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跟影子搏斗的人(第1页)
第七章跟影子搏斗的人
在恐惧面前,你有两种办法求助:一种是求助于科学;一种是求助于宗教。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宗教则往往超越事实。所以你会觉得科学值得信任,而宗教是不可思议的。
勇敢的渔夫们
有人问:“‘月光族’是不是一群晒太阳的渔夫?”
所谓“月光族”,说的是那些每月把薪水花得精光的年轻人。从表面上看,他们及时行乐、尽情挥霍、不计后果,可是……他们过得并不洒脱,他们并不像晒太阳的渔夫那样悠然自得。他们是有欲望的一群,他们对真实的太阳熟视无睹,他们在疯狂追逐一个虚构的太阳。他们没有晒太阳的闲情逸致,有的是年轻气盛,有的是大胆和疯狂。
然而,他们很快会告别那个疯狂的时期。他们无法永无止境地满足他们的欲望,于是很快就会举手投降。他们仿佛置身于巨浪翻飞的海上,因为冒险而显得那样勇敢又富有**,也因为冒险而显得那样无知和鲁莽。在那巨浪翻飞的海上,他们随时都可能堕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再也没有比恐惧更深刻的记忆了。在人生的历程中,你历经那么多爱与欢笑,但你忘记了。爱是友善的,它不具备伤害性。
然而,恐惧就像锋利的刀子一样,深深地伤害着你,直到若干年后,都会有揪心的疼痛发作。
婴儿的出生是第一次恐惧的经历。本来,他很舒服地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母亲的子宫是一个爱的世界。因为命运的安排,他来到另一个陌生的世界。所有的婴儿都是啼哭着来到人世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会遭遇什么,他们感到恐惧,他们只有哇哇大哭。
爱护孩子是父母的天职。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如果他始终感到惊恐不安,人生对于他而言,就不是一种祝福,而是一场劫难。他会憎恨他的父母,为什么把他生下来,而且根本不经过他的同意。
所有的出生都没有经过当事人的同意,那是命运的安排。命运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奥秘,但人们却不甘心,一定要寻求某种解释。等到他们经过少年时代和青春期的探索,他们会自以为是地给出一个解释。在那些奥秘与现实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可理喻的空隙,他们也会用一些自作聪明的想法来填补它。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再也不愿听天由命。他们开始叛逆,试图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们会用一种血气方刚的声音大声宣布:“我是生命的主人!”但那是不可能的。无论你怎样理解,生命始终是一个奥秘,就像大海一样,始终是一个奥秘。
他们无视这个奥秘的存在。他们自行其是,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在大海中闯**。他们是一群勇敢的渔夫,他们用鱼饵钓鱼,或者用渔网打鱼,他们自以为得计,其实愚蠢得可以。他们用自己的天真换来了鱼饵的诡计,用自由换来了渔网的阴谋,用宁静换来了动**和恐惧。天真不复存在了,自由不复存在了,宁静也不复存在了,他们得到的只是或多或少的一堆被称为金钱的垃圾——金钱是一种很有用的资源,但很多时候,它和垃圾并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是一群勇敢的渔夫,生活在海洋表面的渔夫。他们敢于向大海挑战,虽然他们对深不可测的大海并没有多少了解。然而,大海是那样浩瀚而又神秘,以至于你不得不心生畏惧。那些勇敢的渔夫,不过是在压抑内心的恐惧罢了。当他们往海洋中漂流得越远,他们就显得越勇敢,而他们内心的恐惧也就越深重,尤其是独自和大鱼搏斗的时候。
安全在哪里
生命犹如大海一样,浩瀚而又神秘。如果你试图跟它作对,必定会感到害怕。你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它,像鱼儿接受海洋一样接受它。
可是,你怎么能够接受它呢?当你接受它的时候,你就消失了。就像你和我现在这样,你在读我的书,你在听我的话。如果你接受了我,你就会消失;如果你在反对,你在挑剔我的错误,你试图打倒我,于是你就出现了。当你把我踩在脚下的时候,你会显得更加高大。接受一个人尚且如此困难,何况是接受一片大海呢?
自我意识和恐惧感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如影随形,无法分离。当你的自我意识越强烈的时候,你的恐惧感也越强烈。当你的恐惧感越强烈的时候,你的自我意识也越强烈。达尔文的进化论无法解释你的恐惧感,就像他无法解释生命的许多奥秘一样。
马斯洛试图解释它。在海明威写《老人与海》的7年前,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呈金字塔式排列,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认为,人是不断需求着的动物,当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立即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直到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
自我
实现的需求
受尊重的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
马斯洛说,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当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机是找到食物。一旦饥饿问题得到解决,安全需求就出现了,人们需要远离痛苦和恐惧,需要规律性的生活。接着,他们开始有了社交上的需求,他们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尊重。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出现了,人们希望自己能够最终成为理想中的那个人。
如果你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你就会认同他的这个金字塔理论,因为自我正好就像你苦心建造的一座金字塔。你认为你站得越高,就越受人尊敬,就越能彰显自我。你和埃及的法老们一样,要在天地之间建造一个巨大的自我。这样你就能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得意扬扬。
按照这个逻辑反推,如果你需要建立一个更伟大的自我,就需要更多人的尊重,就需要更广泛的社会交往,就需要更强大的安全基础,就需要更丰富的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资储备。这样看来,马斯洛似乎说得很对。
但是,你忽略了一个事实:多少年来,你始终无法超越你的安全需求,以至于你只能在生理需求这个层次上徘徊。你可以储备大量的金钱、食物和生活用品,可以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可以成为一呼百应的英雄人物,却始终无法摆脱那种如影随形的痛苦和恐惧。
而且,在这五种需求类别上,似乎并不能形成层次上的排列关系。你之所以追求自我实现,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之所以有社交上的需求,也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之所以追求别人的尊重,则是为了建立牢靠的安全基础。换句话说,当你的生理需求与社交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共同实现之后,你的安全需求才有可能实现。
事实上,你不可能实现那种安全需求,因为自我就意味着不安全,自我就意味着恐惧。以自我实现为最高需求层次的马斯洛理论,不过是一个荒唐的逻辑而已。
自我是一座金字塔
三岁的弟弟问爸爸:“为什么你是爸爸而我是儿子呢?”
爸爸回答:“因为我长得比你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