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毁灭在辉煌的梦里穷人的马奇诺防线(第1页)
第五章毁灭在辉煌的梦里——穷人的马奇诺防线
1。处在飓风边缘的人们
当飓风袭来的时候,人们大体都了解是怎么回事的,最先倒霉的往往都是处在边缘位置的人。经济上的飓风也是如此。
我们的主流经济学家们总是喜欢评论经济危机云云,但什么是经济危机呢?有没有一个靠谱些的概念呢?不要总是忽悠我们的老百姓行不行?经济危机之后又冒出来个词叫做金融海啸,谈论完经济危机的老百姓又开始谈论起金融海啸了,我对此愈发觉得悲哀,吃饱喝足的百姓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高声议论着金融海啸来了应该怎样应对,这也是拜那些专家们所赐。
既然是专家,就不会不理解什么叫经济危机,也不会不明白什么叫金融危机,这些本就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专业性学问,偏偏被搞得讳莫如深。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已经相信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或者所谓的金融海啸,因为美国人傻,明明知道次贷放松会出现泡沫还偏要一意孤行的任其发展下去,结果发生了次贷危机。,还有雷曼兄弟的倒闭,我们说美国人愚蠢,该救的不去救,不该救的却下了重笔。感觉我们很聪明,虽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究竟聪明在哪儿了,反正就是没有被经济危机冲垮,人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美国是963。1万平方公里;中国的人口是13亿多,美国的人口是2。4亿左右;中国的耕地面积是1。03亿公顷(此为2008年数据,因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之迅速,故在作参考时须缩水),美国的耕地面积为1。79亿公顷;中国的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079公顷,美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71公顷。美国目前对耕地、森林、水源以及草场的保护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在这里不愿再举出过多的数据来说明这些问题,因为形势已经非常明显了,美国人的的确确将自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当中,对于这一切,我们的专家们却竟然熟视无睹。21世纪的今天,我们绝对有理由去怀疑美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去工业化的改革,并且这场改革的核心并非经济,而是政治,这也是建立在未来全球大配置需求基础上的战略转变,就这一点而言,我坚决否定对于美国经济危机的论断。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明确地的看出,美国,一个占世界人口130左右的国家想方设法的保护住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4%,他们究竟想要干什么?这才是我们如今真正需要搞清楚的问题,难道美国不清楚城镇与农村的效益差距吗?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傻子,因为我们太聪明,聪明到在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斗争中经验十足无往不胜,因此我们开始自负,并渐渐的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本应有高度和广度。今天美国的所作所为我们之所以不那么在乎,是因我们还没有被其所困,待到三十年或是五十年后,我们一定会为今天的一切而感到羞愧和懊悔的。
20上世纪东西方两大阵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向世界所有国家宣读了一则重要的经验——粮食,是生存之根本。在戈尔巴乔夫挫败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纷纷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耕地和自然资源,今天美国更是为此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要知道,我们不是瑞士,不是梵蒂冈,当我们的主粮从自给自足变成进口,也就意味着我们离崩溃不远了。,现在有专家声称粮食是可以用货币购买的,但假如有一天粮食价格大涨或者我们的货币币值大跌,又或者美元币值大涨的话,在我们的耕地不足以产出足够的粮食以供内需的前提下,专家又会怎么说呢?首先我们并没有取得世界主要粮食品种的定价权,其次我们没有化肥的定价权,必和必拓(BHPBilliton)目前正在加紧收购加拿大钾肥,无论最终结果怎样,我们都应当有所防备,因为这说明已经有人开始行动了,我们将会陷入困局。
