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责任感富人的使命(第2页)
事实上,我们已经渐渐的将可以卖的东西都卖得的差不多了,但人们的生活收入却并未与光彩夺目的GDP数字成正比。我们允许外国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建立工厂、公司,搞各种各样的企业,并给予其十分优惠的政策,这在当年看来仅仅是一招抛砖引玉而已,并没有打算着给外资以长期优惠的政策使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生根发芽,而仅仅是想借外国人的钱来推动中国第一波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罢了,但人我们后来却渐渐地的迷失了,将外资看成了经济发展的必需品,导致我们现在似乎已经离不开这些外来资本的支撑了,使得外企在中国市场横行无忌嚣张无比。,自20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的民族企业被外资大规模收购,自来水领域以及肉制品行业都已经被外资所占领,餐饮食品被西化,这都是曾经和现在正在发生着的事实,我们是要开放市场,但开放必须是有尺度的,对那些关系到民生安全的行业,我们不可以再熟视无睹,任由其发展下去,最终不仅我们自己的资本会被挤垮,国民的健康安全也会被发达国家所控制。
如今我们完全具备自己搞产业的能力,高科技方面落后于他国,但诸如发展饮料、快餐之类的产业总还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我们却始终将外资企业作做为经济的主流,对其呵护备倍至而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本土中小型企业却视而不见,这种做法是极其荒唐的。招商引资,这个美国在冷战之后为了恢复其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增长而使用的黑洞式商业招术,却被我们给用反了,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扶植民族企业的发展而必须将市场向外资型企业倾斜吗?吸引外资的本意是要让外资进入我们荒芜萎靡的市场,然后利用外资企业将市场发展开拓成为一片绿地留给我们中国人自己享受而付给外资企业应得的合理回报,这才是我们的原始目的,是为了促进我们的进步,而不是为了让外资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反客为主,吞噬我们的市场资源。如今走进一家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几乎七成以上是国外的品牌,我们消耗自己的资源为别人做代加工,并给予其优惠的政策帮助其在我们自己的市场上击败自己的品牌,我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难道我们的电子产业真的落后到连MP3这种东西都不能与外国品牌相抗衡吗?为此那些鼠目寸光的富豪们应当清醒一下了,不要再麻木地的以接外国人的订单为荣,奋起一搏,哪怕失败了,也是虽败犹荣,况且成功的可能性并非是零。
谈到这里,必须额外的说明一下,外资大举占领中国市场的弊端。之所以是额外,因为它本应该是常识,却因为我们的一些专家将这种人人都能想明白的问题硬是给搞成了哥德巴赫猜想,故而便有多费些笔墨的必要了。例如我们的制造业为何总是滞留在代加工转出口的范围内?是因为外资在控制着我们的进步。单是它们每年向我们的工厂提交大量的订单,就会使我们自己无暇顾及市场的发展与转变,失去了所有具有先进性的发展机遇,而它们便乘机攻占了我们的市场,使得中国现在没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走出世界的服装品牌、手机品牌、汽车品牌(沃尔沃被收购并不是因为吉利这个品牌是世界级品牌,事实刚好相反)等等。,我们的棉布、钢铁等农作物与矿产出口数量世界领先,品牌输出为零,这就是外资控制我们的模式,让我们消耗自己大量的资源完成经济增长,但却使我们没有其他它的动力再去发展先进的科技产品以及商业模式,导致如今中国被人称作是“世界工厂”,我们还糊涂地的认为这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此引用一段网络上的资料: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有一位国企领导人向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发问:“中国的一些城市提供免费的水电给外国投资者,新加坡政府能否在地产出租和水电费方面也同样给予一些减免呢??”吴作栋的回答非常干脆:“我们不能进行这种以提供不计经济回馈为基础的竞争。假如我们要求新加坡能源公司提供免费的水电,新加坡能源公司从哪里取得资金?它会向政府拿钱。然后,我们再和另一个人在很不经济的基础上竞争,最后,我们就破产了。”吴作栋强调说,“政府必须计算过后,使竞争在一个可行的长远的基础上进行。”
