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3页)
而。。。长公主楚安雁重新搬回朝阳殿居住,终日郁郁,茶饭不思。
某日清晨,天边一缕金芒升起,她偶闻佛音绕耳,决定斩断红尘,前往南安寺出家,往后余生常伴青灯古佛。
太子楚怀瑾的登基大典,则定在了半月之后!
然而,随着尘埃落定,太子妃姜玉姝的身份,便变得无比尴尬起来。
她如今身为太子妃,却不过是一个冒名顶替的假郡主!
祁王府满门落罪,她虽因外嫁女身份免受牵连,但那“欺君罔上、假冒宗室”的罪名,却引起朝野无数道弹劾的奏章!
未央宫,凤仪殿。
殿内虽是焚着清冷的檀香,却驱不散此时沉重冷凝气氛,宫人们屏息凝神,垂首静默。
皇后高坐于铺着华丽锦缎的凤榻上,凤眸幽深,目光落在下方垂首而立的姜玉姝身上。
“姜玉姝,”皇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沉沉的威压,“你可知道。。。本宫今日召你前来,所为何事?”
姜玉姝姿态恭谨,深深垂首,声音平静:“请娘娘明示!”
“怀瑾下月。。。就要登基了。”皇后目光锐利如刀,紧紧锁住她,“可你。。。假冒皇室血脉,欺君罔上。。。按律。。。该当死罪!”
话落,殿内的空气也随之骤然凝滞!
皇后看着姜玉姝此刻,依旧平静的面容,轻叹一口气,语气带上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怀瑾为你。。。在御书房枯坐了一夜,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以帝王威信作保。。。本宫。。。亦不忍见你落得如此下场。但,堵不住这天下悠悠众口。。。”
姜玉姝闻言,缓缓抬起头,目光坦然,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微笑。
“娘娘宽心。”她声音清晰,没有丝毫犹豫,“玉姝。。。自知身份卑微,”顿了顿,接着道,“不敢。。。霸占太子妃之位!”
她垂首低眸,屈膝一礼,“玉姝愿自请废去位份,褫夺封号,只求。。。平息物议,令朝堂安宁!”
皇后目光复杂,深深看了她一眼,最终面色沉重地闭了闭眼:“你。。。明白就好!念你。。。尚知大体,心怀君国,死罪可免。。。然,活罪难逃!着,即日起,废姜氏太子妃位,褫夺郡主封号。。。”
她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去吧。”
“是。”姜玉姝再次深深一礼,面色平静,“玉姝。。。告退。”
她眸色无喜无悲,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转身步伐从容地出了凤仪殿。单薄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未央宫外的细碎的光影里。
安和三十一年春,太子楚怀瑾即帝位,改‘靖安’为‘璇玉’,立新朝,史称瑾文帝。
礼部奉诏释国号曰:「璇者,北斗之枢也;玉者,礼天地之器也。取象紫微临照,喻君子比德。」
同年六月,天水城突发瘟疫,姜才女贡献出医治之方,拯救百姓出水火,而后得万民之敬仰!
帝感念其恩,特册封姜氏玉姝为「昭华贵妃」,其地位等同于副后,独掌六宫之事。
璇玉二年冬,瑾文帝独握大权,朝局大定。
昭华贵妃诞下嫡长子,瑾文帝闻此息后,大悦!晋封其为「贤懿皇后」,并颁诏天下。
自此,璇玉新朝呈崭新的气象,史称「瑾文之治」。
————
此时,远离临安的江南水乡,一名清隽青年胯坐马骑,身形如松,一袭青衫随风飘动。
听闻新帝登基、贤后佐政、新政渐次推行的消息,遥望临安方向,轻叹:“璇玉新朝。。。终见海晏河清之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