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2真假猴王释放积怨反升官(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话简直胡扯到幽冥背阴山去了,若真是妖精,犯了破坏取经的重罪,天庭自会镇压,还有机会来滋扰你地府?再者,谛听说这妖怪神通广大,地府那点贪官污吏降不住他。能有多广大?不就跟孙悟空一模一样吗?要打起来,孙悟空是和你们一起上的,你怕个屁呀!一个司法机关号称打不赢犯人,于是连犯人是谁都不说出来,这算什么逻辑?就你们这样怎么建设法治社会?但总之就是不说,你们自去找如来吧。

22。3如来说个六耳猕猴来圆场

二猴又闹到灵山,这壁厢如来正在讲“有、无、色、空”的佛法,暗示这里有一粧无中生有,色即是空的公案,并对众人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正是《华严经》云:“人皆有二心,真心、妄心。”这里又暗示了来者并非二人,只是一人的二心罢了。

果然真假悟空闯入,求如来辨明。如来突然说了一套大家都不知道的新鲜事儿,他说众所周知宇宙中万般生灵被分为天地神人鬼五仙、赢鳞毛羽昆五虫,总共十类。但你们不知道的是还有四猴混世,不在十类之列,分别是灵明石猴、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这假悟空便是那六耳猕猴!他的功能是善聆音,能全方位监听千里之外任何事,所以孙悟空的一切细节都被他听去,才变得这么像。

发现新物种啊!这成果不说冲击诺贝尔奖,至少在哈佛生物系混个终身教职不成问题!但您怎么不先在上发一篇,就把idea泄露了?因为他真敢发,妥妥被撤稿,落个韩春雨的下场。

如来这一套说辞显然是在胡诌,只是他己看穿孙悟空的真实目的,帮他圆个场而己。别人请您解决难题,您却在所有人的知识范围之外突然臆造出一个概念,就说这问题解决了?相当于做选择题,您自己在ABCD四个选项后面添个E选项,然后选它;或者说做证明题,您突然因为牛顿第四定律,所以得证,您自己说能给分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全宇宙的神仙都没如来的生物学得好,就他知道有新物种,他对新物种的阐述自身便有明显的逻辑矛盾,根本站不住脚。如来所说四猴,第一个灵明石猴似乎就是孙悟空,至于赤尻马猴、通臂猿猴,这不是花果山最早拥立美猴王的四健将吗?两只赤尻马猴被封为马流二元帅,两只通臂猿猴被封为崩芭二将军,孙悟空上天庭、取西经时都是四健将在花果山主持工作。这四位显然也不是野猴子,是天庭派在花果山经营水帘洞干部挂职锻炼基地的。再说这灵明石猴,在天庭当了那么久的弼马温、看桃员,还大闹天宫一场,神仙们还没发现这个新物种?之后又被压五行山下六百多年,哈佛生物系都没来考察过?这可是跟刘伯钦抢发一篇的大事业啊,怎么都这么谦虚,难道都怕落个小保方晴子的下场吗?

说到底,灵明石猴也好,六耳猕猴也好,不就猴子吗?真核生物域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猴族猴属,按如来的分类法就属于“毛”类,生死簿上本有名,孙悟空亲笔划过,凭什么不算在十类之中,还说大家都不知道?您这篇换谁审稿都过不了呀!

至于如来说六耳猕猴善聆音,所以知了悟空一切细节,变成他的样子,更是毫无道理。最后如来说破“真相”,这妖精“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那既然有本象,当时照妖镜怎么没照出来?照妖镜是不会说谎的,人才会说谎。照妖镜照出两只猴子都是孙悟空,只能说明都是真的,现在其中一只现出个所谓六耳猕猴“本象”,反而才是变化的。如果此时拿照妖镜一照,立时现出孙悟空本象,才要穿帮,所以孙悟空急忙一棒打死,就此定论。其实,他只是收了一个分身而己。

再说就算猴体能变化,甚至骗过照妖镜,金箍棒、紧箍圈怎么变?假悟空己经确切证明过他所带金箍棒、紧箍圈不假,这就再次证明他也不是假的。其实还有一种解释说六耳猕猴的监听能力己经达到能知万物分子结构的程度,所以据此自制了金箍棒、紧箍圈等一应物体,与真的无异。我说这他妈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了,您怎么不自制一个太上老君的金刚镯,这样谁还打得过你?还打啥呀,您自制一个天庭得了,还当什么妖怪,还变成别人来取经?而且金箍棒、紧箍圈都能自制,行李却要用抢,您这又是何苦呢?

