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02(第1页)
◎地理二02
景云二年,割属莫州清苑汉乐乡县,属信都国。隋为清苑。武德四年,属蒲州,贞观元年,改属瀛州。景云二年,属莫州文安汉县,属渤海郡,至隋不改,故城在今县东北。旧属瀛州,景云二年来属任丘隋县,后废,武德五年,分莫县复置长丰开元十九年,分文安、任丘二县置唐兴如意元年,分河间县置武昌县,属瀛州。长安四年,改属易州。其年,还隶瀛州。神龙元年,改为唐兴县。景云二年,改属莫州。
幽州大都督府隋为涿郡。武德元年,改为幽州总管府,管幽、易、平、檀、燕、北燕、营、辽等八州。幽州领蓟、良乡、潞、涿、固安、雍奴、安次、昌平等八县。二年,又分潞县置玄州,领一县,隶总管。四年,窦建德平,固安县属北义州。六年,改总管为大总管,管三十九州。七年,改为大都督府,又改涿县为范阳。九年,改大都督为都督。幽、易、景、瀛、东盐、沧、蒲、蠡、北义、燕、营、辽、平、檀、玄、北燕等十七州。贞观元年,废玄州,以渔阳、潞二县来属。又废北义州,以固安来属。八年,又置归义县。都督幽、易、燕、北燕、平、檀六州。乾封三年,置无终县。如意元年,分置武隆县。景龙三年,分置三河县。开元十三年,升为大都督府。十八年,割渔阳、玉田、三河置蓟州。天宝元年,改范阳郡。属范阳、上谷、妫川、密云、归德、渔阳、顺义、归化八郡。乾元元年,复为幽州。旧领县十:蓟、潞、雍奴、渔阳、良乡、固安、昌平、范阳、归义也。户二万一千六百九十八,口十万二千七十九。天宝,县十,户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二,口十七万一千三百一十二。今领县九。在京师东北二千五百二十里,至东都一千六百里。
蓟州所治。古之燕国都。汉为蓟县,属广阳国。晋置幽州,慕容隽称燕,皆治于此。自晋至隋,幽州刺史皆以蓟为治所幽都管郭下西界,与蓟分理。建中二年,取罗城内废燕州廨署,置幽都县,在府北一里。
广平天宝元年,分蓟县置。三载复废。至德后,复分置潞后汉县,属渔阳郡,隋不改。武德二年,于县置玄州,仍置临泃县。
玄州领潞、临泃、渔阳、无终四县。贞观元年,废玄州,省临泃、无终二县,以潞、渔阳属幽州武清后汉雍奴县,属渔阳郡。历代不改。天宝元年,改为会昌县。天宝元年,改为永清永清如意元年,分安次县置武隆县。景云元年,改为武清安次汉县,属渤海郡,至隋不改。隋属幽州良乡汉县,属涿郡,至隋不改昌平后汉县,属广阳国,故城在今县东南。隋属涿郡。
涿州本幽州之范阳县。大历四年,幽州节度使朱希彩奏请于范阳县置涿州,仍割幽州之范阳、归义、固安三县以隶涿,属幽州都督。州新置,未计户口帐籍。
至京师二千四百里,至东都一千四百八十里。
范阳汉涿郡之涿县也,郡所治。曹魏文帝改为范阳郡。晋为范阳国,后魏为范阳郡,隋为涿县。武德七年,改为范阳县。大历四年,复于县置涿州新昌汉县名,后废。大历四年,复析固安县置归义治易县地,属涿郡。北齐省入鄚县。武德五年,于县置北义州。贞观元年,与州同省。八年,复置,改属幽州。分置涿州,又来属固安汉县,属涿郡。武德四年,属北义州,移治章信城。贞观元年,省义州,以县属幽州,乃移于今治。今治城,汉方城县地,属广阳国新城大历四年,析置。
蓟州开元十八年,分幽州之三县置蓟州。天宝元年,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蓟州。天宝领县三,户五千三百一十七,口二万八千五百二十一。至京师二千八百二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二十三里。
渔阳后汉县。属渔阳国。秦右北平郡所治也。隋为渔阳县。武德元年,属幽州。二年,改属玄州,又分置无终县。贞观元年,属幽州,省无终。神龙元年,改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十八年于县置蓟州,乃隶之三河开元四年,分潞县置,属幽州。十八年,改隶蓟州玉田汉无终县,属右北平郡。乾封二年,于废无终县置,名无终,属幽州。
