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写在成书之后(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写在《入殓师》成书之后···

当我把刚刚完成的《入殓师》终稿陈于面前时,脑海中突然浮现起正冈子规的话:“有人认为所谓开悟就是准备好了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地去死,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开悟,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地活着。”

这段话收录在正冈子规的散文集《病床六尺》中,日期是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六月二日。在与这一篇文章标记的日期相近的文章中,到处可见这样的字眼:“惨叫”“号哭”“痛得真是无法形容”“如果可以死去,那就再好不过。然而我却死不了,也没有谁能帮帮我让我死去”“难道没有任何人能帮我解除这种病痛之苦吗”。可以想象,子规的病痛是如何严重。《病床六尺》这部随笔集,子规一直坚持写到他去世前两天。

他对开悟的认识很有分量。

假如我们某一天突然被告知:“你身患癌症,已是晚期。”我们能否像子规所说的那样“从容地活着”?

我过去对禅宗阐述的开悟境界的理解也是“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容地去死”,我小时候被灌输的思想也是让我“为了什么什么漂亮地去死”,所以一直追求能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从容赴死的觉悟。

现在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错的。关于“死”,活着的人无论怎么诠释,都只能是各种对“死”的似是而非的想象。

而这些想象终究是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一旦我们面对死亡,根本派不上用场。

仅仅是派不上用场也就罢了,糟糕的是有些人会因此惶恐不安甚至绝望,更有甚者为了使自己对死的理解显得合适而走向极端——自杀。

死,究竟是什么?正确地认识“死亡”,其实非常重要。

因为如果对“死”的理解差之毫厘,那么对“悟”的理解就会谬以千里,甚至会得出“从容地去死”和“从容地活下去”这样截然相反的结论。

看来,人如果想得到关于“死”的概念的真正答案,要么去直面死亡获得切身体验,要么从那些不论何时何地都能从容地活着的人(人们称这样的人为菩萨或圣人)那里获得启示。

如果一个人靠切身体验获得了关于生死的真理,那就是明白了处于漫长的永恒中的一瞬般短暂的人生是如何重要,如何宝贵,品尝到活着和能够活着的喜悦,从而让自己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从容地活下去。

我想,这大概就是佛教所说的“开悟”。

本书出版后极受欢迎,读者们口口相传,报纸杂志争相报道,一版再版。

我原本还担心没人读,卖不动,一度想过自费出版,最后还是奓着胆子在一家地方出版社试了试。

没想到出版后一炮而红,事态发展超乎想象,几乎令我无法“从容地活下去”,因为我完全陷入了亢奋状态。

凭我对自己的了解,一旦这种躁动不安的亢奋状态过后,接踵而来的必无什么好事,经常会是走向反面极端,接下来便会忧郁一段时间。《入殓师》一书在读者中引起反响,说明我写的东西得到了认可,这是好事,应该高兴才对。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中隐隐不安,总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随之而来。

我记得曾经为了获得人们的认可,一门心思埋头爬格子。

我也记得饱受挫折、绝望之余,徘徊于空茫的街头自暴自弃。这些犹如底片,记录下我想获得世人认可的心情。

然而,我今天获得了这么多人的认可却高兴不起来,反而被隐隐的不安困扰,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初,为了获得人们的认可而拼命努力,换来的只是拖累他人和社会,甚至被亲戚、朋友、妻子嫌弃,更不为社会所容,独自一人蜷曲在无底的深渊。

那时,把我从地狱中救出来的,就是那双眼睛。只有她不折不扣地认可我的工作,在我为死者纳棺时为我拭去额头的汗珠。她那双明眸深处,凝望我时有光闪过。我被一双如此美丽的眼睛认可了,还需要其他任何人的承认吗?从那个让我重拾信心的时刻起,什么金钱、名誉、地位,对我来说,应该都不再重要了才对。

管别人怎么想,我自己想通了就行。这本书也应该是在这种心境下写出来的。

亲鸾在《叹异抄》里说过:“细案阿弥陀五劫思惟之愿,诚为亲鸾一人。”

然而我仅仅因自己的书稍获认可就这般不能从容镇定!我的心正如亲鸾所言,“迷失于名利之大山中”,心乱如麻,真是“可耻啊,可痛啊”。

我的书受到了好评,妻子和女儿却并不感兴趣。确切地说,她们只是觉得我莫名其妙。

也难怪,自从结婚以来,妻子跟着我吃尽了苦头,被我搞砸的事数不胜数,我在她心目中简直就没什么信用。

特别是提到文学创作这样的事,她本能的反应就是反对,认为这是破坏我们家庭生活的元凶。当初我沉迷于吟诗弄句,连生活都捉襟见肘,却整天和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不知收敛,孩子生下来后连奶粉都买不起。这些糟糕的记忆在妻子心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现在好不容易还清了当年经营小店时欠下的债,一家人总算过上了安稳日子,我又开始瞎折腾了,妻子自然不会给我好脸色看。

前几天,妻子去超市买东西,回来后告诉我,说附近的一位妇女见她就说:“原来您先生干过那种事呀!”看得出妻子很生气,抱怨道:“都怪你出那莫名其妙的书!”

另外,还有人质问她:“你当真对着你先生骂他‘肮脏污秽’?”好像在指责她不应该这样说。妻子很恼火。

总而言之,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想象,我不知所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