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拾起滑落的橄榄枝我们的梦想与期待(第2页)
对于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我们的专家如果不会使用就不要使用,因为某些主流经济学家的不懂装懂让新中国堂堂正正的人民成了如今的“孩奴”、“房奴”,成了奴隶、蚂蚁、草芥。哀莫大于此。
摆脱市场经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的确是具备先进性的经济管理工具,但如果将所有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全部纳入到市场经济自由化竞争当中去,那么以目前的国情来看,无疑是在深化贫富差距,最终将会激化贫富矛盾,成为中国经济史上的灾难。事业与产业是必须要分清楚的,不能将事业产业化,也不能将产业事业化,这是起码的原则。
4。不要在欧美的眼皮下偷师
见过有谁在擂台上向对手拜师学艺的吗?我们做到了。我们做了许多别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我们如今的骄傲和自豪是不无道理的。
和招商引资惠政无底线同样荒谬的是组织专家们去国外参观学习。从历史的角度观察,20上世纪中叶东西方两大阵营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意识形态对抗,这一场冷战是我们在积累和发展阶段都不应当忘记的教训,可是这种间接经验我们从未认真学习过,我们一贯钟情于直接经验,总是怀着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心态对待战略问题。尽管我们再三声明不走帝国路线,但是没有用,因为中国的潜力太大了。,毛主席生前让美国人、日本人、俄国人对中国产生了莫大的恐惧感,发达国家在心理上早已将我们当成了对手,美国繁多的军事演习中频频出现以中国为假想敌的演习计划,这不是我们想不想被卷入纷争的问题,而是我们想不想都要被卷入的纷争。从本质上讲,中国崛起的口径在发达国家眼里就是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无论我们再怎么强调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也一定会将我们认作是潜在的经济竞争对手。我们必须要知道发达国家在想什么,绝不能盲目无知地的去学习效仿。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里,我们积极学习国外的各种先进模式,但是这种所谓的“先进”只不过是我们主观上臆造出来的,所学习到的各种经济管理理念究竟是先进还是落后,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从鸦片战争开始,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就已经输给了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输给了日本、韩国,在极度无知的情况下,我们盲目地的认为西方国家无论什么都是先进的,我们分不清先进和新奇的区别,这种错误的意识带领我们一直走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并且使我们在学习方式上陷入了死角,只知道一味地的追赶而忽略了大战略思维主导的必要性与前提性。从战略形态上讲,我们似乎正在步苏联的后尘,西方国家无比慷慨的将凯恩斯货币主义抛售给了我们,令我们趋之若鹜的将各种生态资源、生存资源兑换成了虚拟的货币,最终因缺乏强有力的运作途径和运作平台而被一点点的消耗殆尽,这与冷战时期的苏联简直是惊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当初的钢铁军备变成了如今的房地产与金融而已。
我们如今陷入的另一个误区是专家权威思维,在学术研究的领域内,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往往一个研究领域有几个年过半百的专家坐镇,就可以代表这个领域的先进性了,导致有求知欲的知识分子们在一个领域内只能听到一种声音,这是悲剧中的悲剧。
对于任何不明究竟的问题,不但要怀疑已有的论断,还应当懂得追溯。不知道我们的专家们和崇拜专家的人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未有专家之前?
未有专家之前,估计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人都是白痴,二是人人都是专家,以目前的状况分析,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白痴往往接受的都是自然真理下的主观真理,而我们的专家一般提出的都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主观真理。事实上,能够发现自然真理的人才应该是真正促进人类进步的精英。布鲁诺被烧死了,因为他说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我们因此骂那时的人是白痴,殊不知那是自然真理下的主观真理,因为人生存在地球上,的确是每天看到太阳绕着地球起起落落;如今若有人再跳出来说自己发现太阳其实真的还是绕着地球转的,那么如果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铁定是要将这个人烧死的,但万一这个人说的是真的呢?人的认知范畴永远是狭隘偏颇的,我们了解事物犹如盲人摸象,所以要得到真正的真理,就需要人人都出一份力才行。我们的专家喜欢将那些本身就不符合逻辑的事物当作真理,这种真理是完全背离了自然规律的主观臆想,就像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这种问题,无论多么激烈的辩论都显得毫无意义,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九一八发生之后官员开大会讨论日本人是否要侵略中国,并在这个问题上争辩不休,简直荒唐可笑。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理论的先进是不以国家为代表的,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垄断先进思想,不能再将留学派视作权威了,必不能再依靠组织专家去国外学习来为自己国家充电,这是极端荒唐的做法,发达国家凭什么要将自己最先进的东西教授给我们,这等与虎谋皮的事情我们居然还做得的不亦乐乎,难道我们的十三万万同胞中就真的没有一个半个的人才了吗?如果真的没有,那就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中国人天生弱智脑残,二是中国教育出的人弱智脑残,没有第三种解释了。
自从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以来,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拜金享乐,对艰苦奋斗精神嗤之以鼻;金钱至上,笑贫不笑娼;精英主义,少数人说着鬼都听不懂的话忽悠大众;贫富分化以及各种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来的色情、暴力、低俗,这些都是眼下真真发生着的事实。欧美国家在经济管理上真正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地方是各种法律监管以及战略思维的培养,而我们却从未学习过。,但即使我们去学,相信欧美等国也会因此而批评我们的,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谁都懂,有谁会傻到帮助别人强大起来威胁自己?
