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7人民的名义佛道相争下的凡人(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7人民的名义——佛道相争下的凡人

佛道相争,最终指向是争夺凡人信仰。在西天取经这个利益重置的大工程中,凡人的统治权被重新切割,他们虽然弱小,但不可能一点都不发声。同为统治者,毕竟统治方法和理念大不相同,尤其是在考虑凡人的情绪方面。就在取经团临近灵山之际,作者突然连续安排了比丘(小儿)国、灭法国、天竺国、凤仙郡求雨、铜台府地灵县寇员外等好几个凡人场景,便是在表达不同政治派系的驭民之术以及人民对他们的回应。

27。1小儿国里寿星老儿长寿的奥秘

取经团过了狮驼国,来到一个奇怪的比丘国,进门时守门军士便说:“此处地方,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进城一看,是个非常繁华的大城,怪的是每家每户门口一个鹅笼。这当然不是表达该国正在推动以畜禽养殖业为抓手的现代种养循环农业转型升级,而是每个笼里都装了一个五至七岁的小孩儿,所以军士才戏称本国改名小子城。

进城后,唐僧向驿丞打探这是在干啥,却得到一个可怕的答案!原来是国王无道,听信了一个国丈进献的秘方,要1111个小儿的心肝煎汤作为药引,可千年不老。

这真是罕见的暴政,中国有这样的皇帝早就被推翻了,但这个国度似乎老百姓的耐受能力足以承受如此暴政而秩序不乱。唐僧声泪俱下,要求徒弟们一定要制止这样的暴行。猪八戒立即回答说不关我们的事,我们换了关文走路罢,还抛了一句名言:“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这就是我们口语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渊源。很多人把这句话作为批判儒家愚忠思想的素材,其实这句话在任何儒家经典上都找不到出处,它的出处就是《西游记》一猪八戒说的。儒家恰恰提倡的是“民贵君轻”,对于这种虐民、害民的暴君,应天下共讨之。桀纣虐民,汤武革命,孟子不称其为弑君,而盛赞其“诛杀独夫民贼,顺乎天而应乎人。”

孙悟空答应唐僧,说第二天去面见国王,看看那国丈是人是妖,同时趁夜请来神祇,将1111个小儿都藏起来。谁知第二天一去就惹火上身,那国丈果是妖邪,而且他识得唐僧是金蝉转世,告诉国王小儿丢了就丢了,现在有更好的唐僧肉。

孙悟空偷听到消息,赶紧回去连喊:“师父,祸事了!祸事了!”其实他还没说出是什么祸,但唐僧料定是和小儿心肝有关,只怕会遭打击报复,竟立即“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想见义勇为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点。作者又继续调侃他,说孙悟空想了个师父徒弟身份互换的办法,唐僧立即说:“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你也太没气节了吧!孙悟空变作唐僧模样去顶包,但唐僧也要变作他的样子才不会露馅。孙悟空变唐僧好变,唐僧变孙悟空的法子却是用泥巴做个脸壳,贴在脸上。孙悟空让猪八戒去和些泥来,猪八戒居然是用钉耙筑了些土,然后撒泡尿和成泥。这把猪尿泥贴在脸上,唐僧到最后都说猪骚味有点重。

国王果然派来三千锦衣卫,将孙悟空变的假唐僧请去皇宫。假唐僧先表演了一下剖胸验肺,把一连串五彩心肝掏出来,把国王吓得口不能言。国丈也认出齐天大圣,两人现了原形开打。这妖怪本领稀松平常,藏身之地也不隐秘,被孙悟空轻松找到,就待打死,他老板寿星老儿赶紧跑来,原来这妖是他的坐骑白鹿。

和通天河的鱼篮观音一样,寿星救了坐骑转头就走,自然被孙悟空“一把扯住道:老弟,且慢走,还有两件事未完哩。”’一是去收伏这妖怪献给国王的美女,原来是个白面狐狸精。孙悟空进洞去打死妖狐,出来时正见寿星老儿摸着鹿头在说悄悄话,“行者跳出来道:‘老弟说甚么?”’寿星连忙说:“我嘱鹿哩!我嘱鹿哩!”这显然是事情败露,抓紧串供。然后第二件不用猴哥多说,寿星自觉提出去见比丘国王。

寿星见了国王,解释说之前和东华帝君下棋,这白鹿趁机溜来此间作怪。事实上,白鹿己经来了三年,我们之前说过“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是仙界放出的谣言,这白鹿分明就是三年前寿星派来执行任务的,任务就是搜集大量小儿心肝,为寿星熬炼长生药。神仙的长生长寿,有的是靠自身修炼,但也少不了吸食他人精血者。寿星是神仙中的高科技代表,炼制长生药的方法很多,可能还在不断试验,这就需要更多凡人供他做实验品。

