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恐惧与疼痛(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财主再次来到寺庙,对和尚说:“你的实验很有意思,它让我终于明白快乐和烦恼的原因了。”

和尚说:“如此,就恭喜你了。至于那些做了记号的金元宝,你还可以到隔壁去要回来。”

财主叹息着说:“我做了一件坏事,我破坏了他们的快乐生活,怎么好意思去讨要那些可恶的金元宝呢?”

这是一个让许多穷人意想不到的故事,财富没有给他们带来想象中的那种快乐,反而让他们惊恐万状。这也是一个让许多富人警醒的故事,他们之所以远离快乐,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有太多的不安全。

当财富在那儿的时候,恐惧就像海底的鲨鱼一样出现了……穿过双手的疼痛

鲨鱼是一种嗜血成性的掠食者。事实上,老人也是一个掠食者,所有的渔夫都是掠食者。唯一的区别就是,渔夫是水面上的掠食者,而鲨鱼却是海水中的掠食者。老人掠夺了那条大马林鱼的性命,却在胜利的归途中遭到鲨鱼的伏击。这正好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强盗遇上了打劫的。”

那是一条被老人称做“登多索”的灰鲭鲨。老人看见它那双奇异的眼睛,看见它张大了血盆大口。接着,他听见它撕裂那条大鱼皮肉的声音。它咬得嘎吱嘎吱响,这激起了老人满腔的恶意。他使出全身的力气,用糊着鲜血的双手将鱼叉痛痛快快地扎向那条鲨鱼。鲨鱼咬掉了约莫四十磅肉,然后,它带着那支致命的鱼叉沉向了深海。

当那条大马林鱼遭到袭击的时候,老人感到就像自己遭到袭击一样。那是他的财产,它已经成了他的一部分,就像女人成了男人的一部分,或者男人成了女人的一部分一样。可是,现在它已经被咬得残缺不全了,以至于老人不忍心再朝它看上一眼。

血腥味还在迅速扩大,更多的鲨鱼会接踵而来的。老人明白,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他。这时,他给自己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被许多奋斗者奉为经典名言。他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糟糕透顶的时刻就快来到了……风持续地吹着,航行很顺利,但老人望着前方,仿佛在地狱中穿行。这时,他看到了两条铲鼻鲨中首先露面的那一条。

“Ay!”他喊出声来。这个词是没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声叫喊,就像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声音。

老人感到疼痛,那是他那双受伤的手忽然发作的一种疼痛。

他又要搏斗了,尽管他无可奈何,但他不能回避。也许,耶稣当年被钉在十字架上时,钉子穿过了他的双手,他也同样这样疼痛过吧?

真是奇怪呀,当年海明威描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怎么会联想起耶稣呢?据《圣经》记载,公元33年4月7日下午3点,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之后,他又奇迹般地复活了。同样是在下午3点的时光,老人也感觉到了类似的疼痛。于是,耶稣的疼痛和老人的疼痛就形成了一种极有意义的对应。

上帝死了吗?

耶稣复活了,因为上帝拯救了他。

在古希伯来语中,“上帝”这个词的意思是“来自天堂的人类”。天堂在哪里呢?来自科学的观点,天堂是不存在的,那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神话。至于耶稣复活的故事,许多人也认为,那不过是个“闹剧”,不过是耶稣的门徒杜撰出来的骗人的“把戏”。

一些科学家对耶稣时代的事迹进行了探索,他们试图揭穿这个“把戏”中的阴谋。有意思的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被弄糊涂了,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也归信了上帝和耶稣。

从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基督教以来,对上帝的信仰便持续了两千多年。但在19世纪的欧洲,这种信仰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就在那个时候,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令人惊心动魄地宣布:“上帝死了!”