所以作者其实处处都留了线索,每次都提醒您,根本没有什么六耳猕猴,反复证明所谓真假美猴王无非是孙悟空用分身法幻化出的分身。

当然啦,还有人说这一篇讲“二心竞斗”,假悟空是孙悟空的心魔物化成负面人格,出来捣乱。诚然,《西游记》确实是在弘扬阳明心学,带了许多心学哲理,但即便阳明心学也没什么心魔物化成多重人格的说法,这是基督教的提法。尽管成书的年代基督教正在中国大力传教,但至少就我的看法,《西游记》是不带基督教色彩的,请不要脱离原著,以不相干理论臆断,我们不推荐现场胡诌“六耳猕猴”的做法。这里的“二心”就是传统汉语中“怀有二心”的意思,最多解释成《华严经》“人皆有二心,真心、妄心。”之说。

那孙悟空闹这么大一阵,目的就是表露二心?他到底图个啥?

22。4真悟空喜获如来许诺成佛

其实孙悟空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抬高自己在取经工程中的地位,而且这一次是要搏个明确的待遇。在真假悟空厮打至如来驾前时,作者插了一首诗: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

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

这里“宝马”“三公”“一品”都是指代高官要职,暗示孙悟空搞这一大套无非图个官职。如来也看穿了他这个意图,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满足他。因为一路走来,如来很清楚地看到他那个呆蠢萌的宝贝徒儿金蝉子着实难以完成这个其实也不算很难的任务,必须得有法力、关系、智商、情商同时高得逆天的徒弟才有一丁点儿可能带他通关。失败了九次,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个孙悟空,不能再错过,就给他一个不能拒绝的价格吧!

所以,打死“六耳猕猴”后,孙悟空又哭闹自己己被唐僧驱逐,要如来念《松箍儿咒》。如来立即砸单:“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佛教礼仪中,只有佛才能“坐莲台”,菩萨都不行(其实《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也是坐莲台的,这暗喻了明中后期的礼制废弛)。果然,最后孙悟空得授斗战胜佛,果位堪堪在观音菩萨之上!其实这对师父、师弟也都是大好事,因为大师兄的果位明确了,对他们也有很强的比照效应。果然,唐僧的排名也不能低于徒弟,于是封了个旃檀功德佛。凡人直接成佛,羡煞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无数比丘尼。说到这里,我们似乎也明白如来为何这么容易给了孙悟空成佛的许诺,他也是趁机哄抬物价,保障他可爱的金蝉子徒儿也能得个好果位呀!

私臣圈子就是这么有趣,没那么多明规则可讲,重要的是玩转潜规则。这里赏罚升降都凭领导随意,所以人品才华不重要,玩儿转领导的心思才重要。其实明朝恰是授官、升官明规则最完善的朝代,科举制度非常成熟,基本上就是按考试名次授官,授官后的升迀路线也有一套非常明确的规则。所以当文官重点是拼命读书,用考分说话,不必去巴结权贵,更不用考虑那么多潜规则。所以宋明以来的文官大多表现为直肠子、一根筋,令皇帝非常不爽。所以有些皇帝要搞一套私臣体系,来比比谁能把主子伺候得更舒服,这里面潜规则就多了,比的正是谁能把孙悟空这套玩儿得更溜。

其实孙悟空最初动机恐怕并没有考虑这么长远,确实是一时气极,实在没忍住殴打了唐僧,作为补救,想了个法将殴打师父的罪责推到所谓假悟空身上。这也是一番妙计,只是在补救过程中发现可以趁机提点要求,顺便发展了一下,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大利益。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如来认可了孙悟空才是本次取经的真正核心,才愿意发出重赏。前九次的徒弟我相信也很优秀,但都还不足以带得动金蝉子这个萌蠢。

团队相处,必生积怨,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真假美猴王这一篇其实也暗喻了一个炼丹术过程,大意是炼制金丹,第二次去除重金属元素的环节,所以要第二次驱逐金公(孙悟空),同时也是从自然哲学高度讲述了这个道理。

好的团队应该懂得释放积怨的技巧,但也有些蠢领导不懂或者不在乎这种技巧,一味要求下属无条件服从,积怨越来越深,一朝爆发便无可收拾。成熟的团队也不应该将这种技巧寄托于领导个人的权谋手腕,而应该形成渠道,才可持续发展。但我们的取经团显然是既无这样的渠道,领导也毫无权谋手腕。唐僧就知道叱骂“泼猴”“夯货”,以为能凭此立威。不过他从来不骂沙僧,这绝不是因为沙师弟老实,只是司礼监太监敢骂御马监,敢骂大头兵,你敢骂锦衣卫吗?所以这样一个团队,既无制度建设,又无精英人治,这么简单个任务失败了九次也不意外,所幸这次遇到了孙悟空而己。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孙悟空能玩转的,您不一定能,这毕竟是小说。老实做人,认真工作,想多了容易被领导一脚踢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