崇洋媚外只能学来糟粕,我们应该先理解什么是先进性。对于人才,应当不限其出身与履历,阳春白雪固然高贵,下里巴人又有何尝没有其价值呢?但凡人品贵重学识与能力兼备者,就是人才,若想发展就必先招募人才,这是亘古不变的发展逻辑,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摆脱积累阶段而走上真正的发展之路。
5。通往天堂的路
穷人与富人之间出现矛盾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奇怪的是,N个世纪过去了,这些问题仍旧一如既往地的摆在那里,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换,却始终无法将其移去。现在想想,若站在穷人的立场上观望,似乎一切都是富人造成的,穷人习惯于将贫富分化以及社会的种种不公皆怪罪于富人,更有甚者,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方可慰藉自己那颗阴暗的心,而一旦鲤鱼跃过龙门之后,便全心全意地的加入到了那支昔日被自己仇视的队伍当中去,从此和自己的过去彻底划清界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仔细看看,其实穷人的问题较富人更深更大更多,普通百姓当中,绝大多数人从不反省自己,只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渴望出现一个救己主而非救世主,与过去皇恩浩**下的国民思想相比较,唯一的差异仅在于自私程度不同而已。
在无产阶层的世界里,团结是相对的,争斗是绝对的,唯有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大家才会有团结起来的想法,利益对于无产阶层而言是剧毒之物,它促使了穷人与穷人之间无休无止的争斗;在资产阶层的世界里,团结是绝对的,争斗是相对的,唯有当既定的游戏规则被打乱时,才会出现你争我夺的场面。,最终,利益仍然会驱使富人们走到一起并团结起来以垄断的形式获取财富。
这是个如铁屋子般牢不可破的规律,穷人如若要想冲出这间牢笼,唯一的希望便在于团结,穷人们唯一需要的,便是在和平的发展道路上相互维护对方合理利益与权益的团结,让诸如劳动力竞争性贬值的事情不再发生下去,让每一个穷人能够以生产者的身份站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富人一同享受午后的阳光,而不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出现在统计表里,在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懂得关心他人,这道理几千年来一直有人在说,却始终无效,倘若穷人们能够集体性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话,相信将会改变当中大多数人的命运。
天堂是存在的,但通往天堂的路却是不存在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并实践,在不断地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出这条路来。今天,相信许多人已经找到了这条路,但实践起来却万分艰难,在大多数人知难而退的时候,我们应当谨记王守仁先生教诲,只有将思考与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否则便是镜花水月,再多的美好终究只能成为泡影。
后记一点感想
这本《穷人与富人的战争》里记叙了我的思想历程,一个民族强大与否之根本因素在于民族文化,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固然可贵,但这可贵却仅仅只是历史价值罢了,我们需要的是优秀的思想价值以及如何令优秀的思想价值发挥其最大作用的方式方法,如果有一天我们拥有了这两件法宝,那么任何的困难都必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在写这本书的最初,我便考虑到应当用一种通俗的、直截了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给建筑工人和清洁工人讲广义货币(Mm2)的量化增长对通货的影响,或是对商场的导购讲CPI对内需的预期影响(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压根不知道CPI是个什么东西),又或者将简单的推论用复杂的逻辑关系阐述,让本来人人都能看懂的道理变成天书,那么这本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定有人爱听且有人不爱听,有人赞成且有人反对,但倘若失去了“通俗”这柄利刃为读者披荆斩棘的话,那么所有的发言都将会像海绵落在地上一样,甚至不如缄默不言的好,我所希望的效果是像讲故事那样将自己的所知所觉写下来,因为我们的大众是最喜欢听故事的。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数据说话,尤其是我们的经济学家们,通常情况下喜欢将数据当作做学术研究成果,能背数据者便是专家,而且现在真正下工功夫背的已经不多了,绝大多数都是照着发言稿在念。