从这段对话上至少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做法与新加坡的做法有很大的区别,至于说是我们做得的对,还是新加坡做得的对?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我们今天在对待外资方面的误区不是战术上的错误,而是战略上的迷失,且间接地的使我们社会大众以及穷人的财富与整个民间经济的运作出现了恶性循环。外资企业占领中国市场份额逐渐增大,使得我们的富人无法经营与生存,便纷纷将产业卖掉或关闭(稍大些的则是被外资收购),拿着本应支撑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的钱去炒楼、开医院、办学校,因为这些行业更容易赚到钱。商人们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心态来经营医疗、教育等行业,对普通的老百姓以及穷人而言,这便意味着一场灾难的来临,但这是社会发展无法避免的过程,我们所能够盼望的,仅仅是最大限程度地的缩短这个过程的周期而已。
在此,必须要提醒那些在国内化装成狼的富人们,外资这群化装成羊的狼被我们引了进来,他们绝不会吃我们老百姓的财富,因为它们深知中国老百姓的财富早已被一部分富人啃食殆尽,所以那些真正的狼的目标,是我们的富人,是那些吃草吃肥了的羊群。在中国的富人忙着炒楼囤蒜的时候,那些真正的狼已经成功地的掌控了我们的电子制造业、服装纺织业、文化娱乐业以及餐饮食品业。,相信在不远的将未来,我们的富人将会面临到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是继续炒房还是奋起一搏,答案正在揭晓之中。
5。T型攻势的形成
当我们的富豪们还在钩勾心斗角或者还在商量着如何圈地囤蒜的时候,发达国家所培养出的那些真正的商业精英们,已经以国际化的思维眼光给中国经济布下了一道巨阵。
我在上文已经中提到,在不久的将未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精英们极有可能会对中国的资本持有者们进行一场绚丽的残杀,这并非空论,而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论点。我们要明白,在大配置需求的战略眼光下,我们的经济所处的境遇根本无法令人乐观,中国富人迎接国际竞争的姿态是做梦,我们本土经济的资本持有者们就是一支带有浓厚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梦之队,习惯于在酣睡中**着胸膛迎接刺刀,对于未来的国际化市场竞争而言,美国有微软、苹果、IBM、Google等等国际化科技型企业。,日本后来居上,也有了SONY等品牌作为依托,这些企业在平时具备为国家创造利润、在实践中培养高端人才、解决内部就业等功能,而在非常时期则可以瞬间转化为具备科技垄断性能的国防力量。,无论投入实战还是威慑,都能起到很大的政治助力功效,可我们有什么?除了消耗自己的资源、污染自己的环境、压榨自己的劳工替这些公司做代加工帮助其在产业上完成利润增长以外,我们一无所有,仅此一项,我们就输在了国际竞争的起跑线上。未来的国际竞争已经远不再是单一的经济体竞争,而是建立在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大配置需求下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这绝非危言耸听。,地球资源所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极限是90亿,而目前世界人口已接近70亿,预计2050年会突破100亿,不知道中国的富人们是否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现在世界上存在着以英美为主的霸权体系,在这种情况下,霸权主义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理,任其自由发展下去。
“中国每年消耗着全球约一半的水泥、三分之一的钢铁和四分之一的铝。中国电网每年扩容1050亿瓦,超过了印度全国的发电量。对于中国所依赖的那些大宗商品的价格,这一切即使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也肯定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譬如,2008年,中国需求推动油价涨至每桶140美元这一令人不安的水平,其后也一直为油价提供着支撑。”——《金融时报》
中国每年对全球资源的消耗世界第一,人口数量位居榜首,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无止境地的消耗下去,按照世界银行预测的2050年地球人口超标的数据来推测,未来20年发达国家极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采取扼制其发展的措施,不知道我们的资本持有者们是否明白其中的含义,这一切都将意味着发达国家必定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采取禁锢,防止中国继续无尺度地的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这是明显带有政治成分的经济战略。,近年来美国向印度、越南、日本以及我们的中国台湾大量出售军备,并鼓励我们的我国周边国家发展高科技产业,允许印度发展核事业,对中国大陆地区内地却始终连一支手枪都不卖,这些态度皆表示出了对我国们的制裁方式正在多元化。