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结发夫妻爱不移(第1页)
第十二章结发夫妻爱不移
都说结发夫妻的情意是人间至深至重的一种。
人若有前世今生,那必定要花去几生几世的酝酿铺叙,方能休得一世同床共枕眠,结发为夫妻。这样的情意怎能不深、不重、不牵挂、不纠缠。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礼仪。男子二十弱冠之礼,女子十五即笄之礼,婚嫁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之礼,都是十分重要的仪式。旧时女子订婚后便要将发绾成髻,待婚夜由新郎解下。《仪礼·土昏礼》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即是此意。是为结发夫妻之始。
结发仪式亦有衍变。宋人孟元老于《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讲的即是夫妻婚夜结发以誓同心。所谓"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虽是仪式,透着情长。
结发之义重,非两三言能诉。它不仅是古人的婚俗,更是夫妻信义,彼此忠贞的象征。在古诗词当中,结发也成为一种代替夫妻深重情意的意象,表达得简洁、更有力量。那一句承转千世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几度柔断人肝肠。清辞温良,情词厚暖。总被人反复地提及。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是西汉名将苏武的《留别妻》诗的首两句。苏武本是汉武帝时中郎将。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与汉和好。但这安宁是表面,双方未交战的几年当中,匈奴一再请求议和,于是汉朝派出使者回放,却常常一去无归,被匈奴扣留。汉朝亦将部分匈奴使者扣留。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再次提出议和,并释放汉朝被扣留使者以表诚意。于是,汉武帝再次派出议和使者,率使团出使匈奴。此人即是中郎将苏武。临行前,苏武作诗与妻道别,写下一首《留别妻》,感动千世后人。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作下此诗时,苏武深觉男子大展宏图之时却留恋儿女情长并无光彩,自比"征夫",处处淌露出对爱妻的不舍。只是心中感伤难奈。因那前路漫漫,杳杳无可预计。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唯恐这一别,就是不见。那夜,他与她端坐房内,相看无语凝噎。
夜深时,她兀自走过窗台,依在帘旁。神情当中哀伤满满。每一回蹙眉、哀叹,都令苏武痛楚难挡。这夜,处处都是凄婉,唯独当空一轮亮烈明月,折给夫妻二人一些明光。他们就这么沉默不语,兀自思想。他们深知,离了彼此,这日子,将过的清瘦至骨瘦嶙峋。
那首《留别妻》,是他含泪执笔摁进纸里的诗。字字都是绵长情意。他令世人明白男人的硬气当中亦有绵密的温柔百转。她自然也懂得他的心,于是这一夜,她与他在日月之下横下了决心,立下了誓言。誓言是开在舌尖的莲花,你我都应该对它持有饱满恒久的敬重之心。爱中人更当如此。
苏武的妻子亦是良人。相传她是公孙敖孀居的女儿,名叫公孙丑。她在他离去之后,手里紧紧握着他留下这一纸字墨。仿佛握着一段从容绵密刻骨铭心不能割舍的往事。就这样,她一天一天将日子过掉。清淡如水,唯有思念。铅华褪尽,孤灯映壁,她险些在寂寞当中溺死。她不知他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见已是一双白发人。
话说这一边,苏武也不曾料到自己一去不能回,独自甘苦十九年。苏武在带领使团来到匈奴之后,谈判本已顺畅,岂料半途出了意外。匈奴内部发生了谋反的事,而恰恰这事竟与苏武牵扯出了关联。苏武的副手张胜竟然参与其中。
匈奴单于有部下名曰卫律。卫律虽是匈奴人,却在汉朝长大。他亦曾是汉朝派往匈奴的使者,因匈奴单于器重,便节变,顺水推舟投靠了匈奴。卫律又有部下名曰虞常,虞常对卫律不满,便企图谋反。因苏武副手张胜与虞常是旧相识,感情甚笃,便参与协助谋反。但不料谋反不成,东窗事发,累及苏武。
单于得知此事之后本欲杀死苏武,但被手下及时劝阻。于是单于拍卫律劝其归降。百般劝诱却毫无所得。苏武气节硬正,誓死不降。单于无奈,后来便将其囚禁于深窖中,不予水和食物避其就范。死已无所惧,何况这区区禁囿。岂料,天降雪水,救了苏武一命。数日后,单于见苏武未死,以为神灵庇,便不再杀他。
最终单于将他发配到了今贝加尔湖荒凉处放牧羝羊。单于说,公羊产乳日,方是你归汉之时。这是成心的刁难。匈奴人想活生生荒了他的一生一世。
为一句"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他为大汉将一生赋予荒凉。旌节在手,万事无惧。人生不以贫穷论荒凉,但他的生却已荒凉入里,虽他始终带希望。死亡并不绝望,绝望的独守日月举目空寂,唯有风吟、月明、花草交颈。如此,他亦无惧。
那一些年光,他是如何渡过。她不知。那一些年光,他是如何将情赋日月花草虫鸣。她不知。
那一些年光,他是如何在念及她的时候,潸然痛绝。她亦不知。而那一头,她又是如何在希望与绝望的交跌折磨当中,倦怠形容,惨然过日。他也不知。
爱,是恩慈,是宽容,是退让,是绝地逢生、持守希望。人生如旅,深邃幽长。凭爱之信念,方能度悠悠漫长日。五年,十年,十五年。再四年。
万事都无可预计,看得到开始,猜不到结局。他的十九年寂寞得触目惊心。人都是可以变得隐忍到残忍的动物。他对理想、气节的操持,他们之间爱的关联,都是如此。
那一日,有人劝他,"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皇帝年事已高,法令时时都有可能变易,安危无可预料。守节为何?苏武答道:"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这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从血液里带出来的正气。生命,以气支撑。他生得其所,知己内核,不求其他。后来,他听到大汉皇帝殡天的消息,终于内心崩垮,暗涌破心而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后来,汉昭帝登位。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春。匈奴与汉再次达成协议,归放汉朝使者。汉昭帝初派去接回苏武的使者被骗,匈奴谎称苏武已死。苏武原本有一名随从名叫常惠,因苏武被发配北海而与苏武分离,此时闻听苏武死讯内心疑惑重重,于是他买通了一名匈奴人得到了真相。于是汉昭帝二次派遣使者迎回了苏武。
春日风月未眠去,儿女情长情亦短。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只是。她以为他离世,已别嫁作他人妇。而他,亦已白头,年也暮。虽朝廷封他为侯,赏赐千万,却一一都再不能入心。待到此时,一切名利皆浮云,一切沧桑都入淡。
因那爱已苍老如生,浅若流年。他与她之间,惟剩空****十九年如水光阴,凄凄然在他们心上淌下。但是,曾经立下的那一些誓言,定不会因生死易。将始终,招展飘摇,向千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