那唐朝人口更多,寿星为何不去,却在这个小国辛苦熬炼,还被御马监纠察了?这正是作者的辛辣笔法。因为显然这种暴政在中国是呆不住的,莫说贞观盛世,就是五代乱世,中国人的底线也不至于允许公然取1111个小儿心肝来煎药。然而中国著名圣君唐太宗却要派取经团不远万里去西方取经,这种欺骗比1111条人命更令人不忍直视,连白鹿精第一次接见唐僧时都忍不住讥笑佛教的虚伪。

说到此又需辨明的是,这个比丘国到底是佛教还是道教国度?寿星这个大恶贼是佛教还是道教神仙?很多人认为寿星是道仙,他这么残暴是《西游记》扬佛抑道的表现。这确实理解反了。寿星和玉帝一样,既非道教也非佛教神祇,只是一种民间传说。有人说寿星就是道教四帝中的南极长生大帝,更是谬以千里。且不说道教典籍有对四帝的清晰记载,根本与福禄寿三星无关,就《西游记》中,孙悟空对寿星一口一个“老弟”,猪八戒敢扑在他脸上撒泼打滚,您确定这是四帝的仪从?孙悟空就算还在当齐天大圣时,也知道“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断然不是对寿星这个态度。何况寿星是四帝之一,那福星、禄星呢?显然没法对等啊!

既然寿星是个非佛非道的散仙,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比丘国是佛国还是道国?比丘,您说这是佛还是道?这种佛国(暗喻玉帝私臣势力,并不是指真正的佛教)才支持领主对人民如此残酷的压榨,寿星这种野路子神仙在道教国家(暗喻李春芳心目中正统的儒家治国)根本吃不开,只好找比丘这种佛国来进行非法勾当。海盗、毒贩都会找一些乱七八糟的国家尤其是几国交界的三角洲地带建立基地,正是此理。

若说神仙坏不坏?当然坏。统治者对人民的压榨重不重?当然重。但客观地说比丘国遭到这么残酷的压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取经团进城来,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国人皆钳口不言,生怕惹火上身。统治者常常就是利用人民这种麻木不仁,来实施越来越严酷的剥削统治。造成比丘国人如此麻木精神状态的因素很多,但我相信崇信佛教,长期受到洗脑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令人寒心的是,西天取经的主旨正是要不断摧毁道教国家,将他们改造成佛国。

27。2灭法国必须改成钦法国

取经路上最莫名其妙的一难就是这个所谓灭法国。该国国王特别憎恶佛教,号称要杀一万个和尚,己经杀了9996个,还差四个,简直是为取经团量身定做。

项目经理观音亲自变作老妈妈来报信,不过她可不是来提醒唐僧绕道走,恰恰相反,唐僧提出绕道走,她却说绕不得,除非飞过去。然而不能飞是玉帝给西天取经钦定的基本法,唐太宗也规定了每到一国要去盖章,观音亲自来提醒恰恰是在向取经团提出强硬要求:必须进城去。

孙悟空想了个歪主意,让取经团扮成贩马的客商,牵着白龙马,挑着担进城投了个客栈。然而他又很诡异地要求店家提供一个大柜子,强要取经团都睡在柜子里。师父、师弟都不解猴子在搞什么鬼,不过都走得累了,倒头便睡。这时猴子才开始故意大声说他们贩马赚了几千两银子(以隆庆开海前的银价,五千两白银约合2018年人民币2500万元)。师父、师弟都睡了,他这话说给谁听呢?当然给柜子外的强盗咯!这好好的一个客栈,居然混进来二十多个强盗,听柜子里说有几千两银子,哪还按捺得住,偷了柜子扛着就跑。

这下唐僧当然醒了,嗔怪孙悟空出了馊主意。孙悟空说没关系,就让贼这样把他们扛到西天也不错呀。但贼不走西门,却往东门。为什么呢?因为这伙哪里是普通的贼,分明就是暗中监视取经的揭谛、丁甲、伽蓝他们变的。孙悟空最大的爱好就是屠杀不长眼的凡人盗贼,多次因此遭到唐僧责骂甚至驱逐,但这一次却安坐柜中,因为这根本就是他和护佑队拟定好的计划,要搞个大新闻。

盗贼杀死守门军士,冲出东门。城内官兵出城来追,按说他们己经冲出门,跑到荒郊野外谁也找不到了,他们却莫名其妙地扔下柜子落荒而逃。若说扔下笨重的柜子还勉强可说,白马可是逃跑的好工具,他们居然不骑,也扔在原地。有人说这白马是真龙化身,凡人骑不了。作者为了避免您这样想,立即写总兵见白马神骏,弃了自己的马,骑上白马,得胜回朝。可见白马是很好骑的,盗贼不是骑不了,就是故意把取经团包括行李、马匹完整地扔给官兵。