我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我想一定是教会借着上帝和耶稣的名义做了许多道貌岸然的坏事,否则人们怎么会忽然怀疑和背叛上帝呢?诚如我前面所言,把宗教当成工具是多么大的一桩罪恶,于是,这种罪恶便玷污了上帝的令名。

多少年来,为了能够成为上帝的选民,为了能够进入天堂,人们以谦卑、恭顺的伦理方式默默地忍受着现实的痛苦。终于,那些欧洲人再也忍受不了了,他们怀疑天堂,他们也不再相信来世。他们背叛了上帝,并且亲手杀害了他。尼采是那样激愤地叫喊道:“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杀害了他……你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上帝死了之后,欧洲人便陷入了可怕的虚无之中,一部分人感到焦虑、迷惘、绝望、荒诞、无意义,另一部分人则在自以为是。尼采把前者称为消极的虚无主义,把后者称为积极的虚无主义。积极的虚无主义者认为,既然上帝不存在,那么“一切意志就都是我的意志”。至于痛苦的哲学问题,这个“连上帝也没有解决的难题”,就让超人来解决吧。尼采说:“我将教人以生存的意义,那便是超人。”

什么是超人呢?尼采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说,超人就是超越于人类的一个新物种,一个更高级的物种。然而直到现在,生命科学也无法理解这个新物种,它似乎只能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存在。

作为一个积极的虚无主义者,尼采满怀**地想象着人类彻底解放的前景,他仿佛被一轮新生的旭日所照耀着,充满预感和期待之情。他说:“我们的视线似乎更加开阔了,纵然还不够明亮,但我们的船毕竟能够置身于大海,并且去面对各种危险了。”他说:“这是一个充满未知、偶然、恐惧而又绝对自由的视域,也是一个必须用生命去历险和搏斗的游戏。”他说,他疯狂地说,他疯狂地宣扬他的强力意志与超人理想,直到1889年,他住进了耶拿大学的疯人院。

1900年8月25日,宣布“上帝死了”的尼采也死了,死时年仅56岁。他最终也没能用他的超人学说来超越他的痛苦。

黑暗中的自由

尼采去世5年之后,让·保罗·萨特出生了。

少年萨特受过叔本华、尼采的影响。有一次,他在烧什么东西取乐,忽然,他感到上帝在监视着他。盛怒之下,他就把上帝大声责骂了一通。据说,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上帝监视他了。

他后来颇有些扬扬得意地说:“人是通过自由来体现人的本质的,因此人不能受上帝的统治而失去自由。为了人的自由,就必须对上帝判处死刑。”

萨特被称为存在主义的哲学大师。所谓存在主义,不过是一些逻辑和推理而已。由于否认了上帝的存在,存在就成了一种虚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萨特甚至还是一个消极的虚无主义者。他不得不承认,当上帝死后,人就陷入了“自由的厄运”。

这时,他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感叹,他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在萨特看来,世界是如此荒谬,人生是如此痛苦,甚至连人的自由选择也找不到任何一个支撑点。“我”存在,别人也存在。“我”的自由选择无法左右别人的自由选择,而且每个“我”都是那样自私自利,于是处处都有冲突和罪恶,步步都是障碍和陷阱,以至于每个“我”都成了在一个荒谬和冷酷的处境中备感痛苦和孤独的个体。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他人即是地狱。”

按照萨特的说法,不仅他人是地狱,整个世界都是地狱,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是地狱。这真让人啼笑皆非。那些欧洲人刚刚摆脱上帝的统治,又陷入了黑暗的统治之中。没有人限制你在黑暗中自由移动,但黑暗会让你恐慌。就像萨特所说的,黑暗中的自由是一种厄运。

你问:要怎样对付黑暗呢?我说,点亮一盏明灯吧。可是你不同意,你说,除非先把黑暗赶走,才能点亮那盏灯。上帝就是那盏灯,而你是尼采,是萨特,你不相信上帝。黑暗让你怀疑上帝的存在,你似乎很有理由,像尼采那样有理由,像萨特那样有理由。尼采在黑暗中大喊大叫,萨特在黑暗中大喊大叫,但他们并没有走出黑暗。难道你非要等到黑暗消失了,才相信上帝吗?

萨特的存在主义其实就是一种虚无,它并不存在,就像黑暗一样并不存在。黑暗是一种非实体,它什么也不是。它只是一种不存在,而不是一种存在。灯光是一种存在,当灯光存在时,黑暗就消失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