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凤兮凤兮归故乡(第1页)
第十一章凤兮凤兮归故乡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李白也曾作《白头吟》。他说,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他说,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他吟的不是一种佳喜,是一种慨叹。情如诗,千回百转,不言地久和天长,却道是故人心易变。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这对璧人虽身后留得好声名,但也始终掩盖不了那风月日里曾有瑕疵入心,硌得人心疼。李白这首词难得作得柔情,情意兜兜转转,念出来的是伤感。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那一幕戏也一段一段从李白的诗句当中映出来,浮上水面来。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亲爱的你,可知我已心许你幽目苍眉。他登场时,已是身披倦怠如绒的历史。他叫司马相如,他是潦倒书生。
曾经,他也有过舒畅的生活。简单,博雅,处处是声色。他本是蜀郡成都人,后游历至长安。彼时,汉景帝即位不久,长安城里一篇抖擞风华。司马相如到长安之后便遇到内蕴深广亦慧眼识珠的梁王。遇到梁王,使他单薄如纸的生活得到日照。
当时名重一时的辞赋大家梁王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华,司马相如亦是百般倾慕梁王流转练达的不凡气宇,于是他追随梁王而去。他们是知音。隔世相见依旧如故。后来,梁王赠他一把叫做"绿绮"的琴,上篆"桐梓合精"四字。他正是用这把绿绮琴弹了一曲《凤求凰》,启开千古佳话的序章。
后来,梁王去世,司马相如辞官返故乡成都。他家境本贫寒,于是他无奈之下欲投奔临邛县令王吉。王吉仰慕起才名,对其十分敬重。后来当地首富卓王孙闻讯便备宴款待两人。正是这一回,他见了她,那个名叫卓文君的绮丽女子。她仿若是神话,得以被他遇见。续写上一段永无终结的传奇。
那一日。他在卓府宴饮,她躲在帘后隔空作知音。她对他匆匆一瞥,假装不见,却泄露了那"芙蓉如面柳如眉"的婉媚清美。席间,他抚绿绮琴,一曲《凤求凰》汩汩淌开。那曲子里溢出来的情意真诚又清澈。她仿佛从那琴音当中看见他繁华一转身的背后遗下的销魂蚀骨的孤独。而那孤独里又满是春光暖暖的风景。那是他爱了她,那只余惊鸿一瞥的繁艳予他的女子。他在对她示爱,在追慕她。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惟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喜开封,捧玉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帘后。她颤颤不知所措,只因那曲子声声都映了她的心。卓文君貌美有才气,善鼓琴,深懂琴理。她听懂的他,那懂得里是满心感动。那感动盘桓心头,久不散去。是否,这才是她要的男人。深情款款,才华横溢,气宇不凡。他为她痴,她势必也会终因他盲。爱情就在一瞬间发生,并且无止尽。波涛汹涌。那一头,她的心上,唯有一树蔷薇盛放。
事后,他给她写信,诉说衷情。她自知自己不过是新寡家居的女子,内心卑弱。如此盛情,她难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思量来思量去,她猛然于月辉落上发梢时作出决定,她要追随他。新婚亡夫得见他的风仪,幸又得他青眼有佳。她失去理由沉默。她认定他即是自己的救赎,她定要应声寻去。
于是,那一夜,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彼时,梁王已死,司马相如生活拮据。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她与他返回他的成都老家,开始了清贫的生活。这是她的甘愿,且有无限春意在心头,无半点不悦。但对穷困的隐忍都终抵不过时间消磨。最终,一双人无奈重返临邛。
这一回,她放下了小女子的矜持柔婉,变得机智果敢。她拿了主意,抛下小姐身段,要当垆沽酒,不卑不亢。她也令他也跑堂端酒。这一切她都是做给父亲看的,她是想用激将法令父亲接纳自己和司马相如的这一段感情。她是被迫无奈,当垆沽酒只为情。
一切都在她的意料当中,卓王孙终于按捺不住,深觉卓文君丢进他的脸面。于是在旁人劝说之下,送给了二人财物,又给二人分家赀奴仆。至此,卓文君逼迫父与自己讲和,无奈之下,卓王孙也只能接纳了女儿别嫁司马相如的事实。这双人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司马相如的气运亦得到逆转。
彼时,正值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对司马相如早年追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赞赏有加,惊为天人。后经狗监杨得意推荐,司马相如被召京师面圣。这件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道:"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