这时孙悟空才开始他真正的行动,用毫毛变了万千个小悟空,趁夜去把国王、宫妃、大臣的头都剃光。这些人一醒来就大惊失色,尤其国王“摸摸头,唬得三尸呻咋,七魄飞空。”这剃发既有侮辱之意,又暗含威肋一既然能梦中剃发,自然也能梦中割头,所以国王才如此惊吓。其实这里离灵山己经很近,屠杀佛徒,遭到佛祖的打击报复很正常,他可能认为这就是佛祖的警告来了。这时取经团从柜里走出,吓得他连连求铙,甚至要拜取经团为师。孙悟空又说了那句常用语:“保你皇图永固,福寿长臻。”国王又求唐僧赐个国名,孙悟空接过话头,将灭法国改为钦法国,这一关就过了。

强盗抬着柜子跑这一段,在评书、戏剧和电视剧中都表现得妙趣横生,但这不是作者全部的写作意图,他主要还是想表现佛教集团是如何靠欺骗、恫吓,将一个原本憎恶佛教的凡人国度收为佛国的手段。那钦法国未来的命运如何?我想比丘国的历史能说明一定问题。

27。3玉帝要凤仙郡拜佛才下雨

取经团进入天竺国境内,首先到了一个凤仙郡,此地非佛非道,直接供奉玉帝。按说这符合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中国皇帝就是希望亿万人民直接听命于他一人,最怕有人投充给门阀贵族,导致尾大不掉,威胁皇位。这也是宋明以来的正统,所有官员通过公正的科举考试选拔,而不是通过权臣荐举,理论上都直属于皇帝而相互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但除了清流正统,事实上还存在不少浊流旁路,玉帝现在就是在扶植浊流,抑制清流,这也是嘉靖帝穷极一生的努力方向。

取经团一进城就看到一个聘请法师求雨的榜文,署名是“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孙悟空又像车迟国故意问三清是什么菩萨一样,问“郡侯上官”是什么意思?众官告诉他上官是这位郡侯的姓氏,孙悟空“笑道:‘此姓却少。”’猪八戒也像车迟国一样卖弄知识,炫耀自己读过一本宋朝才出版的书:“哥哥不曾读书,百家姓后有一句上官欧阳。”孙悟空的见识可比猪头强多了,他岂能真的不知。上官氏虽然人口不多,但在历史上却声名赫赫。汉武帝(刘彻)托孤重臣中就有左将军上官桀,后被另一位托孤重臣霍光所杀。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凤儿6岁嫁给汉昭帝(刘弗陵),15岁成为皇太后,保持着史上最年轻的皇后、皇太后纪录。唐代最著名的一个门阀世族便是上官氏。上官仪是唐初名相,后因反对武则天被杀,但其孙女上官婉儿却成武则天最宠幸的女官,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被誉为史上唯一女相国。孙悟空不可能没听说过这样显赫连猪八戒都知道的一个望姓,无非是观察到这城市破败,敏锐地察觉到此地恐怕得罪了上天,装作不识。

此地己三年滴雨不落,一斗粟要卖一百两银子(约是隆庆开海前正常米价的八千倍),一束薪柴五两,十岁女孩换米三升,五岁男随便牵走,因为人民己经饿死三分之二,根本养不活了。唐僧提出要帮帮这一城生民,孙悟空觉得求个雨有何难,便一口应承。郡侯大喜过望,千恩万谢。

孙悟空召来东海龙王,请他下点。龙王恳切说明了情况:龙王并无私自下雨的权力,须有上天诏旨才能照点数行雨。其实这也是《西游记》的常识,孙悟空也不为难龙王,径上天宫去跑关系求雨。结果一去才知此事没他想的那么简单,原来三年前那位上官郡侯在祭拜玉帝时漫不经心,跟老婆吵架时推翻了供桌,还唤狗来把地上的供品吃了。玉帝难得出门一次,碰巧撞见了,于是罚凤仙郡停雨。惩罚的期限更是古怪,玉帝在披香殿设了一座十丈高的米山,让一只拳头大的小鸡啄米;设一座二十丈高的面山,让一只哈巴狗舔面;设一只一尺三四寸长的金锁,让一盏小灯燎着锁梃,要等鸡嗛米尽,狗舔面尽,灯燎断锁梃,才恢复下雨。孙悟空“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

在中国这种典型的科层制官场,很多事儿就是这样,越往上捅越难挽回。但毕竟官僚都是拿工资的,有得商量。只要在某个层级把工作做通,他不再往上捅,就算在他这一级压下来了。最怕的就是捅到底一到了皇帝面前,往往再难挽回。哪吒捉拿老鼠精时,就说你这事儿己经捅到玉帝面前,就算是我亲妹妹也保不住了一何况还不是。孙悟空常打着玉帝最宠幸的御马监小厮旗号,让很多官比他高得多的大神买账,但这个旗号唯独在一个人面前无效——玉帝本人。所以这次他才“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想到夸下的海口,不由得“满面含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