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天界谎言西天取经的舆论造势(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首先,从基本逻辑上讲,这种时间汇率就毫无道理可言,因为这样天界的神仙相对于凡人简直就是在做慢动作,这连维持基本的统治都难。事实上,俗语中“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是用于表达山中的闭塞落后,不知世上的日新月异,绝不是指时间过得越慢这个地方就越高档。七日不会让神佛的修炼(科技)水平产生长足进步,而几千年足以让人类走向太空,认识宇宙,电磁炮都打通南天门,灵鹫峰都开发成会所了。

取经团在黑松林镇海禅林寺遇到金鼻白毛老鼠精,掳了唐僧要成亲,孙悟空发现此精是托塔天王李靖的干女儿,于是上天告御状。两人好生一番纠缠,太白金星说:“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辨,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孙悟空和李天王才停下纠缠,到玉帝驾前回旨。他俩这番折腾就算一小时,按“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汇率折算,人间也己经过了十几天,老鼠精和唐僧早就成亲了。天庭真这样统治人间,早乱套了。但事实上老鼠精和唐僧一夜都还没过,八戒、沙僧都还在孙悟空出发的地方“眼巴巴正等”,可见也没走太长时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太白金星劝住了孙悟空和李天王的纠缠,而两人“省悟”这个道理后也并未急匆匆下界去擒妖,仍是循规蹈矩地去向玉帝请了旨,厘清了责,再不慌不忙地下界去找妖精。

其次,从小说情节来看,作者更是留下了切实依据,坐实这是谎言。第五十一回,孙悟空被青牛精用金刚镯收了金箍棒,上天去求救,在南天门外遇见四大天王之一的西方广目天王。天王道:“今日轮该巡视南天门。”随行的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也来打个招呼。天庭着查验哪位天官擅离岗位,下界为妖,孙悟空“等候良久”,难得地作了一首诗:“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全诗的意境安宁祥和,可见等得虽久,但心情并不烦躁,并不担心在此等候半天,下界己经过了半年。结果天庭没有查到有下界的仙官,于是先后派出李天王、火德星君两路援军,但都败在青牛精的金刚镯下。第二天孙悟空再上天庭,这次就在天门外遇到了四大天王另一位一北方多闻天王,随行的也换成庞刘苟毕四大天将。这就是作者在明确告诉我们一按日轮值的巡视将官己经换岗,说明天庭和人间一样,己经过了一天。

所以,“天上一天,人间一年”这个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节的提法完全是个谎言,那满天神佛如此撒谎的目的何在?我们很容易发现规律,神仙几次散布此谣的语境都是在淡化责任—这孽障也就跑了几天而己,我己发现并立即召回。但事实上这些孽障都己在人间为祸多年,主人不可能多年都没有察觉,唯有以这句“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来搪塞。

不过真正运用此法最妙的还得算孙悟空自己,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孙悟空偷吃蟠桃仙丹后逃回花果山,小猴们先是嗔怪:“大圣好宽心!丢下我等许久,不来相顾!”大圣敷衍道:“没多时!没多时!”小猴又问:“大圣在天这百十年,实受何职?”这个问题扎心了!大圣大闹天宫,恨的就是只混到个羞于启齿的弼马温、看桃员,于是他巧妙地转移话题:“我记得才半年光景,怎么就说百十年话?”问话的健将才猛省这百来年双方不通音讯,原来大圣爷爷都是在宫里做着暗无天日的苦力呀!赶紧根据大圣的提示圆场:“在天一日,即在下方一年也。”

古代通讯不发达,混官场的人往往是想咬紧牙关混个名堂再衣锦还乡,在此之前宁愿暂时不跟乡人通讯,到时给乡亲们一个大大的惊喜。谁知孙悟空这一混就是百余年,到头来还是个弼马温、看桃员。虽然前文深入分析了这两个职务的内涵,但毕竟不如学士、尚书来得风光,乡亲们看不懂,所以猴哥很难堪,只好用上官场技巧,谎称自己也就混了半年而己,还没升上去,正常,正常。我的叔叔于勒正是欠缺这方面技巧,所以在官场上混不下去,被踢出局在船上剥牡蛎。

当然,换个更宏观的角度,作者这样写其实也是为了体现高居庙堂者的行为放大效应。如果户部度支司的小吏压住军饷不发,压一天,造成前线兵败,对人类社会进程的影响可就不是一年,恐怕得以世纪来衡量了。这也是李春芳对官场的一种感慨,如果庙堂之高反应不及时,民间的失态发展之快,远远超出统治者的想象。宋太宗曾感慨:“唐末帝王深居九重,不知民间疾苦,以致天下大乱(五代十国)。”这才是真正的“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呀!

