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白骨黄袍凡人与状元的命途分野(第2页)
13。3李春芳必吹的安银堡大捷
黄袍怪将唐僧变作老虎,为国王立下大功,在银安殿宴饮作乐,非常得意。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很奇怪的名字一银安殿。
和忘了明代真有御马监相反,现代人很容易误认为明朝真有银安殿,因为京剧常以“金銮殿”“银安殿”并称。但明代以前都只有金銮殿,没什么银安殿。无巧不成书的是,清代真的出现了一个银安殿,是各大王府的正殿名,于是京剧将二者并称。这当然不在明代作者的意料之中,这银安殿确实是他当时生造出的一个殿名。这个在当时看来很怪异的名字暗喻了嘉靖朝一甚至可以说是明中后期最值得吹墟的一场大捷一安银堡大捷。
明中后期军政愈发腐败,蒙古诸部却挺过了低谷,愈发强盛。嘉靖年间崛起的土默特部俺答汗基本统一诸部,异常强盛,一度以武力逼迫朝廷开放宣府、大同等通商口岸。长城边塞常年处于他的重压之下,一胜难求。另一方面,南方倭寇猖獗,不但霸占了南洋商路,甚至上岸抢人。这种局面史称“北虏南倭”,非常头痛。其实国中不乏将才,名将曾铣、俞大猷、戚继光都活跃在这个年代。
俞大猷在曾铣的理论基础上,发明了一种车营战法,用装甲战车搭载重炮,掩护火枪兵推进,实际上是后世坦克装甲步兵战术的萌芽,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轻骑非常有效。嘉靖三十九年(1560),俞大猷刚发表了这个发明,还没来得及训练,却因为上司胡宗宪一次指挥失误,放走数千倭寇,被御史弹劾,胡宗宪将罪责栽倒俞大猷头上,将其构陷下狱。这时俺答汗入侵甚急,大同巡抚李文进坚持称北镇军不是对手,必须俞大猷来训练车营才能镇抚。
当权的严嵩、严世蕃父子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不放人。最终不知是谁出钱,托陆炳转交重金贿赂严世蕃,才将俞大猷放出,训练了一百辆装甲炮车和配套的三千火枪兵。不久,李文进、俞大猷带领这支部队在大同附近的安银堡遭遇俺答汗的数万精骑,结果大破蒙军,向北追逐了数百里,斩杀无数,取得了明中后期对游牧部族最酣畅淋漓的一场大捷。不久,明军根据李文进的建议进行了重大改制,在五军、三千、神机这京师三大营的基础上増加了一个车营,成为四大营,可见对俞大猷车营战法的高度认可。
李春芳时任太常少卿(正四品)兼翰林学士,正在西苑陪嘉靖帝写青词,趁机大拍马屁,将战胜归功于皇帝修道有得,上天垂恩。皇帝自然龙颜大悦,大肆封赏,李春芳一举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正三品)仍兼翰林学士,迈入公卿行列。
安银堡一宝象国银安殿,这是大明最值得纪念的一场大捷,也是作者个人仕途最值得感恩的一步台阶。作者巧妙利用“斩三尸”步骤后,“去金公”的状态,安排了一场小白龙托猪八戒请回孙悟空取得大捷的桥段。
小说和现实对应最不明确的便是小白龙出手并洒泪恳求猪八戒一定要请孙悟空回来。其实这在当时反倒未必是什么秘密,谁都知道障碍在于钱,只要银子到位,严世蕃立马可以放俞大猷。但清官们是没有那个钱的,更不愿意给严世蕃这种人送钱。那谁有钱?海商有啊!俞大猷常年在南洋奋战倭寇(海盗),爱国商人中还是有不少感他的恩。这次有机会救他但需要花钱,海商当然就义不容辞啦。不过这种事毕竟隐秘,不见正史。李春芳可能知道一些内情,《西游记》中的龙族正是暗喻明朝的海商(资产阶级)这个阶层。海商出钱力求陆炳救俞大猷,小白龙力求猪八戒请孙悟空,再加上前后的暗喻,笔法当真巧妙。
13。4奎星状元郎
黄袍怪的真实身份是二十八宿中的奎木狼,西方七宿第一宿,主吉,共16颗主星,分别位于仙女座和双鱼座,古代误将河外星系仙女星云的部分星斑也纳入。这颗星宿在科举时代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一奎星,也称“魁星”“文曲星”,象征着最顶尖的文采菁华,科举制度成熟后奎木狼等同于状元郎,这更是李春芳一生必吹的title。
李春芳有两个外号,一个是他羞于提及的“青词宰相”,但另一个则是他最得意的“状元宰相”。有明276年88届科举,有17位状元郎登阁拜相,比例约为15,在学术和仕途两方面都做到极致,确实值得吹墟。早在嘉靖十年(1531)李春芳21岁时,他就参加应天府乡试,高中举人。但在次年的全国会试中却名落孙山,并且连续四次不中,直到37岁第五次才考中进士,所幸不中则己,一中便是状元。
