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6(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

从重庆回来,安倩迅速回到了工作状态,虽然仍然像过去一样繁忙,但她第一次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一直沉埋在心底的结,竟然因为马汀的到访,全部被打开了。

安倩对父亲的“污点”释怀了,安然受牵连的经济案件,竟然跟马汀的父亲马路有关。马路的妻子祝莲芳,是自己父亲一直资助的对象,而身边这个男人,竟然是父亲传说中的私生子!安倩觉得,老天的安排实在是太巧了。由此她也深深地敬佩父亲,且重新理解了父亲经历的一切。

Andy走后的3个月,安倩由于把业绩做得非常好,不仅升任了市场销售总监,还参加了Hi-P-FutureGeneralManagerProgram(高潜能人士的导师计划-未来总经理的培养)的课程。

这是一个所有Benchmark员工向往甚至于渴望的课程,也是酒店行业各大集团在模仿的领导力培训计划。

课程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这是一个为期12个月的课程,但课堂上由培训老师完成的培训却少得可怜,加在一起总共只有5天。

其次,这个培训里的被培训人是严格选拔的,虽然候选人不及管理培训生的十分之一,但选拔的方式却是大大不同,由于候选人的提名条件比较严苛,够得着资格也就迈过了半个门槛。提名条件是:一要总经理推荐,区域副总裁批准;二要过去一年的工作突出;三要通过集团五大网上考试,其中包括行政能力测试、财务能力测试、英文能力测试、情景模拟测试以及管理风格测试,最后还要被评估委员会审定通过,并被评估为24个月内可以被培训提升为总经理的人选。就如同Andy经常教育安倩的那样,有了好的业绩,即便你不懂职场政治,还是可以得到发展机会的,至少手里有块漂亮的敲门砖。

因此,勤奋永远都是职场里的必备条件。人脉再好、政治背景再好,也跨不过这个垫脚石。

近三年来,中国区每年大约选拔30位管理者参加这个领导力培训计划。同时,还要选择30位领导者来担任被培训者的导师。看到这个数字,就明白了培训的模式,说通俗点,就是师父带徒弟,还是一对一。大学里的博导都是一人带2~3名博士,而这个项目只允许每位导师带一位学生。导师的来源都是通过自愿产生,他们中既有总部的高层领导,又有经验丰富的总经理,美国人、欧洲人、亚洲人都有,只是都是清一色的老外和男士。换而言之,中国区的高层领导中鲜有中国人和女性。

导师和学员是由评估委员会根据他们的背景来分配的,可以说他们的搭配是一个量身定制的结果。比如,一位从简历上看做过四次开业酒店的管理者,会被分配给大型商务酒店总经理当学员;又比如,从来都是与东南亚总经理合作的管理者,不出意外会分给欧美总经理当学员。总之,一定要借此机会,让学员跳出舒适圈,不去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通过不同类型的导师获取新的工作方式。即便不在一起工作,但一年的沟通会让学员通过交往,学习到导师身上的优秀工作经验。

结果Benny成了安倩的导师。这样搭配肯定有原因,但评估委员会并不会宣布,所以Lucy还在开安倩的玩笑:一定是总部看你太聪明,升职比别人快,找一位最权威的导师来盯着你,放慢你的发展速度。

不过Lucy的玩笑开得也有点小道理。安倩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家大型酒店的市场销售总监,到现在也才用了7年时间。以前没有出现过这种奇迹的原因很多,不过始终没有人能突破这样的纪录。

这样一说,一贯自信大方的安倩反倒是有些不安了,毕竟Benny是中国区的运营副总裁,是自家总经理的老板。老板的老板如果对自己印象不错,以后还能加分;一旦在他眼皮子底下做错一件事情,缺点可不就暴露得更快更狠了?

Benny倒是一位待人极亲和的导师,一点都看不出副总裁的架子。按照课程要求,明明应该是安倩作为学员多约导师沟通,可Benny只要是不出差去外地,都会约安倩去总部的办公室或去安倩的酒店谈工作,帮助她设计工作计划和职业发展战略。

Benny的第一课,就是用午餐的时间与安倩聊了两个小时的职业轨迹,他鼓励安倩一定要成为第一位女性中国总经理。第一和第二的区别,就在于担当。担任总经理最重要的两个工作,就是个人表现和与雇主的关系。当安倩特别没有信心的时候,Benny告诉她,中国总经理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业主意识到酒店的外籍客人平均不再超过10%,有些二线城市不超过5%,更不要说各大饭店集团为了追求股价的增长,不断接管新酒店,所以就不得不创新品牌,开发三线、四线城市市场。还有国外的业主,特别是旅游目的地酒店和商场的业主,更是意识到接下来几年是中国人出境游的高峰期,精品游是主线,所有的奢华品牌都需要中国籍总经理。但过去的10年,中国还一直没有突破总经理的瓶颈,这两年已到了呼之欲出的临界点。另外,美国上市公司选用女性领导者,能在股民心中树立开放包容的形象,美国那边又何乐而不为呢?

Benny的话,给了安倩很大的信心。过去10年,中国人还一直没有突破总经理的瓶颈。而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酒店管理人才都具备甚至超越了外聘人才的专业能力。这第一把交椅,是否能幸运地降临在安倩的身上呢?

所幸,Benny是个真正的好导师,他不仅为安倩制订了最好的crossexposure计划,还要求她自己在E-el上寻找职业提升课程。

有些课程不在酒店的年度培训费预算里,Benny则自掏腰包帮安倩付费。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11个月过去了。安倩的高效能人士发展计划即将结束,此时的她也在一年中成长不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