8。5唐僧凡体不能自由飞翔

很多人首先是对如来安排唐僧这个凡人步履千山来取经表示不解,退一步讲,就算唐僧本身不会飞,找个会飞的驮他总可以吧?这显然不可,不然《西游记》两页就写完了。

第二十二回,取经团受阻流沙河,猪八戒说:“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孙悟空反问猪八戒自己为何不背,八戒便解释:“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孙悟空也进行了补充说明:“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孙悟空这一大段教训,既撒了一点点慌,也实话说了大道理。他先是附和猪八戒所称唐僧肉体凡胎不但自己不能飞,仙人也不能携带他飞的歪理。凡人的体重其实不大,仙人既然能“遣泰山轻如芥子”,又怎会搬不动个凡人?孙悟空做妖王时,一口气把成百上千的凡人猎户吹得满天飞,带个唐僧飞一段根本不在话下。有人说这样飞唐僧的肉体承受不了,其实唐僧经常被妖怪抓,而且都是抓起来就飞,快得来孙悟空都追不上。但无论正负过载,唐僧都没有出现过颅内増压或灰视现象,可见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能承受极大过载一也有可能是作者不具备相应的航空航天科技知识。但无论如何,唐僧飞一飞在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孙悟空后面解释的一段。

首先,孙悟空委婉地表示了很多妖魔会使摄法拉扯着唐僧低空飞行一以后你见了不要大惊小怪。然后孙悟空干脆和盘托出,其实还有隐身法、缩地法等很多办法可让唐僧免受步行之苦,事实上取经团常用这些法术运送从妖魔洞府中救出的凡人。比如第六十六回,战胜了懈豸洞的赛太岁(观音坐骑金毛犰),为将妖魔掳在洞中的金圣宫娘娘送回朱紫国,孙悟空扎了一条草龙,让娘娘骑上去,“行者使起神通,只听得耳内风响。半个时辰,带进城。”再如第三十一回,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奎木狼)被天庭召回,沙僧使了个缩地法,被黄袍怪掳在洞中的宝象国百花羞公主“只闻得耳内风响,霎时间径回城里。”紧急情况下,孙悟空也不是没对唐僧用过法术。第四十回,红孩儿变作幼童被绑呼救,唐僧想去救,孙悟空劝不住,便违例用了一次缩地法,让唐僧以跃迁方式霎时过了山头。不过这应该算是战斗机动,不是为了省路,所以天庭没有追究。

可见凡人的交通方式并不少,但唐师父就是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做徒弟的只能“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这不是技术障碍,而是人为制定的规则。唐僧不是不能飞,而是飞过来把经书驮回去对传经的人毫无意义,他们正是要借唐僧的脚步达到很多目的。首先是佛教集团要表明是东土大唐人来取经,而不是西天佛教去传经,这也是整个第十届取经活动中如来反复强调的。

事实上,取经工程的真正发起者是玉帝,提出唐僧必须走路的当然也是他。玉帝的大目标是扶植佛教来平衡道教,但同时他也可以利用取经的过程来达到一些小目标。取经是要割走道家利益,道家当然会与之谈判,谈判的契机就是趁唐僧走到他们地盘上时把他抓起来,然后让背后的如来、玉帝出来谈判。谈得妥就放过关,谈不妥就咔嚓掉。千万别以为那么容易谈妥,前九次取经可都是失败了的呀!所以这么重要的谈判线索,怎么能让他从头顶飞过去呢?明朝皇帝让小太监去司礼监经厂取经,一定会通知各路神仙来表态,又怎能让这个小太监偷偷摸摸地去取了经就拿回来呢,又不是皇上真缺这本书。

其实玉帝也不是一味损益道家,喂肥佛家,他也会利用取经的机会铲除佛家一些不法利益。比如观音长期放纵金鱼在通天河吃童男童女,如来派三只犀牛在金平府狂收灯油,这些都是有害玉帝统治的行为,平时不便处理,但在取经这个大利益面前,佛祖、菩萨愿意暂时放弃这些小利益,玉帝就趁机削除。这时孙悟空不但不能驮着唐僧飞过去,还需要精确地引导师父走到某些地头上。所幸御马监西厂小特务忠诚干练,每次都精确制导,完美达成任务,玉帝、佛祖、观音几头都有交代。

8。6西方比东方更美好

说到底,这才是最大的一个谎言,甚至取经团自身都有点上当,认为离灵山越近,风气越好。这个谎言的起源便是如来准备发起取经时宣称的:“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所以他要传经,拯救华夏人民。这其实是很多政治骗子最常用的伎俩,大面积蒙骗纯良的百姓,也正是作者大力讽刺的对象。