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们的资本持有者极度缺乏在大配置需求下的战略眼光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战术应对能力,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在这种大战略背景下,我们必须清楚地的认识到,像微软、苹果、SONY等这些国际化品牌,其真正的价值绝不在于为其本土的财政税收以及GDP作做出贡献,而是在未来的战略实践中充当黑客和打手,这才是发达国家千方百计也要维护扶植这些企业的目的所在,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拥有这样的国际化品牌型企业至少两个以上,并对此呵护备至,因为那些战略精英们清楚地的明白其真正的价值所在,而我们却还在一味地的配合着他们的行为,甘愿作做为附庸品赚取蝇头小利,这是要命的思维模式,就这一点而言,我甚至怀疑像LV这样的世界名牌服饰其背后也离不开本土政府的支持,怀疑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政治决策产生影响,比如说向发达国家定期更新提供大量信息帮助其研究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结构问题,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此谁也无法肯定或否定。目前中国的电子消费品市场已经被发达国家打出的国际品牌所占领,我们的制造业也被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利用国际劳动分配的巧妙手法所控制,未来一旦开始采取行动,仅此两项,就可以在瞬间让中国的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这绝非信口雌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电子消费品市场凭借苹果、微软、SONY、IBM这些品牌背后的实力以及知名度,倘若全力进攻,在一夜之间击垮我们的本土电子品牌是没有丝毫悬念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根本不足以约束它们的行为,到时候无论是打价格战还是打质量战,我们的民族品牌都撑不过三个回合,之所以这些打手们现在还在潜水,还在与我们正当竞争,只是因为时候未到罢了。
在这里有必要额外的谈一下日本,在多元化的战略配置下,日本表现得的非常聪明,在经历了20上世纪90九十年代那场大衰退之后,日本人深刻地的认识到了两线作战的痛苦,因此面对未来大配置需求下的国际竞争形势,他们选择了向美国妥协以寻求庇护,就像是一只狼犬在面对一群狼将要袭击一群羊时,会本能地的站在狼的一边,这是个极其明智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因此SONY等日资品牌在未来对中国的本土电子品牌构成严重威胁是必然的。,当然,也包括汽车以及化妆品在内。凡是与工业、科技、艺术创造有关的产业,我们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唯一具备竞争力的只有能源和矿产资源,也都在渐渐地的消耗殆尽。
另外,对于上面所提到的关于外资品牌通过价格战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击溃本土企业的论点,相信有不少专家会认为是天方夜谭,我认为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中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打倒到对手的根本之道是在于占领消费者的头脑而绝非股权之间的钩勾心斗角以及金融层次的争锋对峙,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因为我们的基础太薄弱,如果在凌驾于产业竞争之上的金融竞争平台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金融资本竞争,我们毫无悬念会输得的一败涂地,在与国际金融资本合作尚且屡屡失利的今天,更何况竞争?我们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唯一的优势在于本土的利厚,消费人口数量的庞大是我们在本土与外资竞争的唯一优势,在本土依靠产业竞争与西方金融资本周旋,只有民心所向才是战场上唯一的后援,企业在本土失去消费者的最终结果就是被敌人吃掉或自己关门。,当然,企业老板们也大可以选择将财产兑现然后半夜偷偷溜走。以国美为例,假如忽然之间人们都不再去国美购买电器了,那么黄、陈之战又有什么意义呢?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巨额的货币资源被国际金融侵吞,然后品牌被对手收购,从此国美摇身一变成为外资企业,我想这种结果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之所以国美现在名义上还属于民族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的几年里全国消费者的支持使得其资本积累得以迅速扩张。
