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莫待无花空折枝(第1页)
第二十八章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是唐才女杜秋娘所作的《金缕衣》。那一年,她以赤女之心作诗,换他忘年之爱担待。她与他却不知那无边风月里,云雨难耐。不是彼此照进清澈心里,就可以恩爱终老的。
那一年,她不过芳龄一十五,含苞待绽。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自有一种温柔的风情,是清媚当中又有蠢蠢欲动的妖娆。且知诗书、善歌舞,亦能作诗填词写赋。于是,她便在金陵的艳异土壤里,开得耀人目,开得悦人心。于是,她芬芳四溢,她艳名流漫。
她本与他分居天和地,永不能交集。却不料她的艳名经别人的口传入他的耳。于是演开了一场历久弥香的爱情戏。他是李锜,浙西节度使,皇室宗亲,重兵在握。某一回,他逗留金陵,猛然忆起下属曾再三提及的她,便心思一动,请来她作陪。
彼时,她不过初出茅庐,哪里见得过金陵城百官齐聚的宏大场面。心有戚戚。于是他命她斟酒,她初执酒樽时也无异样,却待与他一靠近,便猛然被一种彪悍的气场的摄住,乱了方寸。一踟蹰一惊慌,一杯酒竟洒了他一身。
他也不责备,因在水滴落裳的瞬间,他便作下一个决定。他想要了她,要了她做自己的女人。她尚新净,若是时间久了,怕会被别人染指。他决不允许,因他沉迷她尘埃不染的气场。他见她惊错,便故作凶狠,命她作诗赎罪。
于是,有了她一手传千古流百世的《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吟罢,他顺手便将她拥揽入怀。事成。
某一些人之间,爱与不爱,都是关乎内心深处瞬间的共鸣或者分崩离析。他们是这样默契。她孤绝境地里独处十五年,渴爱如饥。他驰骋浑浊世道六十载,倦怠难当。她需要厚重如山的怀抱,他需要找一颗少年似的心来填补内心伤痕与沟壑。于是他与她恰如其分的相爱上。
即使他在将她已纳妾入府的时候,依然会有人对这一回的忘年之恋,怀疑、困惑、思不解。但无碍,感情是人的灵魂深处的一些隐秘聚集。就是不被轻易理解的。但我执信,他与她之间,是爱,是百无禁忌纯洁如婴的爱。
只是他野心不死,他要叛乱。第二年(公元807年),李锜以为时机成熟,便借口唐宪宗已为群小把持,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兵叛乱。彼时唐宪宗已即位,事先早已预知李锜叛乱事端,于是在唐宪宗指派的大兵镇压下,叛乱得以平息。李锜被处死,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此时,她不过只有一十六岁。
有一种女子,生来便注定是要受瞩目的。因这一类女子生性当中便有一种磁性,或者妖妍非凡俗可比,或者清媚非庸常可及,又或者静冷当中有一种从容大气。杜秋娘则是既妖妍亦清媚。
她唱的依然是那一首《金缕衣》。男子似乎骨子里都有一种空缺感,为明慧女子虚位。似乎有一种欲擒故纵的游悦之心。唐宪宗李纯也是如此。他犹爱那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他一曲听罢,意犹未尽。
而她入了这深宫,也就不再是从前的杜秋娘了。深宫似海,谋爱不成,也要谋生。生死不过瞬间,她懂得这道理。于是她开始费尽心机取悦皇帝。她以为,自己的爱情,已是空城。
但李纯是爱她的。那一种爱,在浮尘障目是非混杂的后宫,已如人迹罕至的世外天地。别有一番清净气。后来,李纯帮她改名为"仲阳"。寓意春阳盛盛,颇得龙宠。李纯甚曾有纳杜秋娘为妃的意愿,但遭人劝阻。说此女乃叛逆者之姬,如立之为妃,恐招非议。李纯也觉言之有理,便封杜秋娘为女官,执掌御用歌舞班子宜春院。
这一个名分,得与不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杜秋娘的爱之空城里,重新有人入住。只可惜,她觉醒得晚了些,待她知他好,他却已不在。她这一生,仿佛注定要跟所有的爱,作昙花之交,倏然便不见。一切都是来不及的匆忙无序。
公元820年,李纯病故,唐穆宗李恒即位。遵父遗诏,李恒将年及三十的杜秋娘从宜春院调出,让她为年仅十岁的皇子李凑做傅姆,负责教读诗书。至此,杜秋娘一生过半,风韵虽存却已是明日黄花,光华亦已不再。
女子之于后宫,得宠则朝夕有光,失宠定是左右邻暗。杜秋娘,从李纯驾崩那一刻起,便注定要走往枯萎路途里。这是她不能选择的,这是她被迫接受的,这是她无能为力的。
李恒短命,在位四年便驾崩离世。其长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却也不过匆乱坐了一年的龙椅,也就被废。继位的便是发动政变的李湛之弟李昂,是为唐文宗。再到公元828年,奸臣当道,当年的唐穆宗李恒之子李凑被卷入斗争,王位被削。此时,作为李凌傅姆的杜秋娘,已经年近四十,徐娘半老。虽只是教李凑读诗书,但也被殃及,削籍为民,"赐归"金陵。
写至这一处,内心猛然之间有一种空落落的哀伤。这哀伤不蚀骨却深刻。是为女子,她已出落的清艳跳脱,入目入心。被爱欣赏,被人爱喜,被人追慕。都是女子风光满面的事情。可到头来,却依然没有一个暮年自主的能耐。
大起大落的人,有一些,内心总难清定。仿佛有一种自自身历史而出的牵制力,困囿住心性。难以超脱故旧的事,最终是将自己逼迫至悬崖绝地。杜秋娘便在纠结在今昔,不分不辩,终至荼蘼,似疯癫。
公元833年,唐诗人杜牧路过金陵。也不知是不是运命故意,苍老潦倒的杜秋娘竟被杜牧遇到。昔日娇艳花,如今已成白老妇。杜牧对她深表同情悲怜,于是,为她写下了五言古风体的长诗《杜秋娘》。
杜牧在《杜秋娘诗序》中说:"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后几经变故,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杜秋娘读罢此诗,竟窃得一刻庆幸,却是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苍白年光老是羞。她怕是又一次想起那一年凝她不移的李锜,和那一年初入宫时执过她双手放她入心的李纯。只如今,事已成空。她的终局凄惨不忍蹙忆。说她最后茕茕一身冻死在金陵城的玄武湖边。死时,身边无一人。只听见,玄武湖边,风声鹤唳,呜咽成歌。
红颜薄命实堪悲,况是冬风凛冽时。
深夜孤灯怀往事,一心哀伤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