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雷音寺太子党的宣示(第2页)
树精这一回首先是点出了明代科举制度的一大缺陷:对人才的浪费。科举虽然较好地将顶尖人才提拔到了高位,但对次优的落第考生的开发利用却相当匮乏。李春芳自己也曾落第十余年,深有感触。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清流”这个概念是指进士出身的高级文官,这是通过客观、公正、严格的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不是后来那种空口自诩、自命清高的酸腐文人。这些树精乍一看颇有几分才情,但考试是手底下见真章的活儿,考不上就是考不上,情怀再清高,自吹再卖力也是妖怪,不叫清流。
其次,这一回更重要的意义是表达了当时的社会基础。为什么在某些时代清高文人能占据高位,掌控政权?正因为树精这些段位稍低的文人虽然没能考进体制,但他们构筑了体制内文官的社会基础,支撑着他们引领社会主流。靠权贵宠幸而非才华晋身的私臣集团虽然正在崛起,但在这种社会基础上,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仍处下风,难以把控主流。而现在他们似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开始避开文官的正面防御,向他们的社会基础下手。用钉耙打得鲜血淋漓也只能平添血染的风采,用猪嘴拱倒才是断根之法哩!海瑞、杨慎、杨继盛这样的高级文人可以与私臣集团战个气壮山河,名垂青史,树精这个级别的就只能一拱一大片了。这样下去,充当清流文官社会基础的树精们还剩多少?多乎哉?不多也!
24。3弥勒佛祖为太子东宫发声
取经团屠杀树精的行为堪称血腥,马上就遭报应,下一回开篇词写道:“这回因果,劝人为善,切休作恶。”暗示这一回他们“四众皆遭大厄难”是因果报应。取经的通用模式是唐僧或八戒、沙僧遭擒,孙悟空去救,但这一回堪称孙悟空被困得最惨的一次。
取经团过了荆棘岭,行许久到一座高山,见一所恢弘殿阁。孙悟空升空侦查,他的经验很丰富,能凭祥光或妖气判断这里是仙还是妖,唯独这一次他也看不真切,只得报告“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结果四众走过去一看,居然是“小雷音寺”,难道是如来的行宫?果然进殿一看,佛祖带着五百罗汉、三千揭谛、四金刚、八菩萨、比丘尼、优婆塞、无数的圣僧、道者,一个都不少。但这反而暴露了是假,孙悟空虽看不真切是神是妖,但佛祖他还是认识。胆敢冒充佛祖,管你是神是妖,打了再说!
但那假佛祖神通极高,抛出一副金铙将悟空合在其中,众小妖上前捆了另三人。取经团一路也遇了不少厉害妖怪,但这是第一次连妖怪面目都还没看清就团灭,果然报应。
这金铙号称关了孙悟空,限三昼夜化作脓血。孙悟空百般不得解脱,而且确实浑身燥热,只恐确实正在被脓血化!既然这次师徒四人团灭,就只有暗中监视的五方揭谛动动腿了。揭谛“须臾间闯入南天门里,不待宣召,直上灵霄宝殿之下,见玉帝俯伏启奏。”这一方面体现了救人心切,一方面他们可以不宣召直接觐见,而且称玉帝为“主公”,不称“陛下”,可见他们是亲近私臣,而非外朝文官。
玉帝听说孙悟空“看看至死”,慌忙传旨二十八宿去救。救兵星夜赶到小雷音寺,群妖己睡。孙悟空让星宿打破金铙,放他出来。星宿却说恐惊醒妖王,不能打,只是用尽掀、捎、钻,想在铙上弄点破口放他出来。但这金铙恰是一种记忆合金,锐器挫过,立即复原,留不下破口。最终还是亢金龙想到个办法,他先将角变成针尖细,钻进金铙,再变成碗口粗。虽然金铙也随着角周变化,紧紧噙住,不留缝隙,但孙悟空在角上钻一个洞,身体藏在洞里,被亢金龙带了出去。