万岁通天二年,改为玉田县。神龙元年,割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又割属营州。十一年,又属蓟州。
檀州后汉傂奚县,属渔阳郡。隋置安乐郡,分幽州燕乐、密云二县隶之。
武德元年,改为檀州。天宝元年,改为密云郡。乾元元年,复为檀州。旧领县二,户一千七百三十七,口六千四百六十八。天宝,户六千六十四,口三万二百四十六。在京师东北二千六百五十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四十四里。
密云隋县。州所治燕乐隋县。后魏于县置广阳郡。后废。旧治白檀故城,长寿二年,移治新城。即今治也。
妫州隋涿郡之怀戎县。武德七年,讨平高开道,置北燕州,复北齐旧名。
贞观八年,改名妫州,取妫水为名。长安二年,移治旧清夷军城。天宝元年,改名妫川郡。乾元元年,复为妫州。旧领县一,户四百七十六,口二千四百九十。
天宝,户二千二百六十三,口一万一千五百八十四。在京师东北二千八百四十二里,至东都一千九百一十里。
怀戎后汉潘县,属上谷郡。北齐改为怀戎。妫水经其中,州所治也妫川天宝后析怀戎县置,今所。
平州隋为北平郡。武德二年,改为平州,领临渝、肥如二县。其年,自临渝移治肥如,改为卢龙县,更置抚宁县。七年,省临渝、抚宁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北平郡。乾元元年,复为平州。旧领县一,户六百三,口二千五百四十二。
天宝领县三,户三千一百一十三,口二万五千八十六。在京师东北二千六百五十里,至东都一千九百里。
卢龙后汉肥如县,属辽西郡,至隋不改。武德二年,改为卢龙县,复开皇旧名石城汉县,属右北平。贞观十五年,于故临渝县城置临渝。万岁通天二年,改为石城,取旧名马城开元二十八年,分卢龙县置。
顺州下贞观六年置,寄治营州南五柳城。天宝元年,改为顺义郡。乾元元年,复为顺州。旧领县一,户八十一,口二百一十九。天宝,户一千六十四,口五千一百五十七。
宾义郡所理,在幽州城内。
归顺州开元四年置,为契丹松漠府弹汗州部落。天宝元年,改为归化郡。
乾元元年,复为归顺州。天宝领县一,户一千三十七,口四千四百六十九。在京师二千六百里,至东都一千七百一十里。
怀柔州所理也。
营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领柳城一县。七年,改为都督府,管营、辽二州,贞观二年,又督昌州。三年,又督师、崇二州。六年,又督顺州。十年,又督慎州。今督七州。万岁通天二年,为契丹李万荣所陷。神龙元年,移府于幽州界置,仍领渔阳、玉田二县。开元四年,复移还柳城。八年,又往就渔阳。十一年,又还柳城旧治。天宝元年,改为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营州。旧领县一,户一千三十一,口四千七百三十二。
天宝,户九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在京师东北三千五百八十九里,至东都二千九百一十里。
柳城汉县,属辽西郡。室韦、靺鞨诸部,并在东北。远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西北与奚接界,北与契丹接界。
燕州隋辽西郡,寄治于营州。武德元年,改为燕州总管府,领辽西、泸河、怀远三县。其年,废泸河县。六年,自营州南迁,寄治于幽州城内。贞观元年,废都督府,仍省怀远县。开元二十五年,移治所于幽州北桃谷山。天宝元年,改为归德郡。乾元元年,复为燕州。旧领县一,无实土户。所领户出粟皆靺鞨别种,户五百。天宝,户二千四十五,口一万一千六百三。两京道里,与幽州同。
辽西州所治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