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8 多年的红颜成知己(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最后,我肯定,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她的要求。

我的小日子本来就是自己争取来的,你那么横插一杠子,以后我还咋生活?时间那么久了,她应该知道我的脾气。

后来,我把这事情告诉丫头了,丫头跟我说:“那让她给我买个LV的包包吧。”

“等着吧,等我买基金赚了十多万,肯定把你装LV的包包里天天提着你上街。”

我知道丫头这是在开玩笑,她现在能如数家珍般数出我的这些红颜知己们,有时候,遇到自己特别需要而不想自己去逛街的时候,会央求我利用一下这些“资源”。

这招很灵,我曾成功实践过一次。

某年春节,她特别想要一个“每日一记”—有着农历阳历日期的那种精致的小本子。自己舍不得买,就打主意看看有没有人的单位发这样的本子……

我一圈问下来,果真有人的单位发类似的小本子。

结果,她如愿以偿。

?南京的她:那一夜,我真的流泪了电话里,她一直叫我老师。

不论是在说什么事情,她都很维护我的尊严,也很照顾我的感受。算算时间,我们在网络里认识已经有五个年头了。

我和她的聊天记录早就超过了一千页。

打电话的记录如果能连续累计起来,估计一个月都不止。一个月,30天,每天24小时,那就是连续的720小时。

这个数据,我一定能自信地说:“相信我,一定有720小时。”

这个数据,到目前可能保持左右的,只有江门的那位朋友。

有人肯定要问,你这不是吹嘘吗,打那么多电话有什么意思?是不是想证明你是“情场高手”?

人与人的默契有时候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有时候,你说出一句话,对方从电话里突然传来一句:“对对对,就是就是……”那是什么感受?

认可。

被认知。

然后就是一种惺惺相惜后“话与知音说”的感受吧。

有很多时候,总能听到别人说:“夜梦啊,你要是郁闷的时候就给我打个电话,我给你拨过去,想聊多久都成,我请假陪你聊天都成。”

“煲电话粥”这事,跟孤独的味道差不多,我在前面的文字中提到过:孤独的局面有两种:一种是,想说话,却没人听;另一种是,有人想听你说话,你却不想说。

关于友情,总觉得是一种随缘惜缘不攀缘的过程吧,不卑不亢下的两情相悦,大多数时间里,这种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何况,经历不同,阅历不同,有时候,同样的话语,到了不相干人的耳朵里,就变成鸡对鸭讲了。

所以,这么多年过来,我们一直彼此珍惜着。有时候,丫头也在,我会接到她的电话,我拿着电话,坐到阳台上就能旁若无人地进入状态。聊她的工作,聊我们在网络里的交集,聊奥巴马,也聊国际石油……有一次,我因为身体的原因,对她嘱咐了几件网络里的事情,然后说,这一次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

她后来告诉我:“和你交往这么多年,就那一夜,我真的流泪了。”

?上海的她:你就当我是自动取款机去年年底的时候去了次上海,我的一切都是她安排的。

在上海,我大概待了半个月。和她见面时,她对我约法三章:“第一,凡是在上海的开销,都需要我先同意;第二,约见其他读者或者朋友,需要请客吃饭的时候,必须得由我埋单;第三……”

说第三条的时候,她很有预谋地把我的钱包抢过去,把我的卡拿出来,塞了一张她的卡进去,然后才说这第三条。

“这第三嘛,你的卡我会完璧归赵,这张卡你先用着,密码是你的生日。”

后来,在三条的后面她又加了一句:“要是没有丫头,估计你就是我的了,我现在能替丫头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吧,你别告诉她。”

说这句话的,是我一位大学同学。

今年结婚。

在我的书架上,至今还摆放着她送给我的一套小瓷猪,据说它们的名字叫“招财进宝”。丫头很喜欢,问我能不能再搞一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