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1页)
02
诗的作者铃木章子女士是一位真宗僧人的妻子。她得知患了乳腺癌之后,写下了此诗。这是她与病魔搏斗四年后,即将接受死亡的瞬间的情感表达。诗还有下文:
我已经了无牵挂
生命已经充实
启介,大介,慎介
还有真弥和夫君你
你们都将成为南无阿弥陀佛
而我
将成为南无阿弥陀佛之诸身
守护着你们
我要成为佛
我要成为真弥的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成为启介的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成为大介的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成为慎介的南无阿弥陀佛
我要成为真吾你的南无阿弥陀佛
…………
我还要成为
门徒们和善缘之下的伙伴们的
南无阿弥陀佛
当你们想起我时
就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吧
每一次念诵
我都会和你们在一起
——铃木章子《被告知患上癌症之后——我的如是我闻》
诗中,母亲的爱升华为佛的爱,就是一种回向。从上面两首诗文来看,诗人完全是来自弥陀的世界,用佛的语言书写。
亲鸾称此回心现象为:由弥陀的本愿施与的真宗的回向。
亲鸾所说的回向是人对众生流露的报恩感谢之情,通过阿弥陀佛的本愿引导而自然而然产生。
事实上,净土真宗教徒的葬礼就是以感恩答谢的回向为主题,而多见于其他宗派的引导亡灵成佛的仪式,不会出现在净土真宗的葬礼上。没有引领亡灵成佛的仪式,自然就不需要引导僧,然而在净土真宗的僧侣中,竟然也有不少人,错误地把自己定位成帮助亡灵成佛的角色。
所谓的他力成佛,就是由如来施与,让人成佛,与人自己的努力没有关系。如果想帮忙就得成为如来佛。
亲鸾教义的一大内容,就是讲人死时,突遇光如来,“死即佛”。因为是遇着如来,死了之后即刻成佛,根本不需要引导僧,也不需要什么灵堂牌位、手套脚套、六文钱和手杖等所谓往生途中需用的灵具。途中不会遇到三途河和阎罗王,也不需要举办什么追思佛事为亡灵祈冥福、积阴德。因此在净土真宗的祭祀仪式中,人们不说什么“追思供养”,而称仪式为“法要”或“报恩讲”。
日本绝大多数宗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会迷茫游**。
因此人们举办各种与招魂有关的殡葬仪式,产生了一些奇风异俗,比如燃一支线香,摆灵堂设牌位,举办追思法事,等等。但亲鸾却完全否定人死后灵魂会在几天甚至几个月内到处游**的说法。
亲鸾对“中有”思想的理解,与宫泽贤治的濒死体验有相似之处。宫泽贤治的诗《用眼睛诉说》中,脱离了肉体的“我”,飘浮在空中的时间,好像就是“中有”阶段。他从浮在空中的第三视点,能看见“自己凄惨的身体”和“美丽的蓝天”。
飘浮在空中,一边看着自己凄惨的身体(现世),一边飞向通透的天空(净土),整个过程中没有“死”。
一提到死后世界,人们就会和尸体、灵魂联想在一起,这些都是身处凄惨世界里的人关心的事情,而对于死者来说,他们只需要通过吹着清凉微风的世界去往通透空明的净土。
这个过程中没有“死”,我们称之为“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