此一事更可证明矣。后来僧徒即藉武曌家庭传统之信仰,以恢复其自李唐开国以来所丧失之权势。而武曌复转借佛教经典之教义,以证明其政治上所享之特殊地位。二者之所以能彼此互相利用,实有长久之因缘,非一朝一夕偶然所可致者,此本篇所讨论问题之第一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