关于制造业方面,则有必要以重笔阐释一下,因为这是我们的死穴之一,消费品市场被侵占,我们损失的是资本持有者的未来现金流以及市场份额,社会需要承担的也只是一群失业的城市工薪阶层以及白领,这部分人是具备现代化劳动竞争优势的,他们大多有专业技术和较高的文化知识,再就业困难程度较低。而制造业则完全不同,一旦出现问题,就不会仅仅是经济上的麻烦,它极易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这也是现在政府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的一点。
另一方面国内的民生必需品(如粮食、蔬菜、食用油等)价格不断上涨,住房成本也越来越高,交通出行以及看病就医的费用也居高不下,并且制造业工人普遍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生活成本会比内陆地区更高,这些工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以及城市边缘的贫民区,其中将近一半的工人家中土地早已在城镇化建设中被征收,因而这样的大规模失业对于他们而言便意味着再无路可走,接下来会怎样呢?沿海地区一旦因此而失去秩序,相信中国经济的好日子就彻底到头了。现在民营制造业企业工人的工资回报大约占企业出口利润的10%左右,如果那些老板们还认为自己是狼而工人是羊的话,那将是最后的意**。
事实上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对我们采取了攻势,我们就像是被一根T型的钉子钉住了一样,无法施展,难以转变,对此企业经营者们选择了将资本砸进楼市、囤积民生必需品或者做境外投资,那些通过工人辛苦劳动、通过消耗我们的资源以及污染我们的环境得来的货币就这样被扔进了投机市场的黑洞中,最终被虚拟消耗掉。这种情况从2008年起就已经开始发生了,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爆发,是因为T型钉子上面的黑手还没有完全按下了罢了。
6。鸵鸟思想与国家主义
鸵鸟思想是什么?当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总是喜欢将头埋在沙子里,然后告诉自己一切都很好,这也应当是阿Q精神的另一个版本。国家主义又是什么?洛克菲勒在美孚进入亚洲区之后作做了一份演讲报告,报告中的第一句话是,“Thanks,America……”。,同样的话,盖茨在决定捐出自己大部分财产时也曾说过,后来我发现,任何一个无论在哪一领域取得成就的美国公民都说过这句话,只要翻阅过这类报告或资料的人,就一定会发现这个共同点。我想,应该不会是美国的社会高层官僚们逼他们这样说的,他们都是自觉自愿地的说了这样一句话,有没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
我们是一个没有新陈代谢的国家,富人会富二代、富三代的富下去,只要不出现败家子,官员也会官二代、官三代的做下去,只要不被“双规”,这样的国家机制对于穷人来讲,从某种意义上等于是封锁了未来改变命运的渠道,所以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一旦出生或多或少是被注定了的,一个企业老板的孩子与一个山村农民的孩子未来的命运会截然不同,这种差距在西方国家看来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中之重,美国多少年来都在试图改变这种天然的差距,所以有了微软,有了Google,有了反托拉斯机制,而我们的富人将这种天然的差距看作做是无上的光荣,并在极力地的维护着这份光荣,像古代皇帝那样盼望着千秋万代世袭罔替,而他们的这一切则是国家赋予他们的,他们却不懂得感恩,相信大多数富豪都会觉得一切是自己或是祖上奋斗的结晶,与国家大体是无关的,那么我认为这类人应当赶紧去西非或者阿富汗,因为与国家无关,所以在哪里都是一样,西非奴隶社会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们今天的社会财富是被一小少部分人掌握着,贫富分化所导致的各类矛盾已经接近白热化,只要制造业和房地产一旦出现问题,数以亿计的工厂工人和建筑工人就会被释放到社会上,游**在城市里。我完全不怀疑今后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那些掌握着全社会大部分财富的人是鸵鸟思想的忠实膜拜者,试想一下,一群只想着自己有钱可以出国而对各种危机视而不见的人掌握着社会财富的大部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我们的城镇化建设中,有多少人怀着鸵鸟思想而将农民的利益放在了一旁;在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又有多少毫无国家观念的人将国有资产拱手送人,这些人让自己变得富有了,但却给整个社会埋下了可以预见的灾祸,对此我也绝不怀疑在后世我们的子孙后代面对着国在山河破的壮丽景象会将这些人的坟墓挖开鞭尸泄愤。
