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三(第3页)
鹿邑(府南。元属亳州。洪武中改属。南有颍水,又蔡河自西流入,谓之蔡河口,即沈丘县之沙河也。又北有涡水,东流入南直亳州境。)
夏邑(府东。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北滨大河。又东南有睢水。)
永城(府东南。洪武元年五月属开封府。十一月来属。北有砀山,又有芒山,皆与南直砀山县界,又睢水、浍水皆在县南。又南有泡水,弘治间淤塞。)
虞城(府东北。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正月来属。南有故城。嘉靖九年迁於今治。北有黄河。)
睢州(元属汴梁路。)洪武初,属开封府,以州治襄邑县省入。十年五月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嘉靖二十四年六月来属。(北滨河。又有睢水亦在州东北。)东距府百七十里。领县二:
考城(州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复置,属开封府。十年五月复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州。旧治在县东南。正统十三年徙。北滨大河。)
柘城(州东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复置,属开封府。十年五月省入宁陵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州。北有睢水。南有涡水。)
汝宁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二。距布政司四百六十里。
汝阳(倚。天顺元年三月建秀王府,成化八年除。十年建崇王府。洪武初,县废,四年七月复置。北有汝水,源出天息山,东流入境,过新蔡东南入淮。又南有澺水,又有汶水,又有溱水,又西北有犋水,俗名泥河,下流俱入於汝。
又城南有柴潭。东有阳埠巡检司。)
真阳(府东。元属息州。洪武四年省入汝阳县。景泰四年置真阳镇巡检司於此。弘治十八年十二月仍置县,而徙巡检司於县南铜钟店,仍故名,寻废。南有淮水。又汝水在县东,北有滇水流入焉。)
上蔡(府北。洪武初废,四年五月复置。西有汝水,西南有沙水流合焉。)
新蔡(府东少南。元属息州,后废。洪武四年五月复置,改属。南有汝水,又澺水自城北流合焉。又东北有瓦店巡检司。)
西平(府西北。北有汝水,源出县西南云庄、诸石二山。自元末堨断故汝,而此水遂为汝源。嘉靖九年复塞,改为洪河之上流。)
确山(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汝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成化十一年九月改属信阳州。弘治二年八月仍属府。西北有郎山,亦曰乐山。北有黄酉河,下流为练河,流入汝。又西有竹沟巡检司。南有明港巡检司。)
遂平(府西少北。西南有查牙山,其东南相接者曰马鞍山。又西有洪山,龙陂之源出焉,自西平县云庄诸山之水既塞,遂以此为汝源。南有灈水,又有沙河,又北有石洋河,其下流皆入於汝。)
信阳州(元为信阳县,属信阳州,后废。)洪武元年十月置信阳州于此,属河南分省。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七年八月改属。十年五月降为县。成化十一年九月复升为州。(西南有贤首山。南有士雅山,又有岘山。东南有石城山,亦曰冥山。北有淮水,又南有氵师水流入焉。)东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罗山(州东。元信阳州治,后州县俱废。洪武元年十月置州於旧信阳县,复置罗山县属焉。十年五月直隶汝宁府。成化十一年九月还属州。北有淮水,又南有小黄河入焉。东南有大胜关巡检司,与湖广黄陂界。西南有九里关,好黄岘关,义阳三关之一,有巡检司,与湖广应山县界。)
光州洪武初,以州治定城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临濠府。十三年仍来属。
(北有淮水。又南有潢水,北流入淮水。西南有阴山关。)西北距府三百里。领县四:
光山(州西南。南有石盘山。北滨淮。南有潢水,亦曰官渡河。又南有木陵关。西南又有白沙、土门、斗木岭、黄土岭、修善冲等五关,与湖广麻城县界。
东南有牛山镇巡检司,后移於长潭。又有沙窝镇巡检司,后废。)
固始(州东北。南有白鹿崖。北滨淮。东有史河,西有淠河,俱入南直霍丘县界,下流入淮。又东北有朱皋镇,与南直颍州界,有巡检司。)
息(州西北。元息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寻降为县,属颍州。七年仍来属。南滨淮。东北有汝水。北有杨庄店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固城仓。)
商城(州东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固始县地置。南有金刚台山。又东南有竹根山。东有大苏山,灌水出焉,流入南直霍丘县。又东有牛山河,即史河上源也。
西南有五水关河。又南有五河,下流俱入於史河。又南有金刚台巡检司,本置金刚台山下,嘉靖二十七年移於县东南之水东案。又南有长岭关,东南有松子关,俱接湖广罗田县界。)
南阳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一。距布政司六百八十里。
南阳(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唐王府。城南有精山。北有百重山、雉衡山。又有分水岭,其水北流入於汝水,南流入於淯水。西南有卧龙冈。东有淯水,一名白河,下流至湖广襄阳县界入汉水。西南有湍水,西北有洱水,皆流入淯水。)
镇平(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北有五朵山,产铜。东有潦河,流入淯河。)
唐(府东南。洪武三年以故比阳县地置。南有唐子山。东北有大狐山,亦曰壶山,沘水所出。又西有黄淳水,又有泌水,下流皆入淯水。又东北有石夹口关。)
泌阳(府东。元为唐州治。洪武二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州废,复置县。东有铜山,泌水出焉。又北有潕水,东北有瀙水,下流俱入汝水。又象河关在县东北,有巡检司。)
桐柏(府东南。本唐县之桐柏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县,而移巡检司於毛家集。东有桐柏山,淮水所经,下流至南直安东县入海,行二千三百余里。又东有大复山。西北有胎簪山,淮水所出。又西有澧水,亦曰醴水,下流入泌水。)
南召(府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南阳县南召堡置。北有丹霞山,一名留山。
北有鲁阳关,即三鸦路口也,与鲁山县界。有鸦路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洼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