在经济上,只要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就永远不可能与美国相抗衡,超主权货币仅仅是场华丽的梦而已,欧元的惨败就是最好的旁证,欧盟敌不过华尔街的高盛,我们的专家们又凭什么去争呢?只要用大局战略的眼光去看,一切都是那么的明朗,从我们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到发达国家大开国门欢迎中国富豪入籍,从我们的转出口制造业竞争环境的逐步恶化到美国破费周折的鼓励越南与印度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及高科技产业,从我们的耕地面积逐年削减到发达国家以严刑峻法保护自己的自然资源不被现代化建设所侵犯,还包括了美国向印度、越南大肆出售军备,以及在日本附近(本应属于我们的冲绳岛)建立军事基地等等。,这一切都在向我们预警,未来一定会有艰巨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一场飓风正在悄无声息地的向我们逼近,对于这飓风,穷人是最缺乏抵抗力的群体,而贫富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穷人越来越多,待到飓风来临时,则必将成为遭飓风边缘摧残的第一波人群,而富人处在飓风的核心,在其财富消耗殆尽之前,我想应该会是风平浪静并且乐不思蜀。
可以试想一下,在我们的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当某一天主粮进口成本上涨时,我们的穷人该怎样去生存呢?单是美国必和必拓公司预收购加拿大钾肥的消息就足以说明形势的严重性与紧迫性,如果发达国家将钾肥成功垄断,那么价格必定要上涨,我们自己的粮食会因化肥成本的增加而涨价,再加上我们的耕地正在迅速减少,未来必然需要大量进口主粮,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定价权,所以国家到那时为了维护穷人的利益,则很可能采取多发钞的措施来缓解穷人的生存压力,因为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那些头脑睿智的专家们估计有90%的可能性会赞成用加印货币的办法来应对危机,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大众所熟悉的名词——通货膨胀(事实上并非通胀,而是滞涨,我们会完全陷入死局),市场会表现出恶性通胀,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使我们陷入极为被动的状态,并且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委实令人堪忧。这一切都切实地的关系到了每一个底层个体的生存与死亡,而非空论。
我们对此必须要尽快作做出调整与转变,好在目前看来,领导者改革的意愿是比较坚定而明显的,希望在未来的大局势多元化形势下,我们的能够制定出切实的战略方针,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2。十亿穷人为美国买单
如今我们的穷人非常关心诸如贫富差距、财富分配等词汇,因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的体会到了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同时这也是必须要尽快得到解决的带有紧迫性的问题。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前提,我们到现在却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那就是穷人的划分——穷人应当具备怎样的特征?倘若这个命题无法圆满地的回答出来,那么缩小贫富差距的愿望就永远不会得以实现。
穷人应当是在经济上需要帮助的人,但如果按照联合国每年365美元的贫困标准来计算,美国46%的穷人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其典型住房一般有三间卧室、两个卫生间(一个有浴室,一个没有)、一个车库、一个阳台,穷人中住房拥挤的只占6%左右,75%的穷人家庭拥有一辆汽车,其中30%的家庭拥有两辆以上汽车,76%的穷人家庭有空调。但尽管如此,这些“穷人”们却仍然在享受着美国政府的各项帮助和优惠政策,政府每年对穷人普惠制的社会福利支出相当于美国GDP的9%,美国人口普查局将2009年的贫困线订为4口之家年收入2。2万美元以下,并且是税前现金收入,不计诸如房屋等固定资产。相比之下,再来看看我们的穷人:2009年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处在“绝对贫穷”以年收入不足786元(人民币)计,全国有1479万人;“相对贫困”以年收入不超过1067元人民币计,有4300万人;若按国际标准每年365美元计算,我们的贫困人口则超过1。5亿,并且是将固定资产计算在内的统计结果。有人也许会对这些数据感到惊讶,但我想,如果抛开城镇人口的房屋资产以及农村人口的土地资产不计,那么1。5亿这个数字恐怕要扩大至少5倍了。
我们的农村人口普遍贫穷落后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目前的贫富鉴定应主要针对城镇人口(包括进城的农民),因为农村的土地可以养活农民,但城市的高楼大厦却是死物,无法为居民带来收入(普通居民,房地产商等投机者除外),这是很危险的,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剧,我们对于城镇人口的收入等级划分却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往往是去年的标准到了今年已经过时,城市人口中究竟哪些人可以算作是穷人,没有答案,因为现在有钱的人在哭穷,没钱的人也在哭穷,从发问式的调查中取得真实的信息是根本不可能的,财产申报的办法也早已落伍,装穷谁不会呢?开着豪车排队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时常出现,屡禁不止,这些人若成功的购得了低价房产,那么对于穷人而言则意味着又失去了一份改善生存的机会。政府应当尽早的拿出一整套合适的贫困标准,如今不少县市级城市制定的贫困标准早已到了令人崩溃的边缘,而有些地方则又显得较高,这种现象若继续下去,那么真正需要帮扶的穷人则难以得到相应的补贴。