现在,2010年已经接近尾声,我想,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富人应该摆脱鸵鸟思想,直面这个社会的矛盾,用自己的财富和能力去帮助那些有有能力有头脑的青年们,并且要对工厂的工人以及盖楼的工人负责,要让这些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权益与合理的劳动回报;在未来,中国的富人必须联合起来承担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有国家主义,要对国家给予的财富作做出相应的回报,承担被侵害了利益的穷人们的保障责任。我知道,这对于千千万万的老板们而言是荒唐的建议,但我想,若长富于民是荒唐的,那么就算是为了长富于己,也应该如此。当然了,富人们是完全可以去外国的,这一点令人无奈。
前文已经说过,美国在经济战略上是拿我们当对手看的,其实包括军事上也是如此。,美国在过去的几年中曾以中国为假想敌而为此展开过多种演习,这样的国家如果能将国门打开并欢迎我们进去赚钱的话,那是绝对有问题的。
美国的基尼系数实际上与我们不相上下,但它却是一个具备新陈代谢功能的国家,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必须要强调以认清的。美国的社会一样是少部分人赚取大量财富,但这少部分人却又是在不停地换血,大多数家族式财团是建立在能者居之的基础之上的,能否延续则完全取决于后世经营者的能力。他们也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同我们一样,允许这少部分人控制大量财富,然而我们在进行这种改进的过程中却似乎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不伤害到其余人利益的情况下,允许少部分人变得更富裕,不幸的是这一点美国人并没有忽略。中国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是美国普通工人的3%左右,每天的劳动时间普遍在15个小时上下,当中最低收入的工人每月薪水在300元左右徘徊,这是城里工厂给出的价码,比美国迈阿密那个地方的工人薪水还要低将近60%,迈阿密的工人是全美公认的最悲惨的人群之一。,在许多年来,只有被歧视的黑人和刑满释放人员才会不得已去那里工作,每月的薪水待遇在美国人看来已经是极不人道了,但与我们相比可算是小巫见大巫。
2006年左右,有位学者公布了一项数据:中国对城市穷人确立的贫困标准是每年每人收入637元到882元,是世界银行每天1美元的14。这个学者有些义愤填膺,认为这个标准已经离饿死不远了,但这毕竟是几年前的数据的,现在的情况已经大有好转,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经提升至410元每月,而一些县级城市也已经普遍升至180元每月的标准,情况似乎越来越好,但这当中有个问题是我们大都不会去思考的,那就是这笔钱最终将发给谁,是否能让真正需要这笔钱的人得到呢?有许多的穷人往往要为几百元而在申请处遭遇公务员的冷眼,并且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会被告知不符合条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富人们穷奢极欲的挥霍,仅江浙一带的富家子弟每年非法改装跑车就可以养活周边大小四百余家经营汽车改装的作坊,穷人领几百元是为了活下去,而他们动辄几万或者几十万元改装汽车是为了在闹市区飙车以彰显自己的特殊地位,这一切不仅增加了穷人心里的憎恶,还为美国提供了一个能够看清中国的机会。,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便一直在持续密切的关注着我们。有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中叶,一个意大利裔的美国商人远赴古巴投资,当他在古巴亲眼目睹了一名革命分子怀揣炸药冲进了政府军帐篷后,便终止了与当地政府长期合作的意向,尽快回国了,时为1951年。,两年后爆发的古巴革命战争证实了这位商人的睿智。,有人问他为何能够把握这一切,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即使是豁出性命的去杀害另一个人,很大程度上也不一定能够得手,而倘若一群人甘愿以性命为代价也要去推翻一个政府的话,这个政府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军队,也是终将被击败的。”
现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突出问题的优先目标是促进中国依靠市场力量而非行政手段进行资源分配、建议中国继续扩大文化产业的开放、要求中国着手解决电信部门的对外准入限制以及其他它规则性障碍、实现金融行业的更加开放、对美国具有竞争力的工农业产品予以减税政策等等,这些条例若细读便可清晰地的看出其完全具备对上述美国对华大战略布局的紧密配合性。
美国现在对华人的投资商开放的行业十分有限,自来水、农业(内需部分,非国际期货贸易)、肉制品、能源开采与提炼、通信、军事高尖端科技等方面基本上是禁止华商入内,我们不妨想一想,BP可以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英国在地理上距离美国较近的原因吗?对于一些专家在这类问题上动辄就引用地缘政治的学说,我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我们的主流专家们应当将眼光放大些重新审视这些问题,美利坚的大门是绝不会免费为中国敞开的,我们进入那扇国门,最终所要付出的代价很可能是难以预料的惨重。