其实有些数据普通大众根本没无必要知道的太具体,因为知道了也没有用,就好比中投于X年Y月Z日在某国际金融企业投资N亿美元,双方签订S条约,而后经过H年,中投亏损M(M小于等于N)亿美元,此次事件中的各项未知数普通老百姓确实没有知道的必要,热心的百姓只需要知道中投投资失利造成巨额亏损就可以了;但有些数据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知道的,任何关乎国家形势、国际形势的宏微观数据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都是有价值的(我们的GDP与CPI除外),像是我们未来的可利用淡水储量、森林面积、冰川融化速度、湿地破坏程度、空气恶化速度、内陆水土流失增长率、沙漠化增长率、沿海海洋污染破坏程度、煤炭储量、各类矿产储量、耕地面积、粮食农作物种植成本变化率等等,这些才是热心的民众们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如今我们全体国民又一次进入到了一个集体性麻木的时代里,生活在沿海的人对内陆沙漠化灾害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反之,内陆的民众对沿海的污染以及气候灾难亦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各自都摆出一副看客的嘴脸,东西南北互不知冷暖,人心道德皆分崩离析且呈钩勾心斗角互不相容之势,人人怀揣自私自利之心,且目光狭隘犹如井底之蛙,全民普遍精明至极且愚蠢到家,这是贫富矛盾以及各类矛盾纷纷出现的大前提、大背景,如果我们在思想上不能作做出质的转变,那么为缓解贫富矛盾以及其他它各类矛盾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只能奏一时之效。
今天我们的社会两极分化已经十分严重,可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观点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决定了贫富分化的尺度,一旦超越这个尺度,社会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定,这种临界尺度带有熵的特征,但却因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转变,导致我们很难对其作出量化标准。如今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刻的思考并从中反省:一是认真地的分析和判断贫富问题,看看我们究竟有没有超越自然法则下的临界尺度;二是无论超越与否,都应设法补救,必不能再使其继续扩展下去;三是反省,必须认真的反省这一切,否则即使这一次能够成功完成抢险,往后还会再次重蹈覆辙,我认为这也是本书的根本价值所在。
贫富差距的问题,其实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要阐述清楚也很容易,并不需要用一本书的篇幅来作论,但它就像是一盏灯,在黑暗中指引着我们,让我们可以摸索到一些事情的真相。,在不断发现真相的过程中,可以让晦暗不明扑朔迷离的内外局势渐清渐明,这才是研究贫富问题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的时候,往往都是以简单的逻辑而示人,但是这样一来,许多沽名钓誉的精英就失去了价值,所以便有了笼罩在各类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头上的神秘面纱,如果一旦有人将这层面纱揭开,观众席便会哗然一片,正是这种哗然与咋乍舌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是多么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所以从这一角度讲,精英阶层对大众的隐瞒、欺骗和误导反而起到了鞭策的作用,即使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也是人在社会活动当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随波逐流的人永远难成大器,赚些蝇头小利也只能艰难度日,唯有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抓住机会。
现在有不少人迫切渴望得到一套完美的成功学理论,但这注定只能是个幻想,没有什么书可以直接转化成利益,除非是神话故事里的天书。对于穷人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唯一的回答是——团结!如果有一天无产阶级能够团结起来的话,财富就一定会主动靠拢过来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皆是如此,除了团结,不会再有第二条路可以让穷人集体性的、彻底地的改变命运。要团结,就必须要有思想,要有正确的信仰,这一切说到底还是文化意识的转变。,一座金矿不足以养活一个败家子,但一套优秀的思想却足以壮大一个民族,俾斯麦与德国就是最好的例证。我清楚地的知道,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有不少人认为国家、民族与个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联,这是一种荒谬的想法,如果再不及时地的转变观念,那么将会成为未来残酷的全球化竞争当中的第一批牺牲品,无论富人也好,穷人也罢,金钱的价值永远都是建立在国家价值的基础之上的,国际金融市场对货币的承认范畴只有主权货币,连建立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基础之上的超主权货币都难以得到许可,更何况其他它呢?如果一种货币失去了国籍,那么就是一堆废纸。
此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不少朋友曾建议我撰写一些关于底层大众应当如何投资获利的内容,好让穷人能够赚到些钱,但我坚决反对这一建议,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并且自己也不怎么富裕,没有什么生财的秘笈籍可以拿出来显摆,现在瞎编一些成功之道出来招摇撞骗的人非常多,并不缺我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