1)西方路上妖魔横行

作者先让如来说出这段谣言,立个靶子,然后一路狂打。他非常阴险地设定了贞观之治这个时代背景,然后开启了一段讽刺之旅。唐僧离了长安城,一路风平浪静,未遇任何险阻。第六十六回,孙悟空去武当山请**魔天尊帮忙降服小雷音寺黄眉怪,天尊称当年奉玉帝敕旨、元始天尊符召,降服了许多妖魔,如今“南赡部洲并北俱芦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潜踪。”可见南赡部洲确实没什么妖魔。直到大唐和鞑靼国的边境两界山(五行山)时,才遇到西天路上第一处妖魔:寅将军(虎)、熊山君(熊)、特处士(牛)。三个妖魔抓住唐僧,把他的随从都吃了,但没吃他。这时他还没有神仙徒弟,暗中监视取经项目的太白金星只好亲自出马,但也无需大动干戈,入洞去领着唐僧走出来便是。可见这几个野妖怪相当温柔,甚至有可能不是真的妖魔,是神佛故意安排在此,把随行的无关人员清理掉。

之后唐僧收了第一个神徒孙悟空,过了大唐国界,进入西牛贺洲,这时真正的降魔之路才惊险启程,一路**不尽的妖魔,闯不完的险关。尤其是第七十四回开始的狮驼国情节,三大魔王在狮驼岭聚起四万七八千小妖,己是西天路上最大的妖魔洞府。猪八戒光是听太白金星一报信,便“唬出屎来了”。三魔更是将狮驼国的人吃光,打造了一个可怕的妖魔国度。孙悟空“见城池,把他吓了一跌,挣挫不起。”能把齐天大圣吓成这样,这就是您口中“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的西牛贺洲?

2)西方路上人民向往东土大唐

除了山中多妖魔,那西行路上大大小小的国家,人类生存状况又如何,到底是不是遍地善人呢?这个就更不好意思了。

唐僧念经超度了刘伯钦亡父,刘父托梦给刘家人:“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不论托梦者是真的刘父亡魂(其实凡人有特权在托生前溜出来托梦的可能性不大),还是佛教冒充他打的假广告,都可以看出时人的价值判断一中华富地。嗯,转世都要转到中华,怎么不转到佛祖钦点“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的西牛贺洲呢?不转下辈子还是西牛贺洲人啊!

第七十八回,比丘国王问唐僧信仰佛教真的可以长生不死?唐僧回答:“行功打坐,物色皆空。。。。。。自然享寿永无穷”。一旁的国丈“闻言,付之一笑,用手指定唐僧道:‘呵!呵!呵!你这和尚满口胡柴!。。。。。。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俗语云:坐,坐,坐,你的屁股破!火熬煎,反成祸。。。。。。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槃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国王、大臣等凡人听了佛道两人的辩论,反应是“十分欢喜,满朝官都喝采道:‘好个惟道独称尊!惟道独称尊!”’唐僧的反应却是“长老见人都赞他,不胜羞愧。”可见并没什么文化自信。

更可怕的是第九十一回,取经团来到天竺外郡金平府,当地慈云寺和尚热情款待。“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弟子中华唐朝来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捧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这和尚又忙着把中国人介绍给同事们。“先见的那和尚对后的说道:‘这老师是中华大唐来的人物,那三位是他高徒。’众僧且喜且惧道:‘老师中华大国,到此何为?”’

短短百来字,传神地描绘出西方人对东土大唐的无限景仰,见了就给跪,还“且喜且惧”,只怕今天洋奴见了普通美国人也不至于如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南赡部洲的中华大唐真是佛祖口中“贪**乐祸,多杀多争”的“口舌凶场,是非恶海”,需要西方的佛法来拯救吗?我们更不禁要问的是:作者在前面那么多破烂小国都没这样写,偏偏等到灵山脚下来这样一段,您这明末党争练出来的功夫也过于辛辣些了吧!

那面对这样的形势,慈悲为怀的佛教派出的取经团是怎么劝人向善,皈依我佛呢?第六十四回,唐僧先是对树精大吹佛法高妙,竹仙拂云叟却说:“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唐僧哑口无言。佛家毫无道理可言,最终这帮执意要将西方落后意识形态引进中土的佛教徒凶相毕露,用暴力将这群高雅智慧的树精全部打杀!

3)西方路上无佛保佑

崔判官在诱使唐太宗发动取经工程时,对其承诺:“管教你后代綿长,江山永固。”唐僧接下这个项目时,也说:“祈保我王江山永固。”但事实上呢,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杀光了自己的侄子,后来他的儿媳妇武则天又几乎杀光了他的儿子,弄得大唐陷入无人可嗣的窘境。这叫“后代綿长”?唐太宗死后才四十年,李唐王朝便被武周所篡,这叫“江山永固”?取经团一路上劝人皈依佛教,最爱用“江山永固”这句承诺。不过我佛只管受人拜祭,却连大唐这样的大国尚且不保,何况你们这些蕞尔小国?连唐太宗这样的人物尚且没保,何况尔等亿万屁民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