另一个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是穷人的财富究竟去了哪里,这也是个难解的题目。通过反复的观察,我发现如今城市穷人的生活资料大体上是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丢失的:一是劳动收入“被竞争掉”;二是人民币币值的萎缩(也可以理解为通胀,因表现方式大体相同);三是民生必需品(包括教育、住房、医疗、食品等等)被垄断导致价格高涨。
首先对于劳动者们应得的合理的劳动回报“被竞争掉”,我们应当为此而感到耻辱和悲哀,这是如今在每一个劳动者身上都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因为具备劳动生产力的“人”已经被扭曲的市场经济错误地的判定成了一种“资源”。,比如技能相同且能力相当的A和B同时竞争一个岗位,A要求每月1000元工资,而B只要求800元,老板们会选择谁,答案十分明显。,但这样一来,劳动者A为了生存,就注定会和B进行自我贬值式竞争,被竞争掉的那一部分收入,则归了老板;其次,在民生必需品方面的垄断性经营加市场化经营,可以说是极其完美地的巧取了普通大众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财富资源,垄断意味着控制需求,市场化意味着以利益最大化为基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猛于虎”。如子女上学,初中三年费用往往是小学六年的N(N绝对大于等于1)倍,高中三年又是以往九年的N倍,大学则更加朝着离谱化发展,为了让孩子得到一个公民本应得到的受教育的权力,一个普通家庭往往要花费全家净资产的30%左右,结果子女毕业后仍然就业困难,而教育机构则又一次看准市场,积极鼓励考研、读博甚至出国留学等等。如此这般,并非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多赚取学生父母的金钱。,住房亦是如此,贷款20年或30年,结果房子的寿命只有50年(住建部官方称:如今商品房寿命在30年~-50年左右),一个普通家庭未来的财富也因此而被市场做空。
1979年到1995年间,中国一大批中青年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其中大多数人如今都已成了腰缠万贯的富人,同时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也有无数的知识分子坐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快车,如今也大都早已成为了社会各类科技技术行业中的基石。可如今改革开放的大浪潮早已过去,而高考也不再具备可以改变知识分子命运的先进性,因此80后、90后可以说是最倒霉的两代人,他们非但没有赶上具有个人发展空间的历史时期,如今甚至其中许多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在此不得不思索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垄断了机会?有人说是市场,有人说是富人,也有人说是权力,但我却认为是底层人民自己。我们的基因中带有一种非常怪异的分子,它使得我们习惯性地的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奋斗终身,让我们习惯性地的将自己的眼光放低,这是很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又是绝对的事实。
中国农村人口十亿左右,包括现居住于农村的和进城打工的,这也是中国穷人的主力军,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大致为建筑业、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行业。房地产以及其他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薪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老板们通常有恃无恐,如果不用张三,那么就会有千千万万个李四冒出来,这就是竞争性贬值,故而农民工的工资成本在房地产开发成本中仅仅占10%左右,而房地产赚取的高额利润则被老板们用投资性移民、炒股、购买奢侈品等方式挥霍一空;农业方面的问题则更加复杂,包括城镇化建设中大量征地所形成的“去耕地化”,以及转基因阴谋(后文有详解)、土壤环境恶化等,在未来农民可以耕种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涌入城市的农民数量将会继续增大,仅此一点,不容乐观;至于制造业,例如家喻户晓的美国苹果公司,每年向中国下大量的代加工订单,让我们耗费自己的资源和压榨自己的劳工去赚取iphoto或touch等产品的零售价的零头的零头,然后美国人再将这些产品打入中国市场赚取白领、小资们的钱,并且因此为美国一大批掌握着尖端技术和先进营销经验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不错的就业机会。