8。“富二代”——悲剧性的角色
这个论点是“富二代”是否带有悲剧色彩,而并非是在讨论他们的人格高低或者行为优劣,所以并不带有贬义性与针对性,是理性的思考。
在内部贫富矛盾日益尖锐,外部忧患日益加深的今天,对于那些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大量财富的年轻人而言,拥有财富非但没有丝毫益处,反而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自20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社会财富急剧膨胀,人们因此也普遍的步入到了现代化生活模式中,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包含在这当中的另一个事实却是被大多数人们所忽略了的,那就是垄断问题。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托拉斯道路,但其实并非如此,托拉斯是建立在信托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联盟式垄断,而我们却完全不具有这一特征,我们的利益集团可以团结起来去赚穷人的钱,但绝不会团结在一起制定出未来发展战略而后通力合作,这样一来便导致了一种现象,即但凡出现一个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财富的市场空头,资本持有者们就会集结在一起将这个市场做到枯竭为止,而后又再寻觅其他它空头,这种行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一群蝗虫四处祸害庄稼。人们都知道20世纪初美国用反托拉斯成功的打击了洛克菲勒,但人们也许并不了解的是,早在反托拉斯法出台之前,约翰·D·洛克菲勒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便已经有了新的打算,他同当时的合伙人讲述了自己的忧虑,认为“石油终究会枯竭,必须涉足其他它行业”,随后这个纵横捭阖数十年的传奇人物便退休了,开始在幕后带领着他的队伍向金融界大步迈进。我们今天的中石油以及中石化与当年的美孚虽然处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但市场化经济模式却是殊途同归的,所以我不认为我们的垄断企业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托拉斯,房地产就是最好的例子。,当2007年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出现空头时,如蝗虫般的开发商们便随之而来,待到未来假使房地产泡沫破灭,这些蝗虫们也就随之而去了,没有人会像洛克菲勒那样考虑到未来一个世纪甚至几个世纪会遇到的问题。
在这样的毫无战略性思维的资本运作过程里,财富从创业者手中转移至守业人手中后,结局已然明了,无非是两种结果,一是继续充当蝗虫的角色,这还是较有能力的接班人而言;一是虚无地的消耗殆尽,就目前情况看来,大多数属于这一类,斥资购买房产、名车或者在国外进行投资性消费以获取居留权,除此之外,不会再有比这两者更优的财富利用。一群没有大战略思维的人在持有大量资源的时候除了挖空心思寻找可投机的市场空头以外,只有不停地消耗,这也是中国人“富不过三代”的根本原因。再者就是我们的“富二代”们所受到的教育是普遍有问题的,这种教育对他们头脑的开发几乎为零0。,不久前我听闻一则消息,说某地办“富二代”培养学校,居然在教孩子们学习什么“帝王之术”、“御下之术”等等,这种荒唐事本来也多,我对此并不诧异,令我感到不解的是居然有许多富豪们带着孩子趋之若鹜,这样的教育会让那些二代接班人学习到未来竞争中所需要的大战略思维吗?所以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不应再对“富二代”怀有歧见,他们实则是一群很无辜的孩子们。
若将上述所有的问题汇聚到如今的形势下进行观察分析,就不难发现,我们其实正处在一个十分恶劣的循环中。我们用煤炭、石油、土地、粮食等等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商业神话”,在这些“神话”们为大家讲述自己精彩的商业人生时,未来的经济竞争形式已不知不觉的上升到了国际化、全球化的层次,而我们的资本持有者们却还在将自己伪装成托拉斯联盟自欺欺人,最终这些靠资源得来的货币必定会被接班人大量的消耗掉。,这固然可惜,但却还有更糟糕的一幕,那就是继续充当蝗虫角色的较有能力的接班人,他们会继续在民生必需品行业制造黑洞,继续扩大贫富差距,这是个极为可怕的恶性循环,这个无比巨大的泡沫,终将会在各种资源枯竭之时破灭。
对于现在的官商之间形成的伪托拉斯联盟,我们应当坚决予以反对,而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垄断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里,因为我们的价值观里没有信托责任感这一条,我们的文化根本不足以承载信用托付所带来的心理成本。