二十八宿对孙悟空可谓披肝沥胆,但猴子却真是坑人。他一出来,二话不说就打碎金铙。人家说得清清楚楚,一打碎就要惊醒妖王。这下果不其然,妖王披挂来拿众人,祭出一个更厉害的旧白布搭包儿,功能类似于镇元子的乾坤袖,一下把取经团和二十八宿全装进去。半夜孙悟空解脱绳索,救了众人,谁知他去取行李时又惊醒妖王。妖王依旧祭起布包,孙悟空倒是机灵跑了,众人却依旧被装去。
孙悟空的行迹相当可疑,按说他是个机灵鬼,二十八宿那么大一群人都能保持安静,他一个人却次次惊醒妖王。不过说真的,问题不在他,而在于这妖王太不负责,每次抓了人就倒头大睡,要是取经团就这么悄悄过去,少历一难,你负得起责吗?机灵鬼这才是在想办法。
接下来启动满天找救兵模式。孙悟空依次去找了道家的武当山太和宫**魔天尊、佛家的盱眙山大圣国师王菩萨,两位都派出大批援兵。但那妖王管你来多少人,反正一褡裢装进去了事。不过装了也不蒸不煮,就捆在那儿等你来救。这场面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模仿独角兕大王,只不过这布包没金刚镯那么高端,每次把朋友们囫囵装了,有几分狼犰。
见连累了这么多救兵,关键是拿妖王一点办法都没有,孙悟空不由得望空悲啼。见他哭鼻子都不再去求救了,正主弥勒佛祖只好主动出现,解释这妖王“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不过
这算最麻烦的一次,一般主人一来,童子、坐骑立即伏法,这次弥勒变作一个瓜农,让孙悟空引黄眉到瓜田,变作一个西瓜,瓜农将这个瓜递给黄眉吃了,孙悟空才在肚子里逼他投降。
弥勒收了黄眉童,飘然而去,孙悟空解放众神。有意思的是,黄眉怪刚做了午饭,还没来得及吃,取经团吃个现成。可见黄眉怪是吃素的,确系佛门,不是野妖怪。他抓取经团的动机就更不是吃唐僧肉了,而是宣称他要去西天取经,果证中华。值得注意的是,他说他取代唐僧去取经,不是像六耳猕猴那样冒充取经团去,而是要灭了唐僧取经团这个竞争对手,自己接下这单项目。可见,他们是完完全全的佛门内部人士,只是没接到取经这个项目,所以跳出来吼一吼。那他们到底是佛门内部什么人物呢?
佛教教义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理论。其中,如来就是现在佛,也就是当权的老大。过去佛有很多,《西游记》中以燃灯古佛为代表,而未来佛主要是弥勒佛。由于中国文化非常憧憬未来,所以弥勒佛在汉传佛教地位颇高,形象也不断美化,最终形成一个大肚罗汉笑哈哈的形象。汉传佛寺一般进门便是弥勒殿,很多还配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深显佛教汉化之精髓。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便是四川乐山凌云寺的弥勒坐像,也就是著名的“乐山大佛”。
孙悟空在见弥勒时用了一个很奇怪的称呼“东来佛祖”,但佛教从无这个称谓,有人分析系作者讹传,应作“未来佛祖”“当来佛祖”。其实不然,作者生造了一个“东来佛祖”,正是明示——太子东宫。
佛教“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理论很容易让作者联想到中国的先帝、当今、太子,而太子一般居住在皇宫东侧的东宫,所以“东来佛祖”显然是指从东宫来的佛祖。不过不要误会,弥勒一党不是指太子本人,而是指太子东宫的一帮私臣,也就是俗称的“太子党”。现代有一种俗语,将一大群高官的子女称作“太子党”,但这种用法至少不是最初的习惯,古语中“太子党”是指围绕在太子身边的一群近臣,而不是指一大群太子亲自结成一党。
西天取经是现在佛如来运作的一项大工程,将极大増强佛教的利益,与弥勒一党也息息相关。但从黄眉童子不断表露出的不满情绪来看,似乎他们中有人对取经将他们完全排除在外不满,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参与这个利益重置过程,才好将利益尽可能多地切块到自己盘子里。说难听点,他们也是在跟现在佛的人马抢盘。那孙悟空是如何回应的呢?