李春芳将唐僧踏上取经路的年龄改成37岁,己经是在暗示自己的经历,奎木狼一节再次呼应。奎木狼四次点卯不到,滞留凡间一十三年,这依然是作者在暗示自己艰辛的科考路——四次会试落第,滞留凡尘一十三年(其实算十四、十五年均可)。最终主角吃下奎星的舍利子玲珑内丹,功力突飞猛进,登堂入室。这正是暗喻奎星正位,李春芳也考上了状元。
考试是冰冷残酷的,尤其是脱产读书对李春芳这样的平民绝非易事。不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其实己经证明了老李同志没有进士命,这时他应该赶紧以举人谒选入官,找份正经工作成家立业,不过他却将22?36岁这么重要的十四年耗在旁人看来渺无希望的科考上,身边的压力可想而知。可以想象,李春芳的夫人也顶住了巨大压力,支持老李继续考下去,最终她也收获了巨大福报。他这位夫人的详情正史无载,但能嫁给举人,想必也不是庸脂俗粉,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枝花。但同年的举人夫人们的老公要么高中进士,要么己经在地方上当官,只有她家老李还在漫无希望地准备下一次会试,日子过得异常清苦,关键是看不到希望,那她有没有被别的名花们嘲笑呢?我想这是难免的,只是最后绝地反击,高中状元,一下子让那些嘲笑过她的举人夫人们羞羡不己。这就叫一百花羞。
其实奎木狼的夫人,也就是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这个名字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一位落第考生的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遍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唐末的黄巢科举落第后悲愤地写下一首霸气十足的反诗,最终他带领农民起义军杀进长安,倾覆了被世族门阀垄断的唐王朝。不过李春芳没有黄巢那般杀气,原因很简单一他考上了状元,不用去起义。
这就是时代差异,唐朝虽初创科举制度,但世族门阀用各种手段垄断了进士名额,像黄巢这样的庶民根本没有机会考中,上升通道阻塞,阶级固化。庶民想通这个道理后,除了造反,再无旁路。宋明以来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科举制度,设计了多种强制回流机制,破除门阀世族垄断。李春芳一介平民,只要有才华,有志向,就可以在公费的县学、府学中脱产攻读,在公平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迈入制度化晋升的清流。他的逆袭之道是更加刻苦地攻读而不是造反,他最终要的只是让有眼不识泰山的“百花”羞一羞就够了,不用“百花杀”那么霸气。这不仅是黄巢和李春芳两个人的人生轨迹,更是上千年的社会演进历程,作者巧用奎木狼下凡迎娶百花羞的故事隐喻,立意之高,绝非儿童文学所能概括。
当然啦,李春芳四次不中,第五次一来就中状元,这也足够传奇,只是不太合常理。现代读者都是精于应试教育的内行,我想不会有人相信这是遇到醍醐灌顶、灵魂开窍之类秘法,更不是拜对了奎星,只能解释为或许之前他没有找到最高层次的应试技巧,最后一次得到高人指点,一通百通,这种感觉我在参加考研辅导班时也曾有过。孙悟空吃掉奎星的舍利子玲珑内丹,夺了奎木狼多年的修炼成果,仿似便是喻指此节。另一方面,李春芳61岁退休,74岁过世,在家安享了13岁幸福时光,奎木狼偷跑在凡间的13年或许是指这个?至于奎星内丹,也有可能是真正的状元郎李春芳点拨了同乡的后进,助其上进吧。
为什么李春芳那么拼命要考状元?白骨精和黄袍怪的不同待遇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但黄袍怪这种待遇并不是因为他天生高贵,而是自己修炼得来,白骨精没有这样的待遇,也不是因为血统低贱,只是自身修炼不足而己。这暗喻了明代的社会机制——考上进士就进入最高政治层面,脱离被统治阶层,成为统治集团的一员。这不是阶级固化,恰恰是打破血统固化、阶级城堡的明确路径。考试面前人人平等,考上进士就进入最高统治阶层,考不上就不是。换句话说考上就是黄袍怪,考不上就是白骨精,无怪乎李春芳以及那么多人如此拼命,甚至诞生了《儒林外史》中的那么多故事。这或许是一种不够成熟的社会机制,而且看来是那么残酷,但无论如何是那个时代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