穷人财富的流失从整体上观察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操作,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从一开始被富人赚取到最终通过各种途径流出境外,简直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优美连贯令人惊叹。曾经有学者亦对此发问:,“怎么就这么顺溜?”。美国人可以轻松的赚取我们的财富,而我们却无法撼动其社会大众一丝一毫的利益,一切还是要看本质。,美国人从来都是赚别的国家的钱,借别的国家的钱,然后去打别的国家,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我们却还在一味地的奉承,并且乐此不疲。如今我们的十亿穷人中有多少是在为美国打工?未来新增的穷人又将何去何从?富人们何时可以不将自己的财富抛向国外?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待到人们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终于普遍性出现生存危机的时候,早已丧失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3。小资产阶级的幻梦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的各行业市场也相应的愈发艰难,许多大型企业连年亏损,中小型企业举步维艰,这才是当下的真实状况。对于小资产阶级,或者也可以称作中产阶级,他们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而言,无疑是最为痛苦的那部分人,因为要往上攀登却找不到路径,而若沦为底层人却又不甘心,如此,只能费力保持着眼下的地位,这就像是在逆流中使自己处于静止状态,非常的艰难。许多人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站到顶峰成为上位者,这种思维是人类共有的特性,但对于小资们而言,这只不过是一场闹剧或者幻梦,因为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的淘汰中产阶层,在这种大趋势下,小资们的未来将会是非常不妙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许多人很幸运地的成了所谓“有车一族”、“有房一族”,并深深地的以此为荣,四处张扬,仿彷佛那房和那车就是自己活着的价值似的所在。小资们通常讲究情调,住高档酒店、去国外旅行、在高档咖啡厅享受优质的服务等等,心里计算着与某美女共度良宵之类的事情,偶尔抱怨一下路边随手扔垃圾的农民工没素质。这些白领、小资们过着令人许多人羡慕不已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的背后是怎样的呢?房贷、车贷、公司的琐事、同事之间的勾钩心斗角以及不见曙光的未来是最令中产阶层烦恼的事情,有着过大压力的他们,生活其实并不怎么美好。当一个人将快乐当作做面具时,快乐对他而言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产阶层在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它的诞生是“纯属意外”。正常情况下,社会机制是具备更替功能的,底层的人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加入到中产阶层的行列里,中产们又可以通过努力攀升到上层社会群体中,而后为社会作做出相应的回馈,这种回馈的本质是替社会各个阶层群体架起一道桥梁,让未来的底层人和中层人可以继续正常的通过努力正常上升。,如此一来,一切都会显得井井有条。,但是我们如今却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社会逻辑,并且已经堕入到双重马太效应的泥沼之中,即在各阶层群体之间财富分配失衡的同时,各阶层群体内部也在不同程度的出现资源分配失衡,两极分化也因此而产生了恶性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中产阶层的存在是不具备合理性的,因为富人在巩固和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又要剥夺底层人的财富,并且大都是以掌握着垄断性资源为依托,这样一来,中产阶层则成了夹缝中求生存,当个人平均拥有的财富与资源高于底层群体时,则无疑会成为富人们掠夺的对象之一;而对于底层穷人们来说,中产阶层因压力较大而大多过于在意自我享受,有了点钱便要购房购车或是以享受各类服务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这样一来,则势必会和穷人们在生活节奏上脱节,最终因底层穷人普遍的“仇富”心理而被纳入到被排斥对象的行列之中。,因此,中产阶层所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然会越来越大,这就好比是富人甲和穷人乙两人在冷战,你想和甲一样成为富人,却又不想得罪乙,而与此同时富人甲却并不愿意你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分一杯羹,这样子夹在中间,结果一定会成为擂台上首个牺牲品。