首先,孙悟空要让他们得到圆满答复,而不是置他们的诉求于不顾。所以孙悟空没有偷跑过境,而是适时地唤醒妖王。当然,这次这个妖王工作态度很不负责,不然不需要猴哥这么出丑。
其次,孙悟空找的救兵其实就是巧妙答复。第一次二十八宿来救,这是揭谛直接找玉帝派的救兵。孙悟空自己出来后,找了两轮救兵,分别是**魔天尊和国师菩萨。遇到这么厉害的妖魔,为何第一反应不是找玉帝、如来这两个大佬(太上老君就不指望了),而是去找两位归隐山林的前大佬?这两位派出的援兵也算不上精兵强将,更没带他们的法宝,所以都只是意思意思。这就是孙悟空故意示弱,表明不打算拿出现在佛的实力跟未来佛硬拼,只是找过去的两位老叔伯来说和说和,咱们在他们面前都是晚辈。
所以找完这两轮救兵,弥勒也略知其意,主动出现。而且也不是直接擒下黄眉,而是配合孙悟空演了一场略显复杂的戏,表明老叔伯拿不下的妖怪,晚辈我也没那么轻松。不过各位也好好听听我的声音:“认得我么?”招呼悟空时是这句,在黄眉老怪面前显形还是这句。世人大多目光短浅,只认得台上的当权者,不识得未来的成长股,所以有机会时要提点提点你们。弥勒建这小西天小雷音寺,明白告诉所有人:我这里是小朝廷小皇宫,正宫的一切要素我们都具备,而未来是属于我们的,你们现在那些位置,每一个我们都有人预订好了。
24。4东宫私臣比太子本人更敏感
宫斗夺嫡本是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法制越完善,宫斗的空间就越少。明朝堪称礼法制度最严苛的一朝,有严格、客观的继承法,人选天生天定,所以没什么宫斗、夺嫡之类戏码。明朝太子从小圈养在深宫,没有任何露脸的机会,某天老爹升天,他突然就成了皇帝。这种过程实在没什么好说的,连宫斗戏都编不出来,所以有些人认为明朝政治晦暗,其实只是不够精彩而己。但这并不意味东宫就与政治斗争绝缘,只是斗争的主体从太子本人转移到他身边的私臣而己。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私权力大于公权力的时代,整个朝廷都是某人的私臣,一旦换个当权者,整个朝廷都跟着换。但随着权力公共化、制度化,这种情况似乎改观。明朝文官全是科举进士,不是谁的私臣,换天子对朝臣反而是好事,每换一次,n朝元老就+1。难道这才是天天骂皇帝想把人家气死的真相?
但对私臣而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反而更严重了。所谓东宫私臣,大多是和太子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太子登基他们立即就权倾后宫,成为新的“现在佛”。最典型的便是正德帝从东宫带到正宫的八个小太监,后来都成一代权阉,号称“八虎”。尤其是为首的刘瑾,成为著名的阉党头子。更好的范例是嘉靖帝发小陆炳,因为嘉靖帝只是正德帝堂弟,没当过太子,他的入继相当突然,陆炳这帮人翻身翻得更陡。不过反之私臣没有制度保障,以往只要获得公职,还能相对固化,宋明以来纯粹的私臣无非是件马甲,皇帝真身一死,你就是块破布。魏忠贤一度权倾朝野,完全仗了天启帝对他放纵式的信任。天启帝一死,继位的崇祯帝杀他比踩死一只臭虫都容易——其实根本连踩都懒得踩,是扫地出门让路人踩死的。可见明代所谓权阉,和曹操、董卓甚至就和唐朝那些真正掌握着皇帝废立生死的太监李辅国、仇士良比,完全是两码事,所以玩儿法也大不一样。
既然明白东宫这个属性,有远见的人就会提前布局,张居正、冯保这对内外组合便是一个成功范例。冯保早在嘉靖中期入宫,但他目光长远,知道嘉靖帝某天一死,他们这帮老奴就只能堕入冷宫,他必须提前布局。冯保的做法是一方面和东宫太监交好,一方面和讲习东宫的文官张居正交好。一般来说私人圈子是很难打进去的,虽然你是当权大太监,但东宫太监们恐怕也没那么容易接纳你这个外人。然而冯保又巧借张居正这个教师,直接和太子建立了联系,所以太子登基后也很信任“大伴儿”,让他这个前朝老奴继续担任太监头子,令原东宫的发小们都俯首听命于他。当然,张居正死后冯保失势,被他压制多年的原东宫太监们对他的报复也很严重,毕竟不是一起长大的小伙伴。
最后说个轻松点的。所谓东宫太子,就是皇帝的儿子,既然说到后宫生殖卫生,作者又没忍住安插了一些污言秽语。那黄眉老怪用来装人的旧白布褡包儿叫“人种袋”,似乎是个接生的工具。该词前文用过两次,一次是车迟国通天河陈家庄,老陈将准备献祭给灵感大王的那对小姐弟一秤金、陈关保称作“人种”。这个还好,第二次是取经团进入西梁女国,满街的妇女围观欢笑:“人种来了!人种来了!”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污秽。过分的是,黄眉老怪用的兵器是个什么“短软狼牙棒”,而且孙悟空为了诱妖王入瓜田,左手写了弥勒的符咒,所以单手抡棒。哎哟,您打个仗,怎么狼牙棒还是短软的?可不,这位御马监的小公公,太子爷这根狼牙棒又短又软,您可有良方?行啊!您看我单手抡棒,试试他又长又硬起来!封建小说果然诲**诲盗,我不禁单手推开键盘,陷入了大贤者状态,沉吟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