对于中产的认定与划分决不能依循数据和理论为指导。按照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中产阶级划定标准,每日消费10到20美元属于中产,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70到130元,这个数据是非常荒谬的,因为上海人每天的消费会比这个标准还要高,而在甘肃、青海、云南、四川等省的二、三线城市里,由于城市消费空间狭小以及生活成本较低等,导致普通的白领根本无法达到日消费10美元的标准,这些地方的普通大众每天消费30元人民币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在上海、深圳等地每天消费200元人民币也仅仅只是处在温饱的水平线上,根本谈不上享受生活。我们的专家总是叫嚷着要与国际接轨,仅从中产的划分问题上就可以看出这有多么的荒唐,如果与国际接轨,按照联合国的数据来进行规划,那么在上海、北京等城市生活的公民几乎全是中产,而全国所有的次级城市却几乎找不出一个中产,如此简单的道理专家们居然视而不见,依旧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进行宏观统计,变相人为地的提升中产比例。客观的讲,我们国家根本不存在大量的中产阶层群体,同时也因各地民生必需品的物价指数都不相同,所以中产的划定标准也很难确定下来。
穷人的劳动价值会在竞争中贬值,中产也同样面临着这个危险。我们的企业首先在国际竞争中就已经出现了贬值现象,自2000年以来,我们的企业价值与效益逐渐的开始不成正比,这中间增加的成本或失去的利益则必然会加载到每一位中下级雇员身上,底层穷人如此,中产小资们也不可能被赦免掉。
穷人的财产会在富人的垄断性经营中被掠夺,中产也同样面临这个危险。现在有“一个中产换一套房”的说法,这种看待方式应当还算是较为乐观的,因为中产供房早已成了普遍现象,“房奴”中60%左右属于白领小资一类。曾经有一位白领向我诉说自己的遭遇:没有任何保险项目每月8000元薪水,偿还房贷3200元,偿还车贷1100元,汽油加停车费400元,水、电、宽带、天然气等600元左右,餐饮食品消费800元左右,每个月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花费在什么地方的开支需要600元左右。这样的生活使他需要十分卖力地的辛苦工作。,而一旦出现任何变故,比如生病、工作调动等情况,就会将一切打乱,甚至会让他重新跌回到底层生活水平线上,且若对此类消费模式进行观察,便不难看出,所谓的中产并没有真正享受到什么特殊的生活,而是仅仅过上了一种正常人的生活罢了,最大的开支是住房,这是基本需要而已,到如今反而成了一种奢侈品。因此,我们的所谓中产阶层实际上大都是“被中产”了而已。
自我价值在竞争中贬值,财富在垄断性必需品的使用中被消费掉,这是压在中产阶层身上的两座大山,未来只要这种情况不改变,那么中产小资们跻身到上流社会成为富人的梦想就永远都难以实现,并且随时有可能再次跌入到底层,要时刻为此做好心理准备才行。
4。穷人的理想与幻想
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个人、家庭或企业,如果在21世纪的经济环境中想要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要具备登高望远的能力,国际竞争可以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里,会孕育出大量的机会,只有对此有所准备的人才有抓住机会的可能性。
在国际竞争中,我们目前实际处于劣势,欧美发达国家和中亚、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正在不停的提升战略意图,未来必定会出现一次大的改变,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许许多多的穷人们仍然在麻木地的寻求成功之道,将那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们留下的只言片语奉若圣旨。,在此我想告诉那些正在钻营成功学的渴望空手套白狼的人们,人类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没有多少新鲜事可言了,大多是前人说过的或做过的,与其煞费苦心地的琢磨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们留下的只言片语,不如去读一读历史,会更加受用。
前上面也已经讲过,我们的社会竞争机制是存在着严重问题的,竞争不具备公平性与开放性,因此我们的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为无冕之王,个中缘由也只有其自己心里清楚,那些所谓的人生模式非但不能够起到被人效仿的作用,反而会对效仿者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犹如东施效颦,再努力也不可能装出西施的样子来。我们总是喜欢做梦,富人如此,穷人亦不例外。,诸如费心的研究计算彩票的一类人群也已经懒得多作批评,对于热衷于创业的那些头脑发热的分份子们,我想,应当朝着他们头顶泼一盆冷水才是,也该是清醒过来的时候了。其实创业是不应当受到批评的,这是积极的、富有魄力的态度表现,但在看不清形势,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胡乱地的搞东搞西,便是应当坚决反对的。现在的许多底层人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腰缠万贯,穿金戴银,抑亦或房车兼备等等,可在学习所谓成功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学习到最重要的一点:一个梦想的实现固然需要结合实际,但如果梦想彻底变成了金钱的奴隶,那这个梦想还值钱吗?倘若怀揣着这种思想去奋斗,相信最终也只